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科學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一九九九年七月二日】小的時候,我常坐在院子裏,看著夜空中閃爍的群星,浮想聯篇。那邊有人嗎?他們在幹甚麼呢?無邊的宇宙,還有沒有更大的物體呀?我們太陽系會不會是一個更大生命身上的一個小分子啊?時間在一刻不停地從遙遠的過去走來,向著神秘的未來走去。我們的一生,在歷史的長河中只不過是一瞬間,是否真的像火花一樣,一閃即逝,永遠消失在宇宙中了呢?幾百年後人類科學會發展成甚麼樣?真想看看。

後來我上了中學、大學。書雖然越看越多,可想像力卻在讀書過程中逐漸減弱,而被書本上的知識所替代。從課本上,我們接觸到了進化論,學到了人類是從猿進化過來的。萬物都起源於一個物種,即由單細胞微生物演變為複雜的生命形式,逐漸發展過來的。可人和猿之間、物種與物種之間的過渡形式至今為止尚未被發現。我有時也反過來想一想,生命的起源果真象達爾文描述的那樣嗎?

從物理學的角度看,物質都是從有序向著無序方向運動的。而宇宙的運動是那麼協調,世界上的一切生物,花草樹木又都造就得那麼精妙絕倫,令現代的科學家都為之讚歎不已。我們知道,人的身體是極其複雜而又科學的,而生命物質則是由各種蛋白質和核酸構成。令人驚奇的是,蛋白質是由二十幾種簡單的氨基酸所組成、核酸則由四種核苷酸編碼所組成。如果生命真的是隨機地一步一步發展過來的,本來可能有許多種演化狀態的。可他卻選擇了最合理的途徑。在這表面現象的背後,會不會有一種人類尚未了解的,而又極其重要的客觀因素呢?

人類從古到今發現了許多奇異的現象。就像生命之謎一樣,史前文明之謎、飛碟之謎、百慕大三角之迷等早已超出實證科學所能解釋的範疇。現代科學家也在試圖用已有的知識和對我們這個空間的認識去解釋這些不明現象,但都顯得比較片面、牽強。比如用球形閃電來解釋飛碟現象、用海底湧出大量氣泡來解釋船隻的失蹤與再現。可我們經常看到有關幾十年前失蹤的人重歸的報導,這些人的年齡往往與失蹤時相仿,而且並未覺得過了很長時間。只覺得世界一瞬間變了樣子。一些人認為這太不可思議,就隨便找一個自己可以理解的緣由,比如這些人精神不正常等。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這些事例中有一些是真實的,它說明了甚麼問題呢?

人類能否揭開這些未解之謎?宇宙究竟是可知的還是不可知的?
人在宇宙中是主宰者還是被主宰者?人類科學發展是否存在其它的路線甚至捷徑?

答案是肯定的,但卻是有條件的。

人類文明以來,科學思想大致可分為東方與西方兩個體系。其指導思想和認識事物的方法相差很多。古老的東方文化是站在很高的角度去認識生命與自然的。比如中國的五行學說,它把事物分為金、木、水、火、土五大類。它們之間既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這一學說表面上看很抽象,但它已被應用於中醫學、戰爭學等等中,一直發揮著奇效。所以東方科學思想是試圖抓住自然界的本質及規律,然後應用於具體實踐上。

西方科學的思想方法正好相反,它走了一條實證科學的道路。也就是試圖從具體的事例中找出宏觀的規律。考驗各種學說的基本方法就是實驗。也就是說,能被實驗證實的理論才能被承認。近代以來,西方科學思想體系在科學發展上佔據了主導地位,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其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它只能在我們這個物質空間中發展。看得見、摸得著的,能被其他人重複的實驗現象才能被承認。

現代西方科學對時間、空間與能量的認識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現代的實證科學,立足於人類生存的這個時空去解釋整個宇宙的運動規律,所得出的結論往往非常片面。本世紀提出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把人類認識事物的範圍擴展了一步,可它們之間卻有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而這鴻溝恰恰說明人對自然界的認識是很膚淺的。

舉例來說,在一七二六年就有人精確地預測出火星的兩顆衛星的具體位置和運行軌道。一百五十年後才被人們用科學方法所證實。他是怎麼知道的呢?科學界對此一直大惑不解。

兩千多年前東方的一個覺者曾提出三千大千世界學說。也就是說在我們銀河系當中,有三千個人類居住的星球。他還提出一粒小小的沙子裏還有三千大千世界。那時的科學遠沒有現在發達,如果他的說法是對的,他又是如何了解到這些事情的呢?

去年夏天,我讀到了李洪志先生所著的《轉法輪》,心中的一切疑惑迎刃而解。李洪志先生站在很高角度上深入淺出地論述了宇宙的特性,用最簡明的語言闡述了最精深的道理,並提出了多層空間學說。我意識到:這是真正的科學!

