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二十四節氣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五年二月十日】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每個節氣的涵義: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歌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