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片:北宋預言《梅花詩》(5月10日更新)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下載方法:按鼠標器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目標文件保存為…」(Save Target as...)。


下載VCD封面和封套(2.7MB)

上集

Real格式低清晰度在線觀看(20分51秒)下載觀看(5.2MB)-
Real格式高清晰度在線觀看(20分51秒)下載觀看(33.9MB)分塊下載(32.9MB)


下集

Real格式低清晰度在線觀看(31分2秒)下載觀看(7.8MB)-
Real格式高清晰度在線觀看(31分2秒)下載觀看(50.6MB)分塊下載(50.6MB)


AVI/MPEG下載

AVI分塊下載(152MB)AVI高清晰度分塊下載(505MB)MPEG分塊下載(518MB)

光盤封面
解說詞:

《梅花詩》(上集)

人類的歷史源遠流長,就像那滾滾的長江,川流不息……兩千五百年前,孔夫子嘆道:「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一千五百年以後,蘇東坡對著長江濤惆悵萬千:「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長江,看似無情。幾百年,幾千年,毫不猶豫的向前奔流著。可是,他伴隨著人類歷史的洪流,看盡了多少忠奸善惡、愛恨情愁;多少悲歡離合、世態炎涼。剛剛是楚漢爭霸,接著就是三國演義;才看過貞觀之治,又上演貴妃醉酒;有岳飛的精忠報國,又有秦檜的陰險毒惡;有成吉思汗的獨霸天下,又有大明皇帝的永樂大典;才演出康熙帝國,又演出鴉片國恥;天安門六四的陰魂還未散盡,就現出悲壯的法輪功請願……

歷史,在凝縮了的時空中看,竟是一場天作幕,地為台的大型歷史劇,日夜不停地上演著。而戲中的人物,無論是怎樣叱咤風雲,橫空絕世的英雄,都在這滾滾的紅塵中沉浮。有誰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運呢?

以諸葛先生的經天緯地之才和鞠躬盡瘁的精神,卻空留下光復漢室的宏願。憑岳鵬舉的雄才大略和壯志凌雲,卻只落得風波亭下的憂傷無限。是非成敗轉頭空,浪花淘盡英雄!這歷史的大潮,究竟是誰主沉浮,這巨型的歷史究竟有沒有主題和劇本呢?

然而,就在這無邊塵世的喧囂和無奈中,分明飄盪著一曲超然的清音,音量清淡卻堅定,那是超然世外,指點迷津的清音。她時刻驚醒著世人:茫茫天數早命定,世道興衰不自由的真實。她就是千古流傳的預言。北宋邵雍的《梅花詩》就是這樣一首清曲,它在一千年前就為芸芸眾生指點了迷津,道明了這跌宕起伏中的主題曲。讓我們靜靜的聽一聽這首《梅花詩》……

