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書法與書道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九日】八仙中有張果老倒騎驢的故事,他認為往前走是在向後退,他就倒過來騎。人類覺的科學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其實還不完全是這樣。本文從書法角度談一下這個問題。

書法歷史久遠,是中國的三大國粹之一。它是以書寫漢字為表現手段的一門抽象視覺藝術。在書法界有「晉人尚韻,唐人尚法」的說法,「書法」這個詞就出現在唐代的「尚法」時期。在唐之前,稱書法為書、書藝或書道。現在日本仍稱書道,韓國稱書藝。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盛行老莊學說,人們張口談玄,閉口論道,書法被稱為書道。東晉的「書聖」王羲之,就崇尚道。

稱「書道」涵義是很深的。書道是將書法作品視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從整體上、意境上、意韻上把握和體味書法藝術。那時人們認為書法藝術蘊含的意義是符合道家的「道」的。書法家所追求的藝術境界,也就是道的境界。王羲之說:「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到了唐代,楷書的發展成熟,點畫形式日益豐富,結體方法日益複雜,講究筆畫、結構、章法等,如「永」字八法、歐陽詢的結字三十六法等,並且出現了書法教學,認為「書道」概念模糊,難以言傳,只有書寫技法才能實實在在的講出來,於是「書道」日衰,「書法」日盛,名稱上也正式稱「書法」。

書道嬗變為書法,表現上是藝術形式的變化,反映的是人們思想認識上的倒退。由注重整體變為注重局部,注重理想變為注重現實,注重內涵變為注重形式,由精神追求變為學術追求,結果「為學日盛,為道日損」,走上了一條「七竅開混沌死」的道路。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