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中的每一天都給大法(譯文)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1年10月7日】大家好!我叫熱尼婭,是聖彼得堡來的學員。修煉大法大約2年。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心得體會。開始修煉的時候,我就感到哪些關對我可能是最難過的。我當時懷疑我怎麼能過去。《轉法輪》裏寫到:「每一關,每一難都在修上去或掉下來的問題,……」。很快我懷孕了。第一個孩子才2歲,丈夫堅決反對要第2個孩子。這一難像一堵牆一樣立在我修煉的道路上,如果要是以前我肯定會墮胎的。也許對於別的更善的人來講,這根本不稱其為關。而對於我來說,由於自私和眾多頑固的執著,這卻是沉重的打擊。然而我知道一點:如果我決定了走修煉的路,那麼我就應該真正地實踐從本質上改變自己的願望。我得了法的那部份堅定地做出了選擇,而沒修好的那部份卻頑固地努力在大法中找空子鑽,把我逼入憂鬱煩悶的狀態。一直到已無路可走時,才請同修幫我參考。在這件事兒上,表面我非常堅定,周圍了解我的人都對我做出的決定驚訝不已。

師父說過,如果你執著甚麼,那麼應該通過相應的難,使你的執著得到根除。我害怕沒錢,恰好就碰上了沒錢的麻煩,第二個孩子快出生時丈夫失業了,丈夫不止一次地被解雇,直到現在,他還沒有長期的工作。

大法使我變了一個人。當一些考驗來到時,比如家裏被盜,我的反應讓我自己都吃驚。這時候我看到了宇宙大法在我內心直接的威力,看到了大法從我生命的深處破除著我的執著,以前我丈夫說我:你的忌妒心能毀掉你。現在我對他說:他應該行為端正,不是為了我,而是為了他自己不造業。以前我對別人缺乏忍耐,例如,忍受不了婆婆,現在我確實從內心對她好了。我自己的媽媽對我修煉後完全變成了一個那麼好的人感到非常驚訝,也緣於自己的幸運的緣分走上了修煉道路。然後我的妹妹也得了法。

生了兒子後過了一個月,我開始了艱苦的過關。孩子消業,全身化膿,浸透了全身的衣服。每次睡醒覺,都不得不從皮膚上把睡帽、連腳褲及襯衣撕扯下來。可能在修煉中我做的錯事兒、沒過去的關都積攢在了一起,使我的悟性提高不上來,於是我完全用了人心來對待這個魔難。當我通讀最近一段的師父經文時,我突然悟到師父關於邪惡勢力的一段話:「…其目的是想以強制的手段改變大法修煉者的心、放棄修煉。」這不僅是針對中國學員,而且也是對中國以外的學員,其中包括我而寫的。我清楚地意識到,邪惡勢力一直都在利用我尚未根除的根本執著、怕心,利用可鑽的空子--孩子,企圖迫使我放棄修煉。這個認識對我來說是一個突破,因為我知道,不論怎麼艱難,我甚麼時候也不會離開大法修煉道路的。

看了電視台誣蔑法輪功的節目後,我感到邪惡真的是鋪天蓋地。想著那天晚上會有多少人看了的節目,想著邪惡的影響,我久久不能入睡。我內心裏領會了向世人講清真象,包括在俄羅斯,是多麼的重要。人們如果不能從我們大法弟子這裏知道法輪功真象,就再也沒有聽到真象的機會了。比如,我的那些在那天看了電視節目的熟人怎麼能夠不從我這兒,而從別人那裏知道法輪功的情況呢?

慢慢地,我從困境中走出來,我感到我有了突破性的提高,我似乎清醒過來。師父的「…在社會上接觸的一切人都是講清真相的對像,…」那句話給我指出了,作為正法時期的大法弟子,我做的真是太少了。我感覺到,我想走出來證實大法,走出家門,走出人。我產生了強烈的去天安門的願望,我決定哪怕是走出去到中國大使館。我把一個孩子託付給別人,帶著另一個吃奶的孩子和同修們一起去了莫斯科。大使館門前兩個小時,當然在另外空間意義更大。所以,那天我對兩腿輕鬆及盤腿時間比平時長而又不疼,絲毫不感到意外。

彼得堡學員從網上下載的其他學員的體會,對我提高悟性和堅定性幫助非常大。有一次,帶著孩子出去散步時,我明白了現在我應該計劃不是「帶孩子散步順便洪法」,而是「洪法時順便帶孩子散步」。我明白了,這就是開始從人中走出來,開始把自己看作大法粒子,而不是看作常人。我明白了,這正是把每一天都給大法的體現。克服了自己的怕心和觀念,我開始帶著孩子走出來,到地鐵發《SOS》報紙。我看到在人流中有好人,善良的人,他們對你真誠地微笑,感激你送給他們真相報章,這是他們得救的機會。可能師父說的「救度世人」,指的就是他們。一個婦女走過來說:「為了所有人都能知道,你應該更多地分發這種報章。」她還對過往行人說:「珍惜啊!這是非常好的報紙。」在走出去證實法的過程中,自己在常人中養成的各種怕心在得到根除。每一次根除這些雜念,我想這正是從人的殼子中走出來。我覺得,所有干擾我講清真相和成為大法粒子的,正是阻礙人向神的轉變的那些東西,需要驅除它們,不斷地除掉,學員就在向神轉變。

有時我想,如果我是佛,難道我現在會站著沉默著而允許邪惡的人的觀念起作用,使旁邊的人失去被度的機會嗎?難道我會由於害怕別人會不理解我而不給世人最珍貴的接觸大法的機會嗎?

謝謝!

祝願所有同修每秒鐘都能感到自己是大法粒子,把生活中的每一天都給大法!

(俄羅斯第二期法輪大法修煉心得交流會發言稿 2001-9-29)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