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法會|為了當初不變的誓言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五年十一月五日】我是一九九八年得法的老學員了,第一屆大陸大法弟子心得交流會我沒參加,因為覺得自己沒有甚麼轟轟烈烈證實法的事蹟,而且也走過彎路,跌倒過。但是,修煉七年來,回首這段人生獨有的修煉路程,真的覺得有太多感慨,更多的是感動,一路走過來,師尊付出了多少心血,才有今天這個比較成熟、理性、智慧的我。從懵懵懂懂,漫不經心的不開竅,到真正懂得生命的意義,得法修煉的珍貴,其中有著終生難忘的心路歷程,也是留於後人的經驗教訓吧,所以寫出此文來與同修共勉。

從小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模模糊糊的感覺自己好像在找尋甚麼,但是說不清。似水流年中,同別的同齡小孩一樣,讀著枯燥乏味的教科書。那個時候家境很不好,於是懂事的我就拼命努力念書,想考上好的大學,好讓父母多些欣慰。但是,命運偏偏給我開了個黑色玩笑,我不懂,不是說「有志者事竟成」嗎?到我這裏為甚麼就變了調?高考中我名落孫山。從那個時候起,我就對甚麼人的命運靠自己把握等無神論論調有了疑惑;走入社會後,見識了爾虞我詐和光怪陸離,為了生存,我變了,離小時候那個天真善良的我越來越遙遠,心靈時時感覺荒涼和孤寂。那時候我就想,我找來找去,找到的就是現在每天說著言不由衷的話,拼命想如何掙錢?那麼為甚麼我的心裏沒有感覺到一點點的快樂和平靜呢?

就在這樣的茫然中,一九九八年底我得法了。得法是那麼的偶然卻又不平常。偶然看到《轉法輪》,感覺莫名的親切,師父也在我還沒想甚麼修煉不修煉的,就開始管我了,給我調整身體。決定修煉後,請回了師尊當時出的所有的書,我總是一邊看著一邊就大顆大顆的掉眼淚,也不感覺傷心,就是一直哭、一直哭,那份心靈的悸動和說不明的感覺一直銘刻在我心靈深處,讓我永遠難以忘懷。正是因為如此,在我修煉還剛入門,滿腦子都是人的「名、利、情」時開始的大迫害形勢大逆轉中,在師父的點悟下,我勇敢的走出了家門,到北京證實法,做了一個修煉人應該做的事。但是,由於沒有真正經歷實修,沒有真正讀懂法,沒能達到在法上認識法,人的東西太多,在後來的考驗中我就過不了關了。但是師父在我心裏播下的佛性的種子已經生根發了芽,我的心裏一刻也沒忘記了法,我還是在家學法、修,有機會就面對面講真相,師父慈悲一直在我身邊,點化我、教導我,讓我悟到自己的根本執著問題。

師父在《走向圓滿》中明確指出了「根本執著」問題。我讀後只膚淺的找了找自己,覺得自己不是師父說的那種為了身體好、大法符合自己觀念來修煉的人,我就是非常明確衝著修煉來的,所以沒有這個問題,就放下了。豈不知,真是大錯特錯!由於到了適婚年齡,就談了朋友。也知道情是要放的執著,但是總覺得緣份難得,就越來越牽腸掛肚,直到他突然離我而去。然後在非常痛苦中細細剖析自己,師父的法打入腦中「人在世間帶著這些心嚮往著美好的追求與願望沒有錯,但是作為修煉的人當然不行。那麼你可以在此等思想的作用下入大法的門,然而在修煉過程中就要把自己當作修煉的人,在以後的看書、學法精進中認清自己入門時是甚麼想法走進大法的。修煉一段時間了,是不是還是當初的想法,是不是人的這顆心才使自己留在這裏?如果是這樣,那就不能算作我的弟子,這就是根本執著心沒去,不能在法上認識法。」(《精進要旨(二)》〈走向圓滿》)「人的美好嚮往」、「根本執著」,我一下子豁然開朗。

