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江澤民訪德後餘波未平:兩德國人權組織聯名致信德總理 抗議對示威遊行自由的限制(譯文)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2年5月14日】鑑於江澤民在四月份訪德期間,德國警方和安全部門因受到來自江的壓力而對法輪功學員採取過激行動,引起德國媒體和公眾一片嘩然。幾家報社以大篇幅文章質詢德國政府此次的做法,幾乎所有的報導江澤民訪德的文章都提到了江澤民政府對人權的侵犯。江澤民走後餘波未平,兩家德國人權組織聯名寫了一封給德國總理的公開信。信的摘要如下:

致聯邦總理Gerhard Schroeder的公開信:
德國人權政策無能的證明:抗議對示威遊行自由的限制

哥廷根/柏林,2002年4月23日
尊敬的總理先生:

「為了被威脅的人民」組織(GFBV)和國際人權協會(IGFM)強烈抗議聯邦當局和州級官員在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2002年4月8日至13日訪問德國期間有意損害在基本法中被確定的示威權。在外交部禮賓司的指示下,在柏林、波茨坦、邁森、德累斯頓、戈斯拉爾和沃夫斯堡的和平示威系統地被擋在來賓的視聽範圍之外,而來自中國的搖旗歡迎者卻允許在國事訪問者的跟前歡呼,這不僅證明了德國人權政策的無能,而且也體現出一種對民主的變異認識。

- 如果對來訪者的行程進行保密,
- 如果燭光守夜活動在最後一刻才得到批准,以阻礙示威者的召集和阻止負責集會的官員按法律步驟行事,
- 如果人們僅僅是因為膚色、服裝或屬於某一信仰團體而被禁止進入公共場所或被趕出已定了房間的旅館,
- 如果中國秘密警察命令德國警察將指定的圍觀者帶走,
- 如果記者們在拍攝德國和中國安全人員的干涉行為時遭到警察的阻止,

那麼我們國家關於民主的有爭議的文化已落到了她的最低點。

總理先生,您於2001年11月1日在北京大學的講話--一個多次被引用的講話中,介紹了作為法制國家的德國的優點。而面對您自己的國家對示威者的做法,如今的您可能只能得到同情的嘲笑,它不僅來自於您當時的聽眾,也來自於對您的民主呼籲的嚴肅性必然表示懷疑的中國政府。

國事訪問結束後我們將許多證詞整理起來,它所展現的是一幅德國保安人員對示威者的陰沉的畫面。儘管GFBV已於3月28日申請了4月9日在總理府前的守夜活動,但直到4月8日才得到批准,而且被分在離總理府400米以外。所有其他要在柏林總理府前、總統府前和柏林市政府前示威的人權組織都被安排在來訪者的視線之外。而在2001年8月法輪功還可以直接在在總理府旁邊和平示威。特別令人氣憤的是,在總理府前面和德累斯頓Kempinski旅館前搖旗捧場的中國人允許進入封鎖線內在來賓面前歡呼。而來賓通往示威者的視線卻被用公共汽車、警車和警察擋住。

一輛帶著揭露中國侵犯人權的橫幅的小型車,總是在江澤民的車隊經過的路上時受到警察檢查,尤其嚴重的是對被懷疑是法輪功修煉者的人的侵犯。在柏林,許多人僅僅因為看上去像中國人而被阻止進入他們定了房間的Adlon旅館,因為江澤民也在那裏下榻。聯邦刑事局的工作人員要求被懷疑是法輪功支持者的旅客立即收拾行李搬出他們的房間,一位拒絕離開的美國女性公民被帶上手銬帶出了旅館,四名旅館工作人員在警察的催促下將一名來自加拿大的女士強行抬出了旅館。旅館的工作人員解釋說:警察是根據外交部禮賓司的指示行事的。而警察拒絕所有的書面解釋,絕大多數情況下公務人員拒絕說出自己的姓名。

由於受保安人員的阻礙,法輪功修煉者決定單獨進行和平示威,他們打開印有「法輪功好」字樣的橫幅或穿上象徵法輪功的黃顏色衣服。這些示威既不攻擊某人,也沒有經過統一協調,然而德國警察卻和中國警察緊密配合,對每個示威者立即採取行動,當一位攝影記者於4月11日在邁森拍攝警察制止一位持黃色橫幅的婦女時,警察們用手檔住了照相機鏡頭。當一名法輪功修煉者要拍攝這一鏡頭時,一個警察威脅說:「如果你舉起攝相機,我就把它扔到易北河裏去」。在德累斯頓Kempinski旅館前面一位在德國生活的中國女士向江澤民高喊「法輪大法好」,即被一個中國的秘密警察卡住喉嚨。在柏林和德累斯頓,法輪功修煉者被不允許隨便離開警察指定的煉功地點。誰穿黃衣服進入江澤民將要經過的路線附近,則被命令脫下衣服並被勒令離開。在柏林、波茨坦、德累斯頓和戈斯拉,中國安全人員指使德國警察將指定的圍觀者帶走,德國警察都無一例外地照辦。

在中國國事來訪時守夜活動的阻礙已發生在前屆政府。1995年江澤民訪問路德維希堡(Ludwigsburg)時,警察樂隊的音樂淹沒了示威者的口哨聲,警車擋住了國賓與人權人士之間的視線。但是最近發生的事情,使迄今為止所有試圖損害示威權的舉動黯然失色。我們強烈呼籲您,總理先生,尊重在基本法中確立的示威自由權。否則人權組織將採取法律手段制止侵犯我們民主法制秩序的根本價值的行為。

致以友好的問候!
GfbV秘書長Tilman Zuelch
IGFM主席Karl Hafen

(轉載【圓明網】2002年5月12日 星期日)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