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中時電子報:中共步步為營 南華早報終遭收編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2年5月15日】(工商時報/兩岸大陸/2002年5月5日)香港南華早報前任北京分社主任貝克,昨日在華盛頓郵報詳盡地披露北京當局如何一步步地將這份素以批評中共政權著稱的英文媒體「中國化」。他警告說,南華早報的改造,反映了整個香港發生的情況,香港作為大中華地區言論最自由之地已開始動搖,再加上香港即將通過新的「反顛覆法」,日後有關支持西藏或台灣獨立的新聞,都可能被冠上危害國家安全,所謂「一國兩制」香港五十年不變只是空談,前景乃是一片黯淡。

貝克表示,在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之後,中國共產黨面臨的最困難挑戰之一,就是控制當地百無禁忌的媒體業。一百多年來,香港一直是華人世界反對之聲的避難所,也是交換各類謠言和消息及外泄機密的主要言論市場。

在控制言論的大目標下,中文報業首當其衝,甚至在一九九七年前,中共壓制香港中文媒體中「作對者」的過程即已展開。批評的聲音成為目標,但抑制的手法通常相當具有創意。有些人受到奉承而被收買,其他人則受到賄賂或威脅。中共甚至刻意透露某些獨家消息給特定記者,而形成合作與依賴的關係。此外,投其所好、個個突破也是慣用手法;中共官員就曾為一名記者的情婦償還債務。

但要對付南華早報,就顯得有些困難。它是一份英文報,在世界其他地區擁有廣大的讀者,因而成為香港自由的一個指標。根據「一國兩制」模式,香港應當維持五十年的自由。因此,促使南華早報轉向採取支持北京立場的過程是一步一步進行的,以免引起眾人矚目。

首先由在中國大陸有重大投資的郭鶴年取得所有權,接著撤換以獨立思考著稱的編輯芬比和特稿編輯安德森,然後又由大陸「中國日報」訓練的一名編輯取代中國新聞編輯、著名的中國觀察家林和立,隨後又有其他人遭到免職。

下一步則是對付南華早報在大陸的新聞單位。主要的作法是將監督它們的職責由中共外交部移交督導香港事務的港澳辦公室。港澳辦表示,該報不得由西方人報導大陸的新聞,只能由華人為之,因為來自香港或大陸的華人無論他們持有何種護照,對中共政權的威脅恫嚇都會恐懼三分。

南華早報最初被告知,現有的六名特派員都無法取得記者證,然後有關當局說他們可以獲得臨時記者證。但是南華早報開始採取的一些措施,似乎與中共一搭一唱,讓這些記者的日子更不好過,其中包括不撥辦公室經費和限制正常的巡迴採訪。總編輯亞伯拉罕甚至攔阻難得的訪問西藏之行,理由是他看不出會有任何新聞價值。

在揣摩上意之下,記者於是乎開始避免報導有關反對中共中央政府的活動,舉凡有關西藏、法輪功或工人動亂的直接報導,都直接採用通訊社的消息。這種拷貝式的編輯法,使報紙的內容愈來愈平淡無味,任何有關中共高層領導有關的新聞一律都遭到封殺。

諸如,描述今年稍早時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在與布希總統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現乏善可陳,或是總理朱鎔基在全國人大年會閉幕記者會給人留下的印象等有關報導全被刪除。貝克表示,中國編輯敦促他們出席更多官方的簡報,並且儘量報導官員的談話。南華早報埋葬了諸如三月間法輪功短暫入侵長春有線電視網等其他各地刊登在頭版的新聞,偏愛的往往是強調官方對這種壞消息的反應,而非調查報導。但貝克說:「我仍然設法讓我的看法刊登在社論版。」但是在中國編輯開始設法控制整個報紙時,下一步已顯而易見。

當貝克向該名編輯據理力爭,並強調他擔心此一改變會讓讀者明顯看出時,他很快因為「不服從」和拒絕屈服於中國編輯之下而遭到革職。貝克指出,南華早報的改造,反映了整個香港發生的情況。已開始第二任期的行政特區首長董建華,顯然決心進一步的證明他對北京的效忠。他正在加緊對文官體系的控制,並且採取其他步驟削減香港的自治。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