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的鍋巴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5年5月2日】晉朝時候,有個小官叫陳遺。陳遺的母親很節儉,從不肯把剩菜剩飯倒掉,連鍋底燒焦的鍋巴也好好保存起來,留著自己吃。陳遺在母親的影響下,從小就養成了節儉樸素、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有一次,陳遺有事到廚房裏去。他看到泔水桶裏有好些鍋巴,很痛惜地對廚子說:「好好的白米飯,怎麼燒焦了?再說,鍋巴焦黃噴香的,也可以吃嘛,倒掉多麼可惜呀!」

廚子不高興地說:「這麼大個衙門,這麼多人吃飯,哪能沒有一點鍋巴?鍋巴又有誰願意吃呢?」

陳遺說:「沒有人吃,你就留著給我吧。」

從此以後,陳遺每天把廚房裏的鍋巴收起來,曬乾了,收藏好。日積月累,居然積了好幾口袋幹鍋巴。

有一年發生了戰爭。陳遺帶兵去打仗,他把幾口袋鍋巴也隨身帶到軍營。一次,他的軍隊打了敗仗,隊伍被衝散了。陳遺和十幾個人在野地裏躲了整整一天,沒有東西吃,大家正在發愁的時候,陳遺突然記起軍營裏還有幾口袋鍋巴。他想:鍋巴不是甚麼好東西,敵人一定不會搶走的。他就帶了幾個人偷偷地回到軍營裏去找。果然,鍋巴口袋還在。

打開了口袋,只見裝得滿滿的幹鍋巴,有焦黑的,有嫩黃的。大家把它背到野地裏。這些平時被人嫌棄的鍋巴,現在吃起來居然噴香可口呢!這十幾個人在野地裏躲了幾天,就靠這幾口袋鍋巴過日子,一直等到援軍到來。陳遺從小養成的愛惜糧食的好習慣,救了這十幾個人的性命。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