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代替窮人交糧的父母官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八日】清朝的賈樸,不是進士出身,只是貢生出身,卻憑借廉潔和在百姓中的聲望,得到提拔。

在康熙二十三年,賈樸擔任廣西柳州同知。有個叫「陸師」的人,聚眾圖謀不軌。賈樸設了士兵震懾他,單獨騎著一匹馬前往,曉以禍福,「陸師」就歸順朝廷了。賈樸設了義學,代替貧寒的學士交糧。百姓設立生祠祭祀他。

賈樸在貴州為官時,被誤會而丟官,到廣西做事,被推薦為廉吏,擔任蘇州知府。他與小吏、百姓以誠相見,杜絕請托,政績聲譽非常好。康熙四十六年,聖祖康熙皇上南巡,路過蘇州,稱讚賈樸的清廉是吳中地區最清廉的,提升為江常鎮道的官,吳中地區的百姓有幾千人遮住道路,請求他留任。康熙皇上御書「宜民」的匾額賜給他。

皇上把賈樸調任為「蘇松常鎮太糧儲道、布政使參政」(官名),仍兼管蘇州的事,是依從百姓要求的緣故。賈樸革除了四個地區的征糧的舊規定,積弊被清除,卻忤逆了總督(官名)噶禮(人名),被借別的事彈劾而丟官,卻終生不後悔。

(《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列傳二百六十三循吏一》)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