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四年遭逢乾旱的天津市,雖然已採取多種節水措施,但是仍未度過缺水的難關,為此大陸第六次啟動引黃河水源送到天津的工程,以解決天津缺水問題。
新華社昨天報導,「引黃濟津」工程已於十五日在天津、山東和河北三省市同時動工,工程期間,山東省需要在沉沙地和輸水渠道中,清理泥沙一千萬立方公尺,而河北省需要挖掘二十多公里河道,增強輸水的能力。
報導引述天津水利局局長劉振邦表示,這次「引黃濟津」工程,從山東省阿縣位山閘引入黃河水到天津市九宣閘,全程距離約四百四十公里,預計可引水十億立方公尺,九宣閘屆時可收水四億立方公尺。
經常面臨乾旱威脅的天津市曾在一九七二年、一九七三年、一九七五年、一九八一年和一九八二年,五次引用黃河水以解決天津缺水危機,今年第六次的引黃濟津工程,預計十月十五日可全部完成,並於十一月初正式把黃河水送到天津市。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中國青海省官員在接受訪問時透露,由於自然因素和人為破壞,中國大陸的長江、黃河和瀾滄江三大江河源頭地區,目前生態環境仍在持續惡化,對中下游地區構成安全上的威脅。
中國官方「新華社」週六引述青海省官員穆東升的話說,近年來,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源頭地區湖泊萎縮,濕地退化,徑流量減少。素有「千湖之縣」美稱的瑪多縣境內眾多湖泊水位下降甚至乾涸,沼澤低濕草甸植被正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變,大片沼澤地消失、乾燥並裸露。黃河源頭兩大淡水湖泊鄂陵湖和紮陵湖兩湖之間於一九九六年首次出現斷流。源頭地區冰川退縮,雪線上升,水資源供給量明顯下降。
報導說,三江源地區草地退化嚴重,鼠蟲害猖獗。據統計,退化、沙化草地面積已達一千多萬公頃,佔到青海省可利用草地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三。草地產草量明顯下降,草原鼠害面積五百五十萬公頃,佔可利用草場的百分之廿八。與此同時,三江源地區土地沙漠化加速發展。據中共有關部門統計,沙漠化土地面積已達二百五十多萬公頃,而且土地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速度仍在不斷加快,這些沙化的土地現在每年要向長江、黃河輸送泥沙一億多噸。
報導還說,三江源地區是高原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然而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和人為破壞,這一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種類和數量銳減。大陸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藏羚由原來的十萬餘只下降到了現在的三萬餘只,馬麝已瀕臨滅絕,白唇鹿、馬鹿、雪豹等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數量銳減。
穆東升指出,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不僅影響源頭地區的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而且對三大江河中下游地區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產生活安全帶來威脅。
【本報綜合外電十九日報導】最近去過北極的人十八日說,千萬年來覆蓋北冰洋(Arctic Ocean)的厚冰已化為水。在世界最頂端的北極,已經有一片寬約一哩的不凍洋面,至少暫時是如此。而這大概是人類前所未見的情景,它進一步證明,全球暖化也許真有其事,且已影響到氣候。
科學家能確定的北極上次一片汪洋的年代是逾五千萬年前。
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館長、海洋學家麥卡錫說,北極出現不凍洋面是以前完全沒想到的。麥卡錫也是為聯合國贊助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小組」工作成員之一。該小組正在研究明顯的氣候變化可能造成的環境與經濟後果。
麥卡錫本月稍早在俄羅斯破冰船「雅馬爾號」(Yamal)的北極觀光行程中擔任演講人。他說,六年前在一次類似的北極之旅中,破冰船曾吃力地穿過一個厚約兩三公尺的冰冠。這次冰卻薄得陽光都可以穿透,且能維持冰下浮游生物的生存。麥卡錫表示,近幾年已航行北極十次的破冰船俄籍船長說,他以前在北極從沒碰到過未結冰的水域。
另一位演講人、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者麥肯納指出,「雅馬爾號」航行在從挪威斯匹茲卑爾根到北極的引道時,駛經好幾公里薄得非比尋常的冰以及間歇出現的未結冰水面。船抵北極時,水還輕拍船首。麥肯納和妻子當時曾以手持的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證實確是到了北極。麥肯納接受訪問時說,他不曉得歷史上是否有任何人曾在抵達北極時,迎面看到的是水,而不是冰。他當時立刻拍照為這種現象存證。
「雅馬爾號」最後只好再多航行約六哩,找到夠厚的冰讓船上一百名旅客下船,好讓他們日後能跟人說他們曾站在北極的冰上。旅客看到象牙鷗飛過頭頂,鳥類學者說,這是象牙鷗頭一次在北極被看到。
上一個世紀,地表平均溫度已增加華氏一度左右,在最後的廿五年中,暖化速度且已加快。世界目前的溫度只比一萬八千年至兩萬年前的上一次冰河期上昇華氏五至九度,因此,前述溫度增加的幅度可謂相當大。這究竟是氣溫的自然變化,還是工業社會把會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釋出到地球大氣所致?對此科學家與決策者仍然爭論不休。
