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加國會議員爾文.考特勒先生中領館前靜坐聲援法輪功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2001年8月3日】驚悉林慎立被無端加判6個月,李進宇(林慎立的妻子)於7月26日起開始了在渥太華的中國大使館前每天24小時持續336小時的靜坐活動。

著名國際人權律師、教授、國會議員考特勒先生和國會議員瑞德先生於2001年8月1日中午在中國大使館前和李進宇一道靜坐一小時,聲援法輪功、呼籲江澤民犯罪集團立即無條件釋放林慎立、停止對法輪功的迫害。

考特勒、瑞德先生還在中國大使館前接待媒體採訪並發表演講。

考特勒先生是皇家堡選區的國會議員,他在1999年11月的補缺選舉中,以92%的選票首次進駐國會,曾被喻為取得「一個世紀以來加拿大選舉史上最輝煌的勝利」。2000年12月,他以贏得全國選票百分比最高的優異戰績再次當選為國會議員。

雖然當選國會議員只一年多,考特勒先生在許多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2000年,作為特別立法委員會的委員,考特勒先生特別代表原住民的權利積極推進C-20法案(透明度法案Clarity Act);1999-2000期間,考特勒先生是國會加拿大文化遺產執行委員會的委員;也是國會外交與國際事務執行委員會人權分會的聯合委員,將「戰爭犯罪和人道犯罪法案」提交國會;他還是國會正義和人權執行委員會的委員。考特勒先生是外交部長關於國際刑事法庭的特別顧問,負責領導敦促各國簽署國際刑事法庭條約的倡議行動;他率領加拿大代表團出席在斯得哥爾摩舉行的「制止不寬容」國際研討會;他無論在國會內外都是人權的積極倡導者,包括最近為中國的人權狀況積極奔走;不久前考特勒先生被當選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參-眾議員聯合人權小組的主席。

考特勒先生是麥吉爾大學法律系教授(暫離職),擔任人權研究項目的主任和InterAmicus中心(一個以麥吉爾為基地的國際人權倡導中心)的主席。他曾是哈佛大學法學院的訪問教授、耶魯大學法學院的Woodrow Wilson學者,獲得過包括約克大學在內五所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約克大學的證書稱他為「國際水平的學者和倡導者」。

作為國際人權律師,考特勒先生曾是幾位著名良心犯的法律顧問,包括前蘇聯的薩克哈諾夫、南非的曼德拉、拉美的提莫曼和亞洲的帕科帕漢。最近他為被囚禁的俄國環境主義者尼可廷、尼日尼亞劇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音卡、加拿大智利僑團Verite et Justice、以及加拿大華人良心犯張崑崙教授等,提供法律顧問諮詢。正如他的學生們在他領取榮譽博士時所致詞的那樣,「考特勒先生是國際人權法和倡導領域的先驅,他的法律陳詞已作為新型倡導模式的範本…他在這一領域的諸多貢獻開創了新記錄,他已成為國際知名的政治犯的辯護人。」Maclean's雜誌專門為考特勒先生刊登了一份特寫報導,稱之為「受迫害者的法律顧問」。

作為憲法和比較法的專家,考特勒先生針對加拿大權利和自由憲章的每一節都做過訴訟,處理過許多在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婦女權利、少數民族權利、戰爭犯罪的公正、犯人的權利、以及和平法等方面里程碑式的案例。

作為知名的和平活動家,考特勒先生領導了槍支控制運動,從學術研究和法律倡議等方面幫助制訂了「和平法」。此外,考特勒教授以學者和觀察者的身份,參與了尋求中東和平進程的努力,他在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講學二十多年,積極參與了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間的「諒解」對話。

作為反對免罪鬥爭和發展國際人道法案的領袖,考特勒先生擔任過Deschenes調查委員會的法律顧問,對公正審判納粹戰爭犯的問題提供諮詢;他曾向國際刑事法庭就前南斯拉夫和盧旺達案提交法律簡報;還曾向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就人道干預和在科索沃實施人道法案等問題提供證詞。

作為反對種族主義和歧視國際鬥爭的長期擁護者,考特勒先生在反對種族隔離的國際鬥爭中走在最前列,在加拿大內外還幫助制定了反對種族主義的法律措施。作為有色人種權利的支持者,考特勒先生擔當了加籍日僑賠償全國聯盟、加籍華僑全國協會、戰爭中婦女人權聯盟等組織的法律顧問,還是原住民權利和加拿大法治體系全國會議的主席以及加拿大赫爾辛基觀察組的聯合主席。

考特勒教授的成就使他更多地參與或主持了諸多政府或民間的調查委員會,包括擔任瓦侖勃的命運和下落國際調查委員會的主席、經濟強制和歧視委員會的主席、種族隔離犯罪調查委員會的成員、審判納粹戰爭犯調查委員會的顧問、以及加拿大人權審判委員會的成員。

考特勒教授1992年被授予「加拿大職員勛章」,表彰他「對人權作出的突出貢獻」。他是被總部在巴黎的「國際文化研究院Academie de la culture universelle」1993年選中的唯一一位加拿大人,而且1994年成為坦莫潑斯基法官紀念勛章的第一位獲得者,該勛章由加拿大律師協會、加拿大法官協會、加拿大法律教育者協會和國際陪審員委員會聯合頒發。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