要了解《梅花詩》就不能不先了解一下邵雍其人。邵雍,字堯夫,謚號康節,生於北宋真宗四年,即公元1011年,卒於神宗十年,即公元1077年,享年67歲。他生於河北范陽,後父移居共城,晚年隱居在洛陽。邵雍,雖然不像三國的諸葛孔明那樣家喻戶曉,但是,無論從才幹和品德來講,他都不亞於諸葛亮。只不過,因為長期隱居,名字不被後人知道而已。宋朝理學鼻祖之一的程顥曾在與邵雍切磋之後讚歎道:「堯夫,內聖外王之學也!「少年時,邵雍就胸懷大志,發憤刻苦讀書,於書無所不讀。據《宋史。邵雍傳》記載:邵雍「始為學,即堅苦自勵,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後來,為了增長見識,他還遊學四方,越黃河、過汾河,涉淮水、渡漢水,到過齊、魯、宋、鄭等各地,回來後,說道「道在是矣。」於是就不再雲遊。當時有高人李挺之,見其好學不倦,就傳授了他《河圖》、《洛書》、《伏羲八卦》等易學秘奧。以邵雍的聰穎才智,他融會貫通、妙悟自得,終於成為一代易學大師,風靡遐邇的鴻儒。他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獨特的宇宙觀,對於天地運化、陰陽消長的規律瞭如指掌。《宋史》記載道:他對於「遠而古今世變,微而走飛草木之性情」都能「深造曲暢」,通達不惑,而且「智慮絕人,遇事能前知」。北宋理學的另一位始祖程頤說他:「其心虛明,自能知之」。於是,他著書立說,撰寫了《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等著作共十餘萬言。他認為歷史是按照定數演化的。他以他的先天易數,用元、會、運、世等概念來推算天地的演化和歷史的循環。對後世易學影響很大的《鐵板神數》和《梅花心易》都是出於邵雍。後人也尊稱他為「邵子」。中年後,他淡泊名利,隱居洛陽,著書教學。當時的名流學士,如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人都很敬重他。曾集資為他買了一所園宅,題名為「安樂窩」,邵雍也自號為「安樂先生」。他不僅學貫古今、奇才蓋世,而且品德渾厚,待人至誠。這使他遠近馳名,所到之處士大夫們爭先請他留宿,有人還把邵雍留宿過的地方,稱為他的「行窩」。他在人們心中的威望可見一斑。今天,熟悉邵雍及其作品的人已經不多了。但在民間仍然流行著他所說過的一些警句。比如,人們常說的:「一年之際在於春,一天之際在於晨,一生之際在於勤」就是出自邵雍。邵雍,這位遇事先知的奇才,對於後世的歷史發展做出了驚人準確的預言,寫下了他的傳世之作--《梅花詩》,預言了他身後在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演變。當然,和所有預言一樣,他採用了很隱晦的語言。並非很容易理解。有的部份,如果不是懂得道學佛理的修煉人,是不易弄懂的。全詩可被分為十小節,下面我們就一齊看看:

第一節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

這句「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從字面上的意思是:蕩蕩通天之門萬古以來頭一次敞開了。多少人來到人間,又有多少人能回得去呢?然而,這兩句詩具體又是指甚麼呢?這裏一下子還看不清楚,在看完全詩後,才能真相大白。不過,從這第一句就可以看出邵雍身手不凡,立意高遠,不僅僅是要告訴人們未來要發生的事件而已,而是要告誡人們這歷史紛擾中的最終主題。宋朝是個朝廷軟弱無能的朝代。自從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遣散了打天下的功臣悍將之後,宋朝一直採取對將帥缺乏信任,過多防範的政策,導致「兵無常帥,帥無常師」的局面。宋朝從一開始就,軍力纖弱,才建國不久就對北方的胡人政權,稱臣納貢。北方的國土,「燕雲十六州」一直被外族所佔,故曰:「山河雖好非完璧。」本來北方金國的女真族是個弱小的民族,在其發展壯大時,曾經聯合北宋,想一同推翻已近末勢的遼國。昏庸的宋徽宗,不聽忠臣的規勸,一意要結盟金國,並同意把每年進貢給遼國的貢品轉給金國,不相信這定都「黃」龍府的大「金」國才是宋朝真正的「禍胎」。於是有了中國歷史上罕有的「靖康之恥」,北宋皇帝、宮妃、親王、滿朝大臣等三千多人全被後來強大的金國掠為奴隸,使得半壁江山落於金國之手。正所謂「不信黃金是禍胎」。

第二節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彌彌。

到了南宋,皇帝更是昏庸無能,苟且偷安於江南的半壁江山,終日沉浸於聲色歌舞之中。而且,整個民風都是頹靡不振,從上到下迷醉在情色歡愛之中,不思奮發圖強。宋辭萬首,多以言文人騷客的戀物傷情,而高昂振奮者很少。因為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在西湖邊兒上,依山傍湖,加上南宋皇帝終日沉迷於荒淫醉夢之中,所以叫「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是指天象氣數落於北方,北邊降生真龍天子,新朝代要生於北方。正當南宋王朝沉湎於醉夢中時,北方的成吉思汗,勵精圖治,一統蒙古,並迅速擴張著自己的版圖。在滅亡了金國之後,大舉入侵南宋。「三百年來終一日」,指宋朝在歷經三百餘年後(公元960年至1279年)終於滅亡了。公元1276年,元兵入侵臨安,宋恭帝被俘。「長天碧水嘆彌彌」是喻指宋朝最後滅亡時所上演的一幕最悲壯的場面。公元1279年,宋軍殘部在戰敗後窮途末路。因不願被俘,大臣陸秀夫背著年僅9歲的南宋小皇帝投海而死,大將張世傑保護著楊太妃企圖逃脫,結果,被一場突來的颶風淹沒大海。