其實,在這個宇宙中不僅僅存在一個時間與空間,而我們人類卻只能認識到我們生活的這一個時空。所以不管現代科學如何發展,也跳不出這個框框。科學幻想小說中雖然也提到了其它形式的時空,但是都沒有擺脫對我們這個時空的認識。在宇宙中存在著無數縱向的、橫向的空間。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一切,都屬於我們這個物質空間。而分子、原子、原子核、電子、夸克等等,每一層就是一層空間。

為甚麼呢?我們知道,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及電子構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我們這個物質空間的物體是由分子所構成,歸根到底還是由質子、中子及電子構成的。而質子、原子、分子及更大的物質的物理性質、外在體現形式卻有著天壤之別。其根本就在於不同層次有不同的能量結構。每個具體的能量結構就形成了一種特定的時空。

經典力學可以較好地描述我們這個物質空間的運動規律。它常用的參量有質量、速度、加速度等。我們空間的物質是由分子很鬆散地結合在一起的。各種生命體的能力也十分有限。比如人不能跑得很快、跳得很高。木頭、石頭甚至鋼鐵都會斷裂。折斷、擊碎這個空間的物體只需要少量的機械能而已。這就從根本上限制了這個空間的物質運動規律。另外,這個空間有與之對應的時間場,各種物質都受到這個時間場的制約。比如,地球自轉一圈是一天,人類及其它生物的節律在一天中形成一個周期。地球繞太陽一圈為一年,穀物的生長、四季的變化都受到這一週期的調控。物質要疲勞,人有生、老、病、死,一切物質都在這個時間場中按這個特定空間的規律發展,而這個規律並不一定適用於其它空間。人們還發現,這個空間的物體破裂時,其分子結構並未發生改變。比如玻璃杯打碎時,再小的碎片也還是玻璃而不會改變其結構。

要使分子結構發生變化,就需要較大的能量了。相反,分子之間的分裂與組合也會釋放出比較大的能量。因為分子這一層已經屬於另一個時空形式了,而且這一空間有著更強的能量體系。地球上人類所用的能量主要來源於此。比如人們利用煤、石油的燃燒,再將其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並用於生產實踐中。但由於人不能直接看到分子這一層次的物質運動,因此人們對分子的認識並不全面。

再深入一層,原子這一層有更高的能量結合形式,基本粒子的不同排列形成了人類所認識到的一百多種元素。原子能對於人類來說已經有些不可思議了,它比化學能、機械能強大得多,控制起來也複雜多了。人們能夠了解的也不過是它在我們這個空間的一部份顯現形式而已,而不可能站在原子那一空間來研究原子。

再研究下去,利用西方的科技手段就很難了。因為更微觀的物質是有的,可是能反映到我們這個空間來的實在太少了。況且有的根本就反映不過來,所以人類也就無從下手去研究了。

除了這種縱向空間以外,還有其它的空間形式。同時、同地就可以存在不同的空間。人們用眼睛看不到,或用現代的科學手段探測不到它們,並不說明其它的空間不存在。人自身的能力是極其有限的。比如我們這雙眼睛,人一生中絕大部份信息都是由眼睛攝入的。可人眼所能看到的只不過是四百毫微米到七百毫微米這一狹窄的光譜範圍的電磁波而已。至於另外空間的景象就更看不見了。

可能有人會問,我們肉眼雖然不能看到分子、原子,但借助科學儀器我們確實可以觀察到它們的表現形式呀?是的,要認識更大範圍中的現象,人的肉眼就不能勝任了,而需要借助於其它科技手段了。科學儀器確實可以作為肉眼的延伸,可它感應到的只不過是分子、原子、原子核等在我們這個時空的反映或投影,卻不是它們真正的存在形式。若想完全了解那層空間可能就要置身於那層空間了。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在更大的空間中,地球可能只是一個點。如果把地球當作一個點來認識,就會非常片面,不可能知道地球上有陸地、海洋,有四季,有溫度、濕度,有各種植物、動物等。所以由於時空概念的不同,不同空間中會有不同的物理量。我們這個空間有電、磁、質量、動量、引力等物理量,而由於時空及能量體系的差異,在另外空間中就會有其特殊的物理量。

在研究更微小的物質時,人們往往還是利用我們這個時空的物理量。比如研究物質結構時經常使用X射線、電子顯微鏡等,觀察物質對這些粒子的折射、衍射等。所以人們只是間接地研究另外時空的物質在我們時空的反映。由於不同時空的物理量有本質上的差異,另外空間的參量能反映過來的就很少了。比如分子這層空間反映到我們空間的東西就很少,而原子那個空間反映到分子空間的東西也很少,再反映到我們空間就更少了。再深層的空間就更是如此。

我們已經知道自然界存在著眾多的時間、空間及能量體系。是否只有我們這個空間體系才有可能存在生命呢?人們都能體會到,我們這個世界是精彩紛呈、氣象萬千的。如果你能置身於另外空間,你會發現那也是一個無比廣闊的世界,有著更玄妙的生命與物質的表現形式。如果把空間的層次用能量來劃分,大家就會發現人類恰好處於最低層。那麼掌握了更高級能量的,在高層次空間中的生命體是否比我們有著更高的智慧呢?