不錯,表面看來我好像不是為了身體好、符合觀念來修煉的,其實我入門的時候,就是因為命運曲折,感覺人生太無常,從而想通過修煉有「美好生活」才走進來的。只是這種想法很隱諱,也可以說在現在人來說,是太「自然」不過的思想,所以一直都沒有認真去挖過根。具體來說,就是通過修煉了,不好的地方很多都去掉了,展現的都是越來越美好,也越來越討人喜歡了,能找一個有緣的人過自己的「幸福生活」了。正因為落腳點是在「人」上,所以才會不精進,才會怕心很重,才會走了舊勢力安排的岔道。那個場景很清楚,我走到一個岔路口,一左一右兩條路讓我選擇,我很「自然」的走到了左邊,一直往前走,但是奇怪為甚麼還沒到達目地地,心裏越來越不踏實,後來有人叫我說:「你走錯了,應該是另一邊。」我才恍然大悟急忙往回走。

挖出了根本執著後,我的修煉有了質的飛躍。我看到還在人的糾葛中打轉的同修,我覺得無論是何種現象,其實都是根本執著不放。這種心態都是一方面覺得師父好、大法好不想放棄法,另一方面又抓著人的東西戀戀不捨。結果舊勢力怎能容你如意?就讓你陷在矛盾裏不能自拔。修煉是何等嚴肅的事情,想用超常的手段來達到人的目地,這本身就是骯髒的思想行為;而且人就是業力輪報,如果不能在法中昇華,那麼人的煩惱永遠是人的煩惱,不可能解脫。抱著根本執著不放,就像房子的地基沒打好,這樣的房子遲早要塌的。

現在想來,像我這般迷得很深,根本執著掩藏很深的人,能衝出困境,完全得益於大量學法。

我有個特點,看書速度快,別人只看了一頁,我三、四頁已經過去了。修煉人都有個體會,學法的時候有時干擾很大,睏魔、執著心翻騰,反正是很難。那個時候我就想,以前念書的時候為了求得一個好成績,我可以熬更守夜、不辭辛勞;現在對於最最重要的修煉,怎麼就不能拿出點毅力來呢!於是這麼幾年來,我學法煉功從不懈怠。師父也是看我這顆向上的心,才一次又一次幫我去掉了很多不好的物質,自己感覺越來越純淨和清醒了。開始幾年,我一直都有一個困惑,為甚麼我大量學法,在法理上卻感覺昇華提高得不快?後來同修切磋中,我看到一些老年同修,沒甚麼文化,可能連字都認不全,但是照樣能看到法理,也修得紮實。我就一直琢磨這個問題。後來看《週刊》同修的文章,提到靜心學法的問題,對我有了啟發。我看書一直有個特點,就是喜歡邊看邊想,去理解書裏面的含義。學法我也一樣,一邊看一邊理解,比如看到某段講法,我就結合以前自己的經歷,然後理解到:「嗯,是這麼回事。」這正是問題的所在,我不知不覺就犯了衡量法的錯誤了。用人的低能認識怎麼能理解得了法呢?所以我看師父在「七•二零」以後寫的法就感覺困難、感覺太深奧了。

找到癥結後,我學法的時候就是靜心學,以前喜歡去邊看邊「理解」的毛病就改了。現在我體會到靜心學法的妙處,當豁然間明白了一個法理時才懂得「無求而自得」的涵義。所以學法並不是文化高就容易學,而是誠心敬意呀。修煉就是修心,我現在懂得修煉就是要返出先天對天地、宇宙、生命敬畏的心,那是人的真念。修煉不是自己有多聰明才悟到法理、才長功的,是師父看我們懂得向善,才幫我們消業和提高層次。能夠排除雜念靜心學法,本身就是對神佛敬仰的表現,所以佛道神才點悟我們該知道的法理。