第三節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

「天地相乘數一原」是說天干地支相乘的年代又回到了原頭,就是新朝代的氣數來了。「忽逢甲子又興元」的「忽」字隱涉了元世祖忽必烈,「興元」指元朝興起。忽必烈於公元1260年即大汗位,於公元1264年(甲子年)登基興建元朝,定年號為至元元年,後又遷都燕京。至1271年,忽必烈根據劉秉忠的建議,取《易經》中「乾元」的意思,改國號為「大元」,統治中國。元朝雖然因元世祖忽必烈的雄才大略,而得以發展。但在忽必烈死後,就馬上陷入一片爭權奪位的混亂之中了。在經歷了從元世祖至元順帝的十位皇帝後,這個輝煌一時,曾經橫跨歐亞的短命王朝,就走入了滅亡。若從公元1279年宋朝最後滅亡算到公元1368年元朝被滅,也差不多八十八年,正所謂「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一句,也影射了元順帝時,宦官撲不花扣壓警訊不上報皇帝的害元之事。正是「殘花」「總不言」。

第四節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賤,身為平民布衣,曾當過幾年和尚,後參加農民起義的紅巾軍,因為驍勇善戰,大顯英雄本色,從一個普通士兵躍升為領袖,並於公元1368年在南京稱帝。就此「朱門」不再是舊的黃土農家了。「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就寫明了這段歷史。「飛來燕子尋常事」是指雄踞燕京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奪取帝位的歷史。明太祖朱元璋,因為太子早亡,將皇位隔代傳給了皇太孫,即明惠帝。當時,有十幾位皇子被封為藩王,駐守邊塞。其中駐紮在燕京的燕王朱棣,深悉兵法,屢建戰功,是實力最強,威望最高的。書生氣十足的明惠帝,在謀士的建議下,執意要削藩,罷免燕王等藩王的位子。燕王即使裝瘋都無法倖免,無奈只好在建文元年起兵反抗,被迫發動「靖難之役」。因為燕王朱棣才德出眾,智勇過人,終於在四年後勝出,攻入南京,奪取了帝位,成為明太宗,後又被稱為明成祖,年號永樂。燕王得天下,仔細想來也確為「尋常事」,在情理之中,與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頗有雷同。明朝在明成祖朱棣的統治下,經歷了他全盛的輝煌。但明朝末年的衰敗,加上多年的農民起義,使得大明王朝終於是「開到李花春已非」。「李花」應指明末的闖王李自成。公元1644年春,李自成率領起義軍功佔了北京,崇禎皇帝於紫禁城後的景山上上吊自盡,明朝滅亡,所謂「春已非」。

《梅花詩》(下集)

第五節:胡兒騎馬走長安,開闢中原海境寬。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

中國曆來有「北胡南蠻」的說法。所以這裏「胡兒騎馬走長安」一句是指崛起於東北的滿清入主中原。明末,社會動盪,李自成奪取天下後,立足未穩。把守山海關的明朝大將吳三桂,出於私利,投靠了滿清,並引清兵入關。當時的滿清,精幹強盛,入關後,勢如破竹,一統明末的殘局,於公元1644年,建都北京,成就大清帝國。「走長安」其實是用長安來喻指中國。清朝前期,國勢大興,文治武功都非常強盛,有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特別是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勵精圖治,平定了各種內亂外侵,使中國的版圖空前地擴展。另外,自清代開始,與海外開始進行較大規模地通商,開闢港口,正所謂「開闢中原海境寬」。

