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科學的態度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我在以前上學期間,對於當今世界的科技發展,總是激動不已。例如,計算機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的計算機一兩年就被淘汰。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漸漸覺得,似乎科學的發展像是在鑽牛角尖,科學家們更執迷於怎樣開發能給社會生活帶來直接方便的技術應用,而沒有真正地去研究科學。其實人類的科學在停滯不前,沒有廣義的開拓,而只有狹義的推進。社會大眾更是推崇能帶來直觀物質享受的技術而沒有探索宇宙奧秘科學的願望。

真正研究科學的態度應該是淡泊名利的。有沒有勇氣否定自己已經取得的成就,由衷喜悅地看著新的科學摧毀先前的權威理論?在學習生活中,有這樣一種普遍存在從而極大阻礙科學發展的「過濾」現象:人們對於傳統理論解釋不了的像不關心、不報導、不談論、在課堂上不探討。事實上,到目前為止科技界發現的本次人類以前有高度文明存在的證據太多了。

李洪志老師說過這樣的話:「我們人類今天所發生的、所發明的、所發現的那些東西足以改變我們今天的教科書。可是卻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不願承認它,也沒有人系統地去整理這些東西。」(見《轉法輪》)

迷失了自身起源的人類有必要冷靜下來,重新認識宇宙,認識自己。人到底來自那裏?史前發達的人類文明為何毀滅了?人活著的目的到底是幹甚麼?

高科技無疑使人們生活富裕,物質繁榮,但另一方面也給社會帶來了負面影響。它刺激了人對物質利益的慾望,使人們掠奪資源,破壞生態環境,導致災害逐年升級,地球變得越來越不適宜居住。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道德水平卻出現滑坡,各國政府都在竭力尋找抑制腐敗、吸毒、性亂、暴力等社會疾病的辦法,但此類現象仍有增無減,給許多人的身心造成壓力和威脅。因此我想:我們的生活質量真的在提高嗎?這樣的生活是合乎理性、合乎科學的嗎?

中國古代實際上就走了這樣一條直接針對人體、生命、宇宙之關係來研究的科學路線。它主張「天人合一」,「天人相通」,人的本性與「天」的「根本神性」合一。當時社會各行各業都講究打坐、靜心、調息、重德,這樣,人經過返本歸真的修心之路,返回到本性中去,就順應了天理,那時另外空間裏原本對人來說摸不著、看不到的無形的東西就會一下子反映到人的空間場範圍中來,變成可以感觸到的有形的東西,人就從內在身心上體悟到宇宙的脈搏,萬物的本質,並獲得身心的大自在。故莊子曰:「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

對於科學的探索,應具有向宇宙開放的謙虛態度和博大的胸懷。在宇宙無限奧秘面前,科學本應感到自己的渺小,從而產生敬畏、謙虛之情。少數像牛頓那樣的大科學家就懷有這種謙虛。他說自己在科學上的發現,就如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偶爾拾得幾枚美麗的貝殼。牛頓的謙虛可以被看作真正科學的謙虛。科學只尊重事實,相信真理,沒有其他多餘的標準。只要是能夠揭開宇宙、時空、生命之謎,揭示真相的思想和學說,都應視為科學,而不管它採用的是甚麼途徑、甚麼方法,也不管它看上去怎樣不符合常識常規。

北美法輪大法弟子修煉體會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