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從醫學角度和社會學角度看SARS:SARS真實的故事(圖)

——紐約皇后區公共圖書館國際資訊中心舉辦SARS專題研討會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2003年5月2日】北京SARS擴散情況,舉世矚目,大量醫務人員染病觸目驚心。4月26日星期六,皇后區公共圖書館國際資訊中心針對SARS舉辦研討會,邀請耶魯大學醫學院副研究員、醫生徐建超博士,政論家胡平和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分別從醫學和社會學的角度討論SARS問題。
紐約皇后區公共圖書館舉辦SARS研討會耶魯大學醫學院副研究員、醫生徐建超博士著名政論家胡平先生

從醫學的角度談SARS


北京醫務人員處理SARS病患。

徐建超博士從SARS的起因,傳播途徑、診斷、治療和預防等幾方面對SARS進行了詳實的介紹。他指出,SARS於去年11月由廣東傳出,醫學界發現該病由冠狀病毒引起,潛伏期2-7天,目前知道該病毒經由人與人緊密接觸和呼吸道傳染,醫學界普遍認為尚未發現的傳染途徑仍然存在。

他根據香港醫生在最近一期醫界權威雜誌《新英格蘭雜誌》上的介紹,第一例帶病毒進香港的廣東醫生將疾病傳染給九個接觸過他的人,這些人又將病毒傳到四個國家總共95人,這位醫生將病毒傳染給他的妹夫,兩人現都已死亡。SARS的傳染性從此可見一斑。

香港醫生對十個病例症狀進行比較分析發現,每個SARS病人都有發燒現象,其它症狀還有咳嗽和肌肉酸痛等。從X光透視醫生們發現病人肺葉從底部開始病變,組織切片表明肺細胞發炎充水,病人像溺水的人窒息而死。


圖片說明:SARS病人死亡後的肺部損壞程度嚴重。圖為正常人肺部和SARS死亡者肺部的比較。從X光透視醫生們發現病人肺葉從底部開始病變,組織切片表明肺細胞發炎充水,病人像溺水的人窒息而死。

徐博士指出目前醫學界尚未找出有效的治療方法,他認為短時間內也很難找到有效的疫苗。因為冠狀病毒基因突變迅速,對尋找疫苗非常不利。他建議最好的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避免與病人接觸,目前最好的控制SARS蔓延的方式就是隔離。他希望人類能夠儘快發現治療SARS的良藥。

雖然目前仍沒有有效治療SARS的辦法,病人為何還要入醫院,醫院給病人那方面的治療?徐醫生說:「一方面是需要隔離,另外,病人發病後,大多呼吸困難,無法自然呼吸,需要醫院協助呼吸。」另外,徐醫生強調,不能說已經痊癒出院的SARS患者就一定沒有問題,或不再發病。他說:「這是一個新型的病毒,現在宣布SARS已被控制或很快能找到病毒的疫苗都過於輕率。」他說:「因為SARS病毒出現多次突變,若要複製這樣的病毒疫苗,難度很大。現代科技若要複製與原病毒70%相類似的病毒,還很困難。」

徐醫生說:「還不能明確確定SARS的所有傳播渠道,現在唯一的辦法是「隔離」、「隔離」、「再隔離」。」

中共對SARS擴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石山介紹了他在採訪過程中發現中國政府隱瞞疫情,他認為中國政府對SARS的傳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石山指出,據媒體報導,廣東河源去年11月16日第一位SARS病人入院治療,12月中7位醫務人員染病,SARS的傳染性被確認,並上報廣東省。但是今年1月3日河源的地方報紙卻報導河源沒有傳染病只是天氣變化引起的感冒。1月中旬廣州中山醫學院附屬醫院很多醫務人員被感染,人們通過電子郵件、移動電話等現代化工具得知有傳染病在流行,社會上開始大量購買板蘭根等自預藥物。

2月中廣東省衛生局證實SARS的存在,海外媒體開始追蹤報導。但是廣東媒體突然終止對SARS的報導,當時正是春節期間,大量在廣州的民工回家過年,病毒被帶到全國各地。廣東省病毒研究所專家告訴媒體SARS沒有被控制,但是被要求停止說話。

3月份,世界衛生組織要求調查北京的SARS疫情,北京不同意,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廣東是疫區,北京同意世衛調查,但是採用轉移病人的方式繼續掩蓋。儘管現在,北京將SARS訂為「法定傳染病」,病例要求如實上報,但是上報的是政府而不是公眾。而且此消息並沒有對外廣泛報導,只是在中共內部以文件傳達。

石山認為,當SARS出現的時候,中國政府想的不是如何控制疾病的傳播,而是考慮政治的穩定、經濟的成長而不是人民的生命。

從SARS看新聞自由的重要性

著名政論家胡平先生指出,最近一週來,中國政府改變了隱瞞的做法,這種轉變不是來自本身的變化而是來自外力的作用。若不是外國人、香港人感染、外界媒體的壓力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壓力,若得病的只是中國人,很難設想會發生甚麼樣的事情。

中國政府歷來對自然災害進行隱瞞,或者輕描淡寫過去,因為政治穩定永遠是第一位的,生命對於他們只有統計的意義。過去他們一直非常成功,但是這次他們失敗了。因為他們沒有預料到SARS的嚴重性。