「洪水乍平洪水起」的第一個「洪水」指的是公元1851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像洪水一樣席捲半個中國,歷時達十八年之久,嚴重動搖了清王朝的統治。「洪水」的「洪」字暗示了洪秀全。滿清政府在耗費了巨大的代價元氣大傷後,終於僥倖平息了這場運動。但太平天國剛剛被平熄(「乍平」),大清帝國就進入了內憂外患接連不斷的階段,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勢力不斷崛起壯大,好像更大的一波波洪水席捲著全國、遍布各地。終於在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黎元洪,被擁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都督,袁世凱死後又成為總統,清王朝徹底滅亡。黎元洪的名字也嵌一個「洪」字,所以叫「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一句是說,清朝最終的前景(「清光」)還應該向「漢中」,也就是革命起義成功的「武漢」看。

第六節:漢天一白漢江秋,憔悴黃花總帶愁。吉曜半升箕鬥隱,金烏起滅海山頭。

「漢天一白漢江秋」是說經歷了滿清外族統治達三百年之久的中國,也就是「漢天」,終於又有了新希望。「一白」是喻指新的希望。「漢江秋」是指公元1911年的秋季,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中華民國成立了,中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也就是中國於1911年的秋季在武漢又重新崛起。「憔悴黃花總帶愁」是指民國革命雖然成功,但根基非常不穩定,如「憔悴」的「黃花」,黃花在傳統上常被用來指稚嫩的生靈。自從民國建立後,先是袁世凱的復辟竊國,又是張勛的復辟,接著是長期的軍閥混戰,派系割據。國民政權就如「憔悴黃花」,總是,愁事不斷,故曰:「總帶愁」。「吉曜半升箕鬥隱」:「吉曜」喻指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半升」指國民黨統治初期,經歷了長期封建統治,外族掠奪和軍閥戰爭的中國,百廢待興。蔣介石領導的北伐戰爭剛剛成功,國家正在起步發展中,國民黨政權正在鞏固自己的地位,而這時共產黨的勢力卻於暗中迅速發展壯大。「箕鬥」為中國古代星相學中所講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這裏也就是星星的意思,指共產黨的勢力。「箕鬥隱」字,道明了共產黨趁內憂外患之機,於暗中迅速發展實力的史實。「金烏起滅海山頭」一句的「金烏」,是古時候對太陽的別稱,此處指自稱太陽之國的日本。整句指日本在二戰中興起、入侵中國與最終戰敗投降的命運。

第七節:雲霧蒼茫各一天,可憐西北起烽煙。東來暴客西來盜,還有胡兒在眼前。

經歷了國共內戰後,中國大陸和台灣呈現了各自對立分治的局面,所謂「雲霧蒼茫各一天」,共產黨和國民黨各自統轄一片天地。下面三句,是指共產黨統治下的大陸所經歷的一些動盪不安的局面。「可憐西北起烽煙」似指平定新疆叛亂和入藏鎮壓西藏獨立運動。「東來暴客西來盜」指五十年代初中國和美國在位於中國東方的朝鮮所爆發朝鮮戰爭,以及後來,六十年代初在西邊的印度單方越過麥克馬洪線,佔領了大片的中國領土,從而爆發中印邊界之戰。在北方,蘇俄自五十年代與中共反目起,一直威脅中國,雙方曾經爆發珍寶島之戰,各自陳重兵於邊界達數十年之久。所謂「還有胡兒在眼前」。按照「北胡南蠻」的說法,此時的「胡兒」是指蘇俄無疑了。

