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輔導近期新學員的同修交流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2005年3月15日】師父在經文《放下人心 救度世人》中說:「講清真象後有要學功的人,要儘快安排學法教功,他們是下一批修煉的弟子。」所以,輔導新入門的學員,是我們正法時期大法弟子應盡的義務。下面就自身所遇到的一些情況和大家交流,有些事情應該引起注意。

一、修煉一定要自覺自願

在向我們村裏的鄉親講清真象時,很多人都很快接受了,並且認清了共產黨對大法的迫害。由於當時心很迫切,恨不得他們快來學大法,就說:「快來學吧。」許多人當面答應了要學,可到第二天並沒有來,於是就又到他們家裏叫,有的叫到2、3次上,結果來學的真的很多,歡喜心呼呼的上來了:這麼多人都來學啊,簡直是太高興了。可是硬拉人入門不是一個好的開端。修煉一定要靠自覺自願,這是大法的要求。

二、共同學法中不能把自己擺放在學員當中

學法的人很多,相應的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麻煩事,有的身體不好,有的和家裏關係不融洽。學法時,他們都有很多問題要問,要交流,就在這些時候,我們卻表現出了一個老學員的姿態,說話上都是「你這個問題是這樣的…,你那個問題是那樣的…,你應該如何如何…」彷彿自己都看得很清似的,其實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要引導新學員學會在法中修。學會學法、在學好法中往上修,才是根本。

三、新學員之間在學法時有衝突

由於新學員才剛剛入門,心性上達不到標準。開始出現了背地裏你說她這裏有問題,他說你那裏不對勁,有的眼看當面就要爭執起來。這些問題我們都沒有及時從法上引導她們,覺得都是在農村,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礙於「面子」上的問題,許多問題沒能當即指出,被掩藏了起來,結果有的新學員之間,直到現在關係還在僵持著。

四、新學員造成的負面影響

因為在我們大陸,修煉環境不是很寬鬆,所以所有新學員都是頂著很大的壓力來學的。村裏人都知道他們幾個學,也都注意著這些新學員。他們的一舉一動在村民眼裏,都成了大法的代表。(這也是共產邪靈灌輸給中國人附體式方法看問題造成的。)結果,他們當中有在農村換屆選舉時出去拉票的,有和自己家人吵架的(導致了其家人辱罵大法,一氣之下說了些不該說的話,其實我們在跟他講真象時,他是很接受的)。就這樣給很多周圍的人得法,人為的製造了障礙。

五、所有新學員在幾個月後 都出現了瞌睡現象

剛開始學時,他們都很有精神的聽完師父講法。但現在的情況是,很少有人能聽完整,一打開錄像就睡上了。有的你和他當面說著話,他都能鼾聲如雷……

六、要以理服人

在我們這裏學法的有一位是黨員,我們向她揭露了共產邪教的本質,師父的《再轉輪》,《向世間轉輪》也都給她念了又念,開始她是沒有反應,後來終於表態:「不是貼到大街上吧?會不會被人家知道?」看她還沒有認清,我們有的老學員急了,說道:「你覺得命重要,還是黨重要?」她立即說,既然不會被人家知道,那我退。當時我們還很高興,以為她認識到了。現在想想,是我們走了極端。

這幾天,靜下心來考慮了這一年多來輔導新學員的修煉過程,找到了許多問題:

一、執著於時間,總是很迫切,是很不好的心。恨不得都快來學,硬拉別人。其實我們只能告訴世人迫害真象,告訴他們修煉大法的益處(前提:不是話語上的技巧,而是已經放下了那顆執著心),在看其十分接受以後,還可以告訴其自己可以提供這樣一個學法環境,想學可以來。僅此而已。想學不想學,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關於退黨的事,我們只能把師父的新經文念給新學員,向他們揭露共產邪靈本質,不能拿著事情的重要性去「嚇」他們,更不能替他們選擇,告訴其讓其退出。語言上不能過激,要結合他們的接受能力去講。得讓他們自己認清。

二、應該多幫助新學員,處處體貼一些(不是強為),讓他們時時都能感受到大法的慈悲。師父說過:「其他眾生他們在現階段為甚麼不能夠馬上來得法呢?是因為他們在這一方面被抑制著。他們不能夠現在進來是因為他們一旦進來之後他們自身的業力和他們在社會中造成的各種複雜因素,那負的一面的東西也隨之跟上來」(《導航--在華盛頓DC國際法會上講法》)。我們也應該注意幫助他們發正念,鏟除他們背後的一切干擾學法的因素。(前提是他們自己能夠主意識很清楚的認識到,甚麼該要,甚麼該排斥)。

三、在整個過程中,師父都巧妙的安排著我們本身要修去的東西,每一個新學員出現的問題,都是我們自己應該找的某顆心,在自己認識這個問題以後,應該和大家一起切磋提高,不能把自己放在局外,好像和自己無關。更不能因為人心,把問題掩蓋起來。關於社會上出現的一些事情,師父在講法中都有相關的講法,新學員遇到這些問題時應該及時的把師父相應的講法念給他們聽。同時,在這些事情上,自己應該做好表率,修煉人不該做的就不能做。不給大法抹黑。

以上是自己的粗淺認識,不當之處還請同修指正。關於文章裏提到的一些問題,如果有同樣遇到過的同修,還請談談您的認識,有助於我們共同提高。謝謝!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