拿加拿大和中國做比較,同是政府官員,同是SARS爆發,也許官員們考慮問題角度類同,但是不同的是,加拿大有新聞媒體的公正報導,能夠平衡地反應出SARS問題的全貌。儘管中國政府改變態度,但是他們公布的數據仍然是不可信的,因為那是唯一的聲音。最近中國政府在網絡上抓傳播謠言的人,但是以前被認為是謊言的,後來都被證實是真的,而衛生部長張文康才是真正的撒謊者。

胡平認為開放的社會才會對謠言免疫。從911可以看出開放的社會在危機時刻,人們支持政府,對謠言有天然的抵制能力。人民表現出來合作、理性、和仁愛,大量的救災活動是人民自發的,在沒有政府管理的情況下進行的。

人們問為甚麼HIV從美國傳出,卻沒人怪美國,SARS要怪中國。因為中國政府隱瞞,中國沒有新聞自由,我們不能期待政府官員改變判斷和決策的習慣,但是必須開放新聞自由。中國的國際形像因隱瞞SARS已經受到巨大損害,聲譽一落千丈,如果不改正,學費付得太不值得。

胡平引用一位經濟學者的話「人不會餓死,人會餓死人」。這位經濟學家研究發現,大飢荒都發生在沒有新聞自由的地方。胡平最後說:「人也許不能征服自然災害,但是我們應該控制人禍,古人講『天做孽人可活,人做孽不可活。』我們應該思考怎樣克服人禍。」

懷疑政府在「死亡通知」內容上造假

在場參與研討會的聽眾,給三位演講者提了一些問題。其中一位聽眾說:「我妹夫在去年12月份,在中國廣東省河源附近地區因咳嗽、發燒入院,後來被專送到廣州中山醫學院隔離治療,家人突然得到妹夫患『心血管破裂,腦溢血』的死亡通知,家屬要求見死者,院方以『傳染』為理由拒絕。」當他從徐醫生的回答得知「腦溢血」「不會傳染」後,這位老先生痛苦地說:「妹夫發病時,正是廣東省SARS病發病的時候,政府為隱瞞傳染病,更改死亡通知,欺瞞家屬,我如何尋法律途徑起訴?」


圖片說明:該名聽眾的妹夫去年12月在廣東中山醫學院附屬醫院死亡,院方給家屬的死亡通知單寫因「腦溢血」死亡,但醫院當時以「傳染」為由拒絕家屬探望死者。該聽眾懷疑妹夫的死亡是因為SARS,但被中國政府有意隱瞞。

石山表示:「首位在香港擴散SARS病毒的患者,是廣東中山大學附屬醫院中山醫院的一位參與治療SARS病人的醫生,他來香港參加親人的婚禮,並到旅遊點觀景,他發病的時候,被送入香港醫院,他告訴院方自己需要高度隔離,是一種新傳染病。」顯然,中國方面,在去年11月份開始,通過廣東省大量醫務人員染病,就知道有一種高傳染性病毒開始擴散,但中國政府當時對外宣稱:「病情已控制」,並將SARS取命為「非典」。徐醫生說:「『非典』在醫學上是由已知的微生物引起的肺炎,它的傳染性很低並可以治療。」〔註﹕支原體肺炎是非典型肺炎最重要的原因,其它的病原還包括了肺炎衣原體(Chlamydia pneumoniae)、鸚鵡熱衣原體(Chlamydia psittaci)、Coxiella burnetii、退伍軍人病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與各種病毒。非典型肺炎與典型細菌性(例如肺炎雙球菌,pneumococcus)肺炎最大的不同在於:患者沒有毒性病容(toxic sign),特別是呼吸不會有呼吸急促(tachypnea)、餵嘆音(grunting)、鼻翼煽動(nasal flaring)的現象。這與SARS有根本的區別。〕

SARS病毒能非自然產生嗎?

另一位提問者帶著人民日報評論員的口氣,指責地問徐醫生:你斷然否定SARS病毒不是自然產生,你能這樣說嗎?他說,現在有媒體文章透露,SARS病來源俄美生化武器的病毒。徐醫生說:「我認為SARS病毒是自然產生,若能複製這樣有突變能力的病毒,是了不得的事,但目前的科技水平還沒能達到。我不能說絕對不可能,但可能性幾乎沒有。」

會後據記者查證,那位聽眾所看文章是不屬實的,俄國科學家所指是中國大陸洩露生物武器而非俄美。大紀元另有文章報導此事,在此恕不詳述。(詳見文https://www.epochtimes.com/gb/3/4/30/n306150.htm)

當日的研討會,有數位中國駐紐約領事館的人員專門來參加。

近日,在中文網站流傳一篇文章,說SARS病毒來源於俄美生化病毒。儘管一些生化專業的科學家和專業醫生都在笑談這種說法,因大多人都不懂高科技,不少人誤認為這種說法有科學根據。特別是大陸中國人染病者眾,開始抱怨美國和俄國。

美國中國問題專家石藏山說:「每當中共過不去的時候,定會造謠,轉移矛盾,將責任轉移到其他地方,並煽動仇恨。在伊拉克戰爭,中國利用控制的媒體,煽動一些中國老百姓誤解美國、仇恨美國。這次SARS病毒擴散,將中共推到近乎亡黨亡國地步,他們正部署如何轉移責任,用嫁禍美國或其他國家方法來逃避責任。」石藏山說:「中國大陸的媒體是100%受中共控制,海外中文媒體幾乎80%都涉及中共資金和股份,這其中包括直接投資,間接入股,利用紅色商人間接控股等等,現在台灣一些知名大媒體也出現中共資金,中共在關鍵的時候,要造謠,是很容易的事情,幾乎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