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圍棋真諦不在勝負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五年七月十五日】琴棋書畫是中國四大古老的文化藝術,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圍棋,它們伴隨著儒、釋、道思想和其他文化藝術,融貫於綿綿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

圍棋歷史悠遠,有關圍棋起源的傳說甚多,比較公認的是最早起源於堯帝。晉代張華《博物志》)曰:「堯造圍棋,以教丹朱。」其中還提到,舜覺得兒子商均不甚聰慧,也曾製作圍棋教子。宋代羅泌《路史後記》中說堯娶妻富宜氏,生下兒子丹朱。丹朱行為不好,堯至汾水之濱,見二仙對坐翠檜,劃沙為道,以黑白行列如陣圖。帝前問全丹朱之術,一仙曰:「丹朱善爭而愚,當投其所好,以閒其情。」指沙道石子:「此謂弈枰,亦名圍棋,局方而靜,棋圓而動,以法天地,自立此戲,世無解者。」(見《歷代神仙通鑑》)。丹朱由堯處學了圍棋,據說果真有了長進。由此可見,古人造圍棋並非是爭輸贏的遊戲,而是為了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生慧增智、抒發意境的,而且圍棋還與天象易理、兵法策略、治國安邦等相關聯。

從《左傳》、《論語》、《孟子》等書中很容易了解到,圍棋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廣為流行。在繁榮鼎盛的唐代,圍棋有了空前的發展。唐玄宗特為圍棋手們設置了一種官職,叫「棋待詔」,官階九品,與「畫待詔」、「書待詔」同屬於翰林院,所以又被統稱為「翰林」。

有近代圍棋泰斗認為,圍棋盤象徵著宇宙,由三百六十個天體組成,而圍棋盤縱十九乘橫十九,共三百六十一個棋點,多餘的中心一點天元即為太極,代表宇宙的中心。三百六十的目數在舊曆中為一年的日數,將此一分為四,四隅就是春夏秋冬,白子和黑子為晝和夜,如此這般便把天地象徵化了。

從《周易本義》卷首所載《河圖》與《周易本義》卷首所載《洛書》之黑白圓點的布局來看,圍棋與他們也可能有些淵源。據說圍棋盤面效《洛書》,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八個方位星、周邊七十二個交叉點與三百六十週天、八卦、七十二候相應。棋子扁圓形,上突下平,分黑白兩色,象徵陰陽。甘肅敦煌莫