關於「靜」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2年1月13日】師父在講法中說:「能靜得下來就是功,定力多深是層次的體現。」(《轉法輪》)。

在學法、煉功、正法工作中,我感到自己有時因為靜不下來,對自己的影響很大,使許多時間荒廢了。看似在學法、在煉功,沒有入心、沒有進入狀態,所以沒能達到預期效果。特別是在正法工作中,同修在一起溝通的多,交流的頻繁,往往會使這顆心浮動起來,心一浮動起來,就會造成對自己的放鬆,當無意識中使一些不好的念頭、人的觀念返出來時,自己也沒意識到。這些人心返出的越多,同修之間越容易產生矛盾。但由於心不靜,在發生矛盾時雖然向內找了,卻做不到真正地、深入地找自己,從而使矛盾沒能真正得到解決,自己該提高的地方沒能提高上來。矛盾越積越多、越積越大時,就更難以靜下心來學法、煉功,從而造成惡性循環。

越是靜不下來,心態越不穩、正念越不強,甚至發正念時思想都不能集中,就更談不上在正法中功能的運用了。在這種狀態下,容易被邪惡鑽了空子。

那麼,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怎麼辦呢?沒甚麼捷徑,就是紮紮實實地學法和在自己這顆心上下功夫。在平時,我們努力約束自己的大腦,不讓它胡思亂想,不放縱「想像」,這本身就是一個修的過程,像師父講法中說的「心不在焉──與世無爭。視而不見──不迷不惑。聽而不聞──難亂其心。食而不味──口斷執著。做而不求──常居道中。靜而不思──玄妙可見。」(《道中》)。要想能靜得下來,心態穩定,就是要多學法,多去執著心,在法中勇猛精進。師父說:「人靜不下來的根本原因,不是甚麼手法上的問題,不是因為有甚麼絕招兒,而是你的思想、你的心不淨。你在常人社會當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為了個人利益、七情六慾、各種慾望的執著,你跟別人去爭去鬥,這些東西你都放不下,不能夠把它看淡,你就想靜得下來,談何容易?」(《轉法輪》)。

另外,我常常看到,我們同修聚到一起時,往往都靜不下來,在這種環境下,有時各種常人心表現得很多,甚至有人爭話說、搶話說,急於表現自己,急於把自己的看法加給別人等等,而不是一個寧靜、祥和的場。現在我想到,師父講法中說:「我有一次把自己的思想和四、五個層次極高的大覺者、大道聯在一起……可是他們那顆心靜到甚麼程度啊?靜到一種可怕的程度。你要一個人靜到這種程度還行,四、五個人坐在那裏邊,都靜到那種程度,像一潭死水甚麼都沒有……我們一般人想像不到,感覺不到的,全是無為的,是空的。」(《轉法輪》)。我們大法弟子修的是宇宙根本大法,將會修到更高層次,我們在一起時,是不是都應保持一個修煉人的心態呢?是不是記得任何環境都是在幫助我們修煉提高呢?心在修煉上,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那顆心才能從裏到外地靜,才容易看到自己的執著,從而整個環境才會自然呈現出祥和與高尚。當然,這是修出來的,與用常人的交際和外在方法刻意營造出來的那種你好我好的環境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英文版:https://www.clearwisdom.net/emh/articles/2002/1/25/18096.html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