明白法理是為了指導實修,這也是師父一再強調的。我是個「勤於思而懶於行」的人。學法我一直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實修中就沒那麼嚴格要求自己了。後來我跟一個同修接觸中,她說了一句話讓我很震撼:「只要不符合法的地方,我知道了我就改!」再想我自己,感覺很慚愧,有的不好的心自己早就知道,但是一直拖拖拉拉的不願意放下,所以一直也精進不了。看周圍的親戚朋友,都是抓著人的那點東西,為其樂為其憂,真是茫茫人海,苦海無岸呀!我何其有幸,能得大法,能當大法弟子。我從小就嚮往光明,到而今,我終於明確知道,我尋尋覓覓的就是為了找到大法呀!精進不停,這是今生唯一的目地。

現在我非常嚴格的要求自己,在矛盾中,在觸及到自己心靈的時候,哪怕感覺再委屈、再難受,也只是找自己的問題。有的時候真的覺得放下執著很難,心裏剜心透骨的難受,然而當真正能做到,師父揮手之間去掉了背後不好的東西後,那份發自內心的愉悅用多少錢也買不到的。

回首自己的修煉路程,有過迷失和跌倒,但是師父一直都在身邊,扶起跌倒的我,諄諄教導。七年前,我只是一個渾渾噩噩、衝動冒失的小姑娘,跟現在這個成熟、理智、聰慧的「我」一點不搭邊。我非常清楚我是師尊用法從新成就的,一個拂去了太多塵埃從而從昏睡中清醒過來的生命。我現在明白師父說的「用理智去證實法、用智慧去講清真相、用慈悲去洪法與救度世人」(《精進要旨(二)》〈理性〉)中的這個理智、智慧、慈悲是從學法實修中修出來的境界,那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修煉歷程而沒有任何捷徑可循的。

現在我每天靜心學法,抓住每個提高心性的機會,並且穩妥的做著證實法的事情,我感覺修煉的腳步從未有過的踏實。跟證實法的前幾年比較,那個時候更多的是從感性的認識上知道大法好,從人的道理這個角度認識到該講真相,所以人的觀念多,怕心很重;而現在能看到法理,並且以法理來指導自己的修煉,在平時的實修和證實法中更多的是用正念,能在法上認識法,感覺是有地放矢,而智慧也源源不斷的來,感覺踏實和實在。以前看到一個同修的體會,題目是《修煉其實並不難》,那個時候我只是茫然。現在我也可以這樣說──修煉其實真的並不難!

寫這篇體會的時候,見到一個過去的同修,「七•二零」以前我們在一起學法、煉功,那個時候得法的激動、彼此的鼓勵和幫助,我還記憶猶新。但是現在感覺差距是拉開了,在一起幾乎沒有甚麼話可說。因為她的根本執著沒去,只嘮叨人的事情,陷在人的矛盾中導致學法也無法靜心,在矛盾中也不願意找自己,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給她指出來也不願意接受。我知道交流是很難了,也觸動我寫出我的經歷來,希望對同修能有所啟悟。

最近常做一個夢,在夢裏我和同學們一起走在泥濘的路上,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人牽著。我滑倒了,他就扶我起來,然後繼續向前走;如果前面是水窪,他就走過去鋪上石塊,然後過來牽著我走過;有時候要爬山,當要到頂了,我累得實在沒力氣了,他就伸手把我拉上去,然後又往前走,往前走……寫到這裏,我的眼淚早已流了下來。師父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師父不願意放棄一個弟子,即使這個弟子有時候表現得多麼不爭氣。同修啊!我們又怎麼能不精進,又怎麼還能抱著人的東西不放呢?

我知道我不能夠有一點點的驕傲和懈怠,要更加努力做好「三件事」,為了當初那不變的誓言。

個人體悟,不妥之處請慈悲指正。

(第二屆大陸大法弟子修煉心得書面交流大會交流稿)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