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揚帆北京報導)亞洲海嘯帶來的災難仍然是大多數中國人關注的焦點,人們在談論地震引發的海嘯的同時,難免要回憶起發生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經歷過上個世紀傷亡最慘烈的大地震的京津唐一帶的人,對那次地震的情景仍然記憶猶新。
中國觀眾每天都從電視畫面上目睹亞洲海嘯襲擊後滿目瘡痍的景象。然而很多中國人除了為受災民眾感到痛心外,更是讓他們回憶起28年前發生在唐山的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大地震。已經退休的北京居民齊大姐說,「我們最近幾天從電視上看到了報導,發現遇難的人數成倍成倍地往上漲,我們在茶餘飯後聊起天來也都說這個事。挺痛心的,心情挺難過。因為我們聯想到了唐山大地震。當時我是28歲,懷著第二個孩子快到預產期。我們當時正在夜裏睡覺的時候,感覺床在強烈的顛,被顛醒了。我愛人說是地震,於是我們就拿著毛巾被,抱著孩子,趕快跑出去。」
*唐山市在頃刻間夷為平地*
歷史將永遠記住這一天:1976年7月28號清晨3點42分,中國北方重工業城市唐山市發生了裏氏7.8級大地震。唐山上空電光閃閃,驚雷震盪,大地狂風呼嘯。在強烈的搖撼中,擁有百萬人口的唐山市在頃刻間夷為平地。唐山市的唐老先生說,「我那個時候在唐山市裏,當時地震都砸了,唐山市所有的房子基本都沒有存在的了。樓房倒了,平房也都倒了。我的手指全砸斷了。我們住在平房,往外跑的時候房子塌了。當時地震特別快,就幾晃,所有的樓一片漆黑,全都晃動起來,全都倒了,特別厲害。」
所幸的是,唐先生家裏沒有人在地震中死去。但是多數唐山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當時在唐山內燃機廠供銷科擔任採購員的紀志平就是他家唯一的倖存者。他說,他被強烈的搖晃震醒,在還沒弄清是怎麼回事的時候,發現自己被埋在倒塌樓房的廢墟下:「我聽到外面有飛機發動機的聲音,特別響,響了一小會兒,我就覺得房子劇烈地晃動起來。這時是越晃越厲害,劇烈地晃動。我就聽到周圍有轟隆轟隆別的樓房在倒塌的聲音,人的哭喊聲,慘叫的聲音,非常淒慘的聲音已經傳進來了。當時我就沒抱活的希望,絕望了,就等死罷。當時我也沒想到要跑,當時晃的也相當厲害。在樓塌的一瞬間,我本能地雙手一抱頭,腿一縮,曲卷在一團。我就認為完了,死了。結果過了瞬間,一看我還活著。埋在樓裏。」
*慘叫聲就好像世界末日一樣*
原來,在樓塌下來的時候,樓上鄰居家的自行車平壓在他身上,把他和樓板隔開,使他有呼吸的空間。但是他的腳卻被壓在兩塊樓板中間,動彈不得。他說:「這時外面簡直是太慘了,鬼哭狼嚎一樣,人都埋在裏面,沒砸死的叫喚的聲音,呻吟的聲音,非常慘。周圍幾十座樓幾乎都塌平了,好幾千號人都埋在裏面,慘叫的聲音就好像世界末日一樣。
逃出來的鄰居和附近醫院的醫生試圖把他從廢墟中拖出,但都因腳動不了而不得不放棄。好在他們把紀志平的頭扒出了廢墟。紀志平當時甚至求過醫生把他的腳割下來,但是醫生告訴他,如果割下腳,他也會因流血過多而死亡。他說:「就這麼兩個白天和一夜過去了。第三天早上部隊上來了,發現我了。他們也沒有工具,抬上面的上噸重的房頂是不可能的,他們就把底下掏空了,幾個人抱著我的腿和腰,一、二、三使勁往外拖,我也趕緊借勢一下就出來了。當時拽出來的那一瞬間我感覺到,哎呀,揀了一條命,特別興奮。兩天兩夜啊!」
在這兩天兩夜裏,紀志平靠著過路人給他的一個西紅柿和半杯從游泳池裏打來的水活了下來。直至今日,當時的情景仍像惡夢一樣經常回繞在紀志平的腦海裏。
*20世紀人員傷亡最大的地震*
由於唐山地震的震源離地面只有16公里,因此傷亡慘重。根據「唐山大地震」一書的描述,唐山地震的威力猶如400枚投向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據中國官方的估計,在唐山以及受地震波及的天津、北京和周圍郊縣地區,共有24萬2千人在地震中喪生,重傷16萬4千人。地震使唐山毀於一旦,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一百億元人民幣,是20世紀世界上人員傷亡最大的地震。
「唐山大地震」一書說,整個華北大地在唐山大地震中強烈震顫。天津市發出一片房倒屋塌的巨響,北京市搖晃不止。北至哈爾濱,南至安徽、江蘇,西至內蒙和寧夏,東至渤海灣島嶼和東北國境線,人們都感到了異乎尋常的搖撼。就連美國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都響起了扣人心弦的警鐘聲。
天津市是這場地震的重災區之一。天津某醫院的護士長談到了她在醫院看到的情景:「當時地震後我就到醫院了,已經都沒電了。病人挺多的,河北路那邊樓已經有倒的,扒出不少人,到了轉天白天又扒出不少人。寧河縣的病人也送到我們醫院,醫院裏騰出來,基本上都是來自災區的病人,別的病人都出院了。抬來的病人有一百多,有的人抬來時就死了。」
隨後,這位護士長被派往受災嚴重的天津漢沽區參加救災搶險,她和醫療小組抵達那裏的時候,已經沒有幾處站立的房屋:「當地死了不少人,我們去的橋沽公社倒了很多房子,一溜一溜地倒,死了不少人。」
*中國政府拒絕援助*
地震之後,許多國家提出向災區提供資金和物資援助,但都遭到當時中國政府的拒絕。京津唐一帶隨後出現了一個從來沒有過的景象,那就是地震棚。大大小小的公共場所,如體育場、校園、街道兩旁,甚至天安門廣場都布滿了各式各樣的地震棚。在以後的數年裏,京津唐居民是在地震棚裏度過的。記者本人從1976年到1980年就一直住在地震棚裏,走過了從大學畢業到結婚等人生幾個重要歷程。我們上面說到的北京齊大姐,她在地震棚生下了她的第二個孩子,取名為秀棟(動)。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5/1/16/56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