第八節:如棋世事局初殘,共濟和衷卻大難。豹死猶留皮一襲,最佳秋色在長安。

「如棋世事局初殘,共濟和衷卻大難」大意是世界局勢歷來像一盤棋一樣,這裏是指冷戰時期共產國際和西方自由民主體系的對局。九十年代以後共產國家紛紛變色,這對整個共產主義一方來講,就已經是殘局一盤了。共產國家的聯盟徹底解體,絕大多數國家放棄了共產制度,這對共產黨的共產國際,也就是詩中的「共濟和衷」來講可謂是一大劫難。「豹死猶留皮一襲」:豹子是指前蘇聯。前蘇聯的版圖宛如一隻奔跑的豹子。豹死,也就是蘇聯瓦解後,共產黨體系實際已經解體了,只留下些形式被中國當權者所繼承,就像一隻豹死了,但是卻留了一張皮一樣。此時的中國,已經沒有人相信共產主義了,包括共產黨當權者,他們也只是利用共產黨形式維持自己的統治而已。「最佳秋色在長安」:目前的中共當權者,為了給自己的政權形式製造合理性,極力地粉飾虛假的所謂大好形勢,短短的十多年掙得了數千億美金的海外投資,集中大量財力大興土木,裝點首都和各大城市。「長安」也指中國的京城,這裏也泛指中國。但秋色再佳也無法長久了。

第九節:火龍蟄起燕門秋,原璧應難趙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連宵風雨不須愁。

「火龍蟄起燕門秋」:「火龍」,即紅色惡龍,是指中國共產黨。「蟄起」,就是從冬眠中被驚醒。「燕門」指北京的天安門。「秋」有秋殺的意思。這一句隱喻六四事件。1989年,中國學生與民眾在天安門為民主和不滿中共貪官暴政請願,遭到殘酷屠殺。中共就像一隻被從昏眠中驚醒的惡龍一樣,現出了本性,大開殺戒,造成了震驚中外的「六四」慘案。「原壁應難趙氏收」:「原壁」泛指擁有五千年連續歷史的中國。「應難」是說遭到了這一劫難。「趙氏收」是指當時的中共書記趙紫陽,因六四事件被打壓。

這以下的幾句,如果不從整個詩的主體來縱觀,不通曉修煉之事,是很難合理解破的。曾經有許多人都試圖破解這些詩句,但都感到無從下手。實際上,不懂得修煉,沒有開闊的宇宙視野的人是無法理解這詩中的涵義的。

仔細看看頭一句的「蕩蕩天門萬古開」,到下面的「寰中自有承平日」,其真意就可見一斑了。在中國,這個世界的中央之國,自七十年代起,即逐漸掀起了氣功熱。各門各派的功法紛紛傳出,可謂是萬紫千紅,爭奇鬥豔。有佛家功、道家功、以及各種民間氣功,都從長期的隱秘中走出,公開在社會上傳授。練功的人數,據官方統計已超過了一億人。貫穿了社會各個階層。這不僅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聞所未聞。就是在整個人類文明中也是史無前例的。人們沒有想過為甚麼在此時的中國會出現這股氣功浪潮。這一切難道是偶然的嗎?歷史其實是在不知不覺中悄然地按照既定的劇本演繹著。這股氣功大潮,從深處打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錮,使人們對氣功、修煉和特異功能等概念,從聞所未聞,到耳熟能詳,都或多或少有所認識。這無形中給真正修煉之法的洪傳鋪平了道路,買下了伏筆。終於,1992年,當這股氣功熱開始降溫,各個門派紛紛退場時,李洪志先生開始公開傳授法輪功,也叫法輪修煉大法。就此,本次人類文明歷史的最後最精彩的一幕開始了。李洪志先生,從一開始,就立意高遠,與眾不同。公開指明:法輪功的傳出就是要「真正往高層次上帶人」。並直截了當地說:「我告訴大家,我們這是佛家修煉大法,當然就是修佛的」,「這個宇宙中最根本的特性真、善、忍,他就是佛法的最高體現,他就是最根本的佛法」。更加語出驚人的是,他還充滿自信的指出:「在國內外,真正往高層次上傳功,目前只有我一個人在做。」,「從古到今所有的理論不能再重新使人心回歸到最好的時期去了,而我傳的這部宇宙根本大法實踐證明可以做到使人圓滿。」於是,在短短幾年內,在政府不加鼓勵,和沒有任何大規模宣傳的情況下,在經歷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精神浩劫後,在已經失去了所有精神信仰的中國人中,法輪功以口傳口、心傳心的方式迅速傳遍了整個中華大地,並飄洋過海,傳到了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一院奇花春有主」正是對這一歷史事件的真實表述。1999年7月20日以前,也就是中共的江氏集團開始鎮壓法輪功之前,法輪功遍及中國大陸,到處都是佩戴法輪功徽章的大法弟子,到處可看到「形如奇花」的法輪圖形,所謂「一院奇花」。「春有主」是指某年的春天,遭到迫害的法輪功弟子會堂堂正正地與其師父相見。江氏集團對法輪功所發動的鎮壓行動是空前殘酷的。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政府對於一些手無寸鐵,沒有任何政治訴求,只不過追求強身健體和精神境界的民間團體進行這樣瘋狂和殘暴鎮壓的。在這場鎮壓中,江氏集團對法輪功弟子採用了文革式的手段,動用了全部的國家機器,使出了各種陰謀和手腕。可謂是風大、雨急、夜黑,所以是「連宵風雨」。雖然迫害是前所未有的殘酷,但法輪功的抵制更是前所未有的頑強。正是這群看似普通的練功人,在這場疾風暴雨式的迫害中,卻表現出了超人的堅韌,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們看到無數法輪功弟子不顧生死,走上天安門,只為向自己的國家和政府說一句「法輪大法好」;我們看到無數法輪功弟子不畏艱險,走上街頭,只為告訴同胞們法輪功的真相和迫害的邪惡;我們看到全世界的法輪功弟子們,團結一心,到處奔走,以各種方式尋求正義的支持,喚醒人們的良知。終於,人們被這種真誠打動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這迫害的邪惡,開始支持法輪功;終於,人們被這種善良打動了,當被警察凌虐的法輪功學員主動為警察撐傘遮雨時,警察哭了;終於,人們為這種堅忍與和平打動了,許多國家的政府和國際輿論對這發生在中國的迫害齊聲譴責。用歷史宏觀眼光來看,無論邪惡怎麼猖狂,寒冬多麼嚴酷,暗夜多麼漫長,正義終將戰勝邪惡,春天終將趕走嚴冬,「真、善、忍」的精神必將勝利,所以是「連宵風雨不須愁」。

