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古代君臣的風範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5年10月13日】春秋戰國時代,齊國的國王齊景公登臨牛山遊玩,面向北,眺望國都,感慨地說:「我的國家多麼美麗啊,草木茂盛,鬱鬱蔥蔥!無奈我一天天衰老,終將死去,這可怎麼辦?假如自古以來人都不死,那該多好啊!」跟在他身邊的臣子史孔和梁丘,聽了也流著淚說:「我們依靠您的賞賜,可以吃到粗糙的飯菜,可以乘坐簡陋的車子,尚且不想死,何況君主您呢?」

晏子獨自在旁邊發笑。齊景公擦掉眼淚,回頭望著晏子問:「我今天遊玩,心情悲傷,史孔和梁丘,都很能體貼我的心情,跟著哭泣,你卻獨自發笑,為甚麼呢?」

晏子回答說:「假如賢明的君主,都能夠長生不死,那麼您的先人齊太公、齊桓公,都永遠擁有王位,您怎麼能夠像現在這樣即位為君呢?正是因為君主們輪流即位,又輪流退位,才能輪到您呀!現在您即位為君,卻想長坐不下,長生不死,這是不仁的表現。我看到不仁的君主您,又看到阿諛奉承甚至跟著流淚的兩位臣子史孔和梁丘,正是我獨自發笑的原因。」

齊景公聽了晏子的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內心十分慚愧,舉起酒杯,自罰自飲,然後又對史孔和梁丘兩個大臣,各罰兩杯。(事見《列子﹒力命》)

人都會犯錯誤、說錯話辦錯事的。要緊的是能知錯、能認錯、能改錯。我把這叫做「三能」。齊景公做到了「三能」,是一位好君主。晏子身為人臣,敢笑、敢說、敢堅持真理,我把這叫做「三敢」,是一位好臣子。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