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下子震驚了,很清晰的知道了自己也一直在情中,對兒子的情,只是埋的太深太久了,自己都忘了,還以為自己修去這個情了呢。當時,驚的我腦子都懵了,心臟急速的跳了起來:我修了這麼多年,一直還在情中。更透徹的說,是在利用著修大法,來達到為孩子彌補欠缺的目地。多麼骯髒的一顆心,我覺的太對不起苦度我的師尊了。
其實,我一直都在找自己的根本執著是甚麼、有沒有根本的執著。這一下子清醒了,原來我的根本執著是對孩子的情。我知道,是師父的點化,讓弟子認識到自己的根本執著去掉它。我流淚了,有感激師父點悟的淚水,也有悔恨的淚水,為甚麼修了這麼多年,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執著,還要師父苦心點悟。
那麼,這個執著是怎麼形成的呢?下面我就把它剖析出來。
八十年代,那個時候,生孩子、看病都給你規定定點醫院,你要去別的醫院,單位不給報銷,要是生孩子,定點以外的醫院根本就不收。我的孩子出生的時候難產,原因是我的子宮口小,醫生用剪刀把子宮口剪開,還有兩個醫生,站在產床的兩邊,拽著一條毛巾,隔著肚皮,往下推肚子裏的孩子,都到子宮口了,還是生不下來,醫生說:用產鉗吧。醫生就用產鉗夾著小孩的頭,拽出來了。第一次給孩子餵奶時,發現孩子頭上有個包,醫生說:是產鉗夾的,沒事,過兩天包就下去了。大概五、六個月的時候,發現孩子的一隻眼有點斜,孩子的姑姑也是護士長,說:是不是和產鉗助產有關係?我當時也不敢說就是產鉗造成的,因為孩子四個月的時候,十五歲的表妹來給我看孩子,她曾經把孩子掉到桌子和床的間縫,還有一次,她離開孩子到客廳,那時孩子剛會坐,一下子栽到床的床幫上,那個床兩頭都有豎起來的床幫。把孩子的左眼上邊一點,撞出了一個雞蛋大小紫色的大包,那皮薄的眼看就要破了,看著都嚇人。
孩子到了三、四歲的時候,我和孩子的爸爸帶著孩子到本地醫院去檢查眼底,經專家檢查後鑑定:是視神經萎縮,要想治癒,在我們國家還沒有這樣的醫療技術。我們又帶著孩子去了北京,想找有名的眼科醫院。到了北京後,把我們娘倆安頓好,孩子的爸爸就先到醫院諮詢掛專家號的事情。醫院告訴他:專家號當天掛不上,得提前排隊掛號。孩子的爸爸問:我晚上去排隊能不能掛上第二天的專家號?醫院告訴他:得早點去排隊(因為專家看病,一天看多少個是有數量的)。諮詢回來的當天晚上十點就去醫院排隊了。第二天帶著孩子去了醫院,經專家檢查和本地醫院檢查的結果一樣。我們詢問醫生:孩子是用產鉗助產的,與孩子的視神經萎縮有關係嗎?醫生稍猶豫了一下說:可能有關係,小嬰兒的神經又細又脆弱,容易夾傷或者夾斷。要我們好好保護孩子的另一隻眼睛,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弄不好會影響到孩子的那只好眼睛。
我覺的我是害自己兒子的禍首,兒子的缺陷是我造成的:我要是剖腹產,孩子不就沒事了嗎!我的子宮口要是大一些,孩子不也就沒事了嗎!我自責到了極點,晚上自己偷偷流了好幾個小時的眼淚,心理壓力很大,總有負罪感。
師父說:「一人煉功全家受益」[1]。
我在心裏告訴自己:要好好學法、煉功,真心學法、煉功,自己做到了法對自己的要求,才能修好自己,我才能給孩子帶來福份,才能彌補我的罪過,我心裏的負罪感才能減輕一些。
經過學法、煉功,我的身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的偏頭痛,胃痛、肚脹、嚴重的失眠、每次的流感都沒有落下過我,而且每月來例假,肚子陰痛,左腿就像插在冰窟窿裏一樣,真是難受至極,有的時候難受的忍不住都哭了,還有左耳朵,睡覺要是壓的時間長了,就有一種說不上來的難受。這個左耳朵是在上學時,我正在拿別頭髮的卡子掏耳朵,一個男同學跑著玩的時候撞了我,當時耳朵特別疼,因為當時年齡很小,也就沒有在乎。
以上這些毛病,經過學法、煉功,不長時間全好了。我還明白了很多道理:人是怎麼來的,人為甚麼有病,人生的目地是甚麼。其實,讓我更激動的是師父用法指引著我,從執著中把我往外拽。
法理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根本執著的嚴重性,因為我一想到孩子的眼睛,負罪感就使我身體無力,心情沮喪,使我無法振作。一聽到、看到同修寫的憶師恩中,祛病奇效的例子,就遺憾自己為甚麼沒有機緣讓師父給我兒子治癒。師父沒有嫌棄有著這麼大執著的我,用法理不斷的開示著我。
最近,師父又發表了《為甚麼會有人類》經文,經文中寫的更清楚:「其實人生的一切,應得與不應得,都是前一生、前一世做的好與不好所造成的下一生、下一世因果,前一世所積累的福德多少而決定這一世或下一世的福份多少。」[2]
我知道了萬事皆有因緣,我放下了痛苦的執著,用純淨的心態,做著師父賦予弟子神聖使命的三件事。我的心轉變了,我兒子也有了很大的變化,變的很懂事了,年前給我買了很多很貴的水果。
我心裏很欣慰,現在我兒子的眼睛不斜視了,跟正常人一樣,視神經萎縮的眼睛,也沒有影響到那只好眼睛,根本就看不出來他有一隻眼睛看不見。一家三口生活過得幸福美滿,這都是大法給他的福份。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澳大利亞法會講法》
[2] 李洪志師父經文:《為甚麼會有人類》
(責任編輯:李明)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23/8/13/210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