如果你可以進入原子那一層空間,你會發現人類存在的這個空間會是另一種顯現形式。人、空氣及其它生物都處於同一空間中。因為人體也是由碳、氫、氧、氮等元素構成。這些元素的結合力在原子這個空間中看是非常弱的、不穩定的。再引伸一步,如果你能進入質子的那一空間,你會發現太陽似乎不存在了,星系也不存在了。這是因為在這個強大的能量場中,原子層次的能量顯得十分微弱。人類社會存在的空間看起來就更不真實了,就像影像一樣飄渺。所以,高層次空間控制低層次空間是非常容易的,可反過來用低層次的實驗手段來研究高層次空間就難上加難了。

時間、空間都是不同層次能量的具體體現。有的空間中時間比我們這個空間的時間快。而有的比較慢,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天上方一日,地下幾千年」,可能指的就是這種時間形式吧。有的人陰錯陽差地進入了另外空間,不一會兒又出來了,可能彈指之間幾十年就過去了。

飛碟現象一直為人們所熱衷。其運行方式、軌跡非常奇特。它可以急速地起動與轉向、可以無聲無息地懸浮在空中、還可以突然間消失。這用人類的引力、慣性等概念是解釋不了的。我們設想一下,如果飛碟可以突破另外的時空,那麼其它時空的物體是不受我們時空的特性所制約的。因為另外時空的空間概念與我們能認識到的空間概念有著極大的不同,所以它就可能在一瞬間從一個星系飛到另一個星系而不受光速的限制。

那麼人類生活在現有的物質世界中,是不是我們永遠不能認識高層次的事物了呢?不是的。因為人除了有其物質身體之外,還有另外一方面,也就是精神的一面。人的意識作為一種物質形態就存在於另外的空間,而它才是認識事物的關鍵。人們否定它的存在是因為探測不到它的存在。廣義地講,既然在宇宙中有這麼多時空及能量的構成形式,那麼宇宙中所有的空間,在其發展過程中是否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呢?

李洪志先生在《轉法輪》一書詳盡闡述了物質在各空間的運動規律及物質與精神的同一性。指出了過去從未有人想過的問題:人對宇宙的認識與其心性有直接的關係。人通過心性的修煉,同化「真、善、忍」特性,就可以提高層次,進一步了解客觀世界以及自身,從而可以返本歸真,達到對事物的更進一步的認識。

現在如果有人把修煉與科學聯繫在一起,許多人會感到奇怪,過去那些和尚、老道怎麼能與科學家相提並論呢?所以人們往往把他們對立起來看。可如果一個科學家就是一個探求宇宙奧秘的人,上述說法就不矛盾了,只是他們走的道路不同而已。有的人在靜坐中看到了另外空間的真實景象,或出現遙視等功能,這就很容易地解釋了為甚麼有人可以在科學不發達的過去看到了、體會到了現代科學才能認識到的,甚至認識不到的現象。人只有通過心性的修煉,同化宇宙的特性,才能洞徹宇宙的真象。

按照現代科學發展的路線走,科技進步就會很緩慢。就如瞎子模像一樣,模到一點才能體會到一點。比如,人類在探索地球外生命時,總帶有一種先天的觀念:認為只有地球這個環境才適於生命的存在。其它星球不是太冷就是太熱,要麼就沒有氧氣、水等等。可在其它空間或星球生命的眼中看,地球可能是最不適於居住的星球之一呢。美國近幾十年來拍攝了許多描寫外星人入侵地球,及我們地球人如何保護自己的家園的影片。其實,「宇宙的特性在制約一切」(注),層次越高生命體就越善良,否則他們的層次也達不到那麼高。地球人總是不自覺地用自己的思想觀念、道德標準去衡量他人,以為高層次上的生命體也像自己一樣貪婪、自私、殘忍。假如他們真想動一動地球的話,人類是毫無還手之力的,就像用大刀、長矛去對付原子彈一樣。現代人道德標準的下滑與生態平衡的破壞,使人類置身於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所以,真正的威脅不是來自別人,正是來自人類自己。

宇宙是龐大而又複雜的。宇宙中的物質能反映過來的,而又能被常人感知的只是極小的一部份。實證科學已經走到了盡頭,而科學的發展卻是沒有止境的。擺在現代人面前的是要破除後天所形成的不正確的觀念,敢於正視客觀存在的事實。只有這樣,科學才能真正地得到提高。「如果人類能重新認識一下自己和宇宙,改變一下僵化了的觀念,人類就會有一個飛躍(注)」。迎接我們的會是一個嶄新的、更加美好的人類文明。

也許有那麼一天,童年時期的幻想真的會變成現實。
(注) 選自李洪志先生著作《轉法輪》等。

(美國學員供稿)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