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再現「寒武紀生物大爆發」新證據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2002年7月12日】繼震驚世界的發現──澄江帽天山「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古生物化石被發現後,2002年4月,雲南大學雲南澄江生物群研究中心在海口馬房村附近發掘出了中國第4塊遠古魚化石標本,這一發現在學術界引起較大反響。近日,該研究中心負責人、著名學者侯先光向記者展示了這塊化石的照片,他說:「這塊化石是『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的全新證據,它進一步證明,脊椎動物的祖先誕生在5.3億年前的生命大爆發中,這一發現向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提出了新的挑戰。」

從這塊古老的化石上,能清晰地分辨出「魚」的頭部及背鰭、嘴和眼睛等器官。其實,這條化石「魚」屬原口動物綱,是最原始的軟體脊椎動物。侯先光教授介紹說:「動物硬骨骼的化石比較容易形成和保存,而動物的軟組織或沒有硬骨骼的軟體動物一般難以形成化石保存下來。因為在多數情況下,動物一旦死亡,軟組織馬上開始氧化腐爛,同時更易遭受其他食肉動物的分食,所以,只有不易腐爛的骨骼才容易形成化石。只有在十分例外的情況下,動物的軟組織構造才能形成印痕得以保存,為人類提供認知原始生命的機會。這條軟體古魚保存得如此之好,再次證明澄江化石群如珍寶般的價值。」

脊椎動物是生命進化史上的關鍵一環。而作為脊椎動物中最大的一個類群,包括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甚至人類在內的硬骨魚綱,約有5萬個現存物種,佔脊椎動物現存物種數的98%。因此,生命史上,硬骨魚類的出現無疑是一次重大事件。然而近百年來,由於缺乏直接的化石資料,早期硬骨魚的起源研究一直未獲大的進展。1999年,雲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羅惠麟、陳良忠、胡世學在昆明海口地區的耳材村進行田野考察時,發現了兩塊脊索動物的化石標本,經過對這兩塊化石標本長達5年多的研究,他們將形成化石的這兩種脊索動物分別定名為海口華夏魚和中新魚。科學界確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脊椎動物。科學家們由此推斷:「魚是所有脊椎動物包括人類的遠古始祖」。去年,第三塊古魚化石又在海口被發現,隨著研究的深入,侯先光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組發現,這塊化石與海口華夏魚、中新魚是同一種類。目前,他已將學術文章發往英國皇家協會。

在堆滿沉積岩碎片的研究所裏,研究人員正默默工作著,所有重大發現都是這樣一片一片剖出來、一針一針鑿出來的。這些古老的化石形成於數億年前的海洋中,曾經蓬勃的生命現在卻如同黑暗的時光走廊一般安靜,從不給苦苦追尋它的人任何提示。然而,17年前侯先光就已經聽到了它們所凝固的「生命進行曲」。

1984年7月1日,雲南撫仙湖畔的帽天山上,在清晨的濛濛細雨中,侯先光開始了一天的化石挖掘工作。下午3點多鐘,一塊岩石被劈開,侯先光意外地發現了一塊呈半圓形的化石,這是他從未見過的生物的化石,接著,他又發現一個半長橢圓形化石,又是從未見過的化石。接連發現兩類以前從未見過的化石,侯先光忘記了接連20多天一無所獲的沮喪。又挖了一會,一塊化石突然顯露在濕漉漉的岩石剖面上:長4-5釐米,背殼由前、後兩個部份組成,向前擺動的腿肢對稱地分布在背甲之下。這是一塊完整的、保存了動物軟體附肢印痕的化石!侯先光恍然大悟,先前發現的那兩塊化石,實際上是同一種動物的頭甲和尾甲……後來,這一天成了澄江動物化石群的紀念日。世界著名古生物學家、德國的塞拉赫教授稱:「澄江動物群的發現就像是來自天外的信息一樣讓人震驚。」美國《紐約時報》稱:「中國澄江動物群的發現,是本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1984年至2002年,已被描述的澄江動物群化石已達120餘種,分屬海綿動物、腔腸動物、鰓曳動物、葉足動物、腕足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和脊索動物等10多個動物門以及一些分類位置不明的奇異類群,此外,還有多種共生的海藻。侯先光教授的研究,還修正了前人對某些化石的錯誤認識,提出了許多科學新觀點、新發現。例如,推翻了怪誕蟲是背、腹倒置的錯誤結論;另外,過去的研究認為大型奇蝦等動物是腹部無腿的奇異龐然大物,澄江動物化石研究表明,這些動物腹部均有粗壯發達的雙支型腿肢。

如今,澄江帽天山已被確定為國家地質公園,那些無言的化石,正躺在擁有聲光電等先進展覽設施的澄江動物群展覽館中,向參觀者訴說著生命起源的秘密。
(雲南日報,2002年7月8日)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