【多維新聞社21日電】到北極的人現在能看到五千萬年來首次出現的奇異景象:水。
北極覆蓋北冰洋的厚冰融化掉,在世界的頂部留下一條一點六公里寬的水帶。據香港《大公報》報導,最近曾到北極觀光的兩位人士向《紐約時報》透露上述意外的景象。
這些水可能是地球暖和的結果,但專家對其成因有爭論。
有些人認為,這只不過是自然的現象,而不是人造污染及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而產生的「溫室效應」的結果。科學家說,先前北極有這麼多水是五千萬年前的事。
【多維新聞社20日電】英國達勒姆大學的天文學家最近宣布新發現了大量古老的星系,它們誕生的時間可能比人們原先認為的要早數十億年。這意味著,目前的星系形成理論可能需要修正。
據新華社報導,科學家們在於英國曼徹斯特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報告說,他們是通過觀測星系的紅移得出上述結論的。
紅移是指天體光譜線向波長較長的紅端推移。由於宇宙正在膨脹,天體相對於地球觀測者來說正在退行。天體越遠,退行速度越大,觀察到的紅移值越大。根據現有的理論,星系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相對較晚的時間形成的,紅移值較高的古老星系極少。此前人們觀測到的大多數星系紅移值在1左右,最多不超過2。
達勒姆大學的科學家使用三架望遠鏡對太空中一個很小的區域進行觀測後,發現了許多紅移值在4至6之間的星系。據此推算,它們的年齡超過100億年,即這些星系在宇宙大爆炸之後不久就形成了。科學家們說,在該區域觀測到的高紅移星系同年輕星系一樣多,可見星系開始大量形成的時間比目前認為的要早得多。
【多維新聞社22日電】最近對以色列死海地區發現的原始人類遺址的研究表明,人類祖先至少在78萬年前就從非洲來到以色列,地中海東岸是人類祖先「走出非洲」遷徙歐亞的走廊。這比專家通常認為的年代提前了幾十萬年。
據南非華人報報導,美國和以色列等考古學家1992年在死海西岸雅庫夫山谷陸續發現原始人類使用過的石斧、石刀等石器及獵獲的古像、羚羊、鹿等動物化石。這些石器和在非洲發現的原始人類石器極為相像。美以專家最近用氧同位素等方法測量,發現該化石地層的地球磁場南北極與現在地球的磁極相反。最近一次地球磁場改向發生在78萬年前,因而他們認為,這些原始人至少在78萬年前就從非洲遷徙到這裏。這對人類進化史研究有重要價值。一般認為,人類祖先源於非洲,但也有學者認為東亞也是人類發源地。
中國政府的衛生部門,將於近期開放學術界複製人類胚胎幹細胞,以用於醫療研究。生物科學家普遍相信,這項研究能夠導引多數疾病新療法的產生。由於幹細胞有能力發育成為人體的任何組織,包括神經、肌肉、骨骼及各項器官,因此這項許可也同時引起宗教等團體「侵犯人類生命神聖性質」的嚴厲抨擊。顯然生命科技與傳統倫理之間的衝突,將有可能因此愈演愈烈。
一九五三年兩位美國科學家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以後,生物科技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月前英、美政府共同宣布了人類基因圖譜的草圖,並預定三年後完成整個繪製工作。生物學界預言,屆時這將有如人體的一部「使用手冊」,何處故障就修換該處基因。現下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愛滋病、乃至各種遺傳性疾病,都可經由基因的層次,來加以治療與預防。此外,基因轉殖產品(GMO)也被視為二十一世紀的新寵,長得更快、營養成份更高、更不易受蟲害的新品種農作物,被視為是未來全球糧荒的可能救星。這些在在都凸顯了生物科技在經濟發展上的價值,以及所將為我們帶來的潛在革命。
然而,就像人類過去所經歷的工業、生態方面的革命一樣,生技革命將伊於胡底,也始終是有識之士疑慮的所在。尤其生殖細胞基因轉殖技術,會不會最終動搖到人類傳統的社會、家庭倫理價值?當所謂「複製人」真的出現,他的輩份、血源、乃至地位,該如何認定?如果科學家有朝一日,可以任憑己意混合製作一個DNA,由之在試管環境中長成某種地球上前所未見的物種,如此到底是福是禍?又一旦人類基因組合完全解碼,個人的壽命長短、智慧高低、都可以由這組數據加以預測,到時是否變為另類隱私權的侵犯、使得某些有缺陷者,遭遇保險醫療、工作權利、乃至人生規劃上的現實困難,進而形成新的社會不平等現象?諸如此類,都是目前無法解答卻極可能出現的嚴肅課題。
即使「人類複製」仍算是渺不可及的科學進程,眼前許多生技產品、乃至臨床作業規範,也已經迫切需要人們予以正視。例如GMO的輸入與管理、代理孕母與嬰兒血源的認定等等,都是曾經在國內外引起討論的議題。經由基因改造工程的農作物,某些在外觀上與舊品種毫無不同,但卻可能在人體產生難測的副作用,包括影響機能、出現過敏、甚至導致癌症。對此,我國至今都還沒有一套強制受檢與標識的制度。另外,時有所聞的代理孕母案件中,到底類似科技所孕生的嬰兒,其母親應如何認定?該由基因胚胎的提供,抑或由懷胎十月的生育過程?也有待「民法」及「人工生殖法」的修正,或者另外創立新的法律來加以解決。凡此可見,生物科技的規範管理,確實已經刻不容緩了。
……
近年來,由於政府與民間的鼓吹和努力,許多生物科技研究計畫陸續都有成果傳出。月前的中研院院士會議,也提出設立「國人基因庫」的構想,以期對國人所容易罹患的肝癌等疾病,能夠有效預防治療。三百年前,牛頓曾經自況,自己是在沙灘玩耍的男孩,偶然發現一片美麗的貝殼;而科學卻像面前的大海,依舊蘊藏了無數未經發掘的真相。過去如是,新世紀的生技革命,亦復如是。但是,生技革命帶給我們的倫理衝擊,卻遠遠超過以往的科學進步。就此而言,建立生技革命時代倫理,實在是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