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參考資料:中國GDP高速增長的背後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2年12月24日】([注]本網站所轉載的參考資料皆為非修煉界人士所撰寫,不一定和法輪功學員的認識相同。)

中國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就以百分之八的GDP年增長率領先世界並持續到現在。單從數字上看,這確實是個奇蹟,國人完全有理由為自己取得的這個成績自豪興奮。現在有人甚至提出再奮鬥二十到三十年超過美國。先不說中國的GDP是否可以永遠以這個「不可持續」的速度高速增長下去,也不提低水平的增長和高水平的增長在本質上的差異,我們只要搞清楚GDP的內容,知道它到底不衡量甚麼內容,也許我們就不會那麼衝動或非理性的片面去追求這高速的GDP增長了。

1、GDP不衡量社會成本:GDP簡單說就是國內生產總值的統計。這個國內生產總值的統計的依據是一個國家經濟體制內的價值系統。對於一健全的市場機制的國家而言,這個衡量是可以做到盡可能全面的反映社會經濟活動的價值總量。但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度的國家而言,GDP就不可能全面的衡量社會經濟活動的價值總量。比如環境污染的問題,比如工人勞保問題,比如童工的問題,比如醫療保險的問題,比如社會福利的問題,比如健康的問題等等。

舉個例子:比如,一個工廠在某年的生產總值是一個億人民幣,而如果沒有把它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計算在生產成本之內的話,那麼這個環境污染的社會成本該企業就沒承擔。有趣的是,如果政府再花費一個億的費用去治理這個污染的話,(假設清理乾淨了)那麼總的社會效益應該是零才對。但是你錯了,在國家的GDP的統計中這兩個經濟活動是分開計算的,也就說他們共同創造了兩個億的社會經濟總量。本來一個零和的社會經濟行為變成了一個具有兩億元社會價值創造的經濟活動。這就是GDP在計算社會生產價值時的缺陷。這個問題在中國是否重要呢,事實上中國的各個地方政府為了片面的追求GDP的增長,對環境問題經常是能閉一隻眼就不睜兩隻。以犧牲環境作為經濟增長的代價很可能使整個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社會效益是零甚至可能甚至是負的,而GDP卻無法告訴你這些。

2、GDP不衡量負效益:這個意思很簡單,搞建設的和搞破壞的在計算GDP時不會正負抵消,反而會負負得正。聽起來像是奇談怪論,但事實就是如此。比如一個單位花三個億修了一條路,創造了三個億的生產總值,結果沒過幾天又來一幫子施工隊為了鋪設地下管道,又花一千萬把這條路給豁開了,結果他們又創造了一千萬的GDP。儘管這兩批人所創造的社會價值或效益是零或是負的,但是在計算GDP時,這兩筆卻是分著計算的,這不是負負反而得正了嗎?

舉個例子:前一段時間(九十年代中)海南的房地產熱,引來一大批內地資金投資到海南的房地產市場之中。海口和三亞市到處是基建工程,寫字樓林立。可是很多樓在蓋到一半時,這股熱過勁了,市場一下子蕭條起來,迫使一大批樓宇蓋到一半就停工了,戳在那裏黑洞洞的。對於基建公司來說他們創造的產值是沒少算,但是對社會來說這些蓋到一半的樓有甚麼價值嗎?不僅沒有還影響市容。去年海南省實在是沒法辦,決定炸掉這些半拉子的爛尾樓,一次就清理的一百多座(每座就算是三千萬總共是多少?)。GDP在當時有沒有計算在內,當然一分錢也不會少。現在再用人工,用炸藥去炸弄不好還要再算一次GDP呢。可是對社會來說,炸完了之後除了多了一堆垃圾外,甚麼也沒得到,而兩年下來的GDP一個子也沒少算。

這種例子很多,比如賣假藥的可以給GDP帶來不小的增長,可是吃壞了身體的老百姓去看醫生醫生也可以為GDP帶來增長,而實際上老百姓的生活卻沒有任何意義。腦白金去年賺了十幾個億,而退黑激素對人身體的長期副作用還沒有顯現出來,一旦出問題,這十幾個億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就是負面的,而單從GDP的數值上我們可以看出甚麼來?

3、GDP不衡量質量:質量是無法在GDP中體現出來的。因為GDP就是在現在的社會價值體系下計算的。這有甚麼重要的?太重要了。要知道社會財富的累積是靠質量的,數量多沒用。這有兩個層面的問題:一個是只有質量才有社會財富的累積,否則社會財富的折舊速度會比生產速度還要快。這是一個簡單的算數問題,誰都會,我就不細說了。比如一個質量好的桌子和一個質量不好的桌子在五年後的價值可能是無法比較的。質量好的桌子也許會升值,而質量不好的桌子可能必須淘汰,對於社會財富來說也同樣。一幢質量好的建築,數百年之後會更有價值,而一幢沒有質量的建築可能在三十年後就沒有使用價值了,還對社會產生一堆垃圾。沒有質量的生產活動是沒有社會財富累積效果的。另一個是只有具有質量的產品才有對外的交換價值。比如土地,環境等都是財富的一種,如果沒有國際標準的質量就無法在同樣的價值下進行交換,你計算出的價值無法得到外部的認可。

4、GDP不衡量資源配置的效率:經濟學是關於社會資源有效配置的學科。從經濟學的角度說,社會開支本身不是社會的成本,而由於從事於一項事業甲的投入造成另一項事業乙的荒廢,才是投入事業甲的社會成本。比如如果政府把錢花在軍事上,或花在吃喝上,那麼這些花費本身並不是社會成本,因為它會促使軍事和餐飲業蓬勃發展。但是由於投入在這兩項事業而使教育無經費或缺少經費不能滿足社會的要求,這才是發展軍事和餐飲的社會成本。另外,GDP也不衡量浪費,拿錢打水漂和拿錢辦教育,反映在GDP上是完全相同的沒有任何差別。中國政府每年的浪費有多大,一方面花巨資建設世界上容量最大的光纖通訊網,一方面限制民眾使用互聯網,嚴格控制網吧和網站。這些浪費對GDP的增長都不會任何有影響。

還有很多不一一數說。至少從上述這些我們可以看出單單有高速的GDP增長,並一定說明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動是健康的和產生好的社會整體效益的。特別是在中國,環境污染,教育荒廢,貪污浪費,重複建設,拆東牆補西牆,破壞性掠奪性生產,質量低劣等等,這些問題是很嚴重的。在歡呼高GDP增長的同時,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GDP的內容,了解它到底在甚麼層次上衡量一個國家國力的增長,在甚麼地方它又無法反映經濟活動的社會效果,這樣才能避免被簡單的數字沖暈了腦子,大喊過三十年我們準備超美國了。沒有有效的社會政治結構就不會有有效的社會經濟管理效益,中國人只相信苦幹,而不知道在一定水平上再提高就非要有一個社會結構在質上的飛躍,否則就是再努力也白費。

現在我們看到中國的銀行金融系統出現了大量的壞帳,為甚麼?從宏觀上看,金融資產是實物資產的影像,銀行的大批壞帳說明社會的實物資產的質量和數量與金融資產的數量和記錄不符。這裏反映了很重要的問題。用不著為GDP增長過於高興,因為GDP根本就不告訴你在它高速增長的背後到底是個甚麼故事。

(讀者推薦,原載博訊)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