第十節: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復問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為家孰主賓。

「數點梅花天地春」一句是畫龍點睛之筆,全詩的題目即來自這裏,所以叫《梅花詩》。經過嚴冬考驗的法輪功弟子遍及世界、遍及中國大陸,如凜傲霜雪的朵朵梅花迎接著春天的到來。那是正法傳遍人間的時刻。天地回春,撥亂反正。到這裏,詩中頭一句的「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也就清楚了。世界上,無論是那一門的修煉,佛家也好,道家也好,西方的宗教也好,都講人是來自天上,而修煉的目的就是要返本歸真,重返天國。其實,許多人都是從非常美好的地方來的,為的就是能得到這部大法的融煉。整個人類的歷史也就是為這次大法的洪傳所安排的。然而,多少人來到這裏等待得法,又有多少能得法圓滿而歸呢?又有多少人被這滾滾紅塵所迷惑而忘記了自己的初衷,永遠被埋在這人世滄桑中了,再也無法回覆那本有的聖潔和輝煌呢?這場大戲還在轟轟烈烈地上演著,我們每一個人,既是看戲的觀眾又都是戲中的演員。也許本片也是戲中之一戲,也許許多觀眾會忽然明白自己的角色,而不再渾噩,也許埋藏於您心靈深處的靈犀正在等待這聲徹宇的呼喚……

「欲將剝復問前因」:剝復為易經中的兩卦。所謂剝極必復,也叫物極必反。歷史如轉輪,有前因必有後果。「欲將剝復問前因」也就是說,敢問這歷史的循環往復到底是為了甚麼呢?「寰中自有承平日」意思是這無比廣闊浩瀚的寰宇自有其「承平」之日。「四海為家孰主賓」是指從一九九二年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先生出來傳法,基本上是到處傳法,四海為家。後半句「孰主賓」,是問:在這場大型的人類歷史劇中,究竟誰是主角,誰又是配角呢?一切不是在按預先排好的劇本在上演嗎?本次人類的文明就是為宇宙大法的洪傳而造就的,為宇宙大法而開創的。這也就是整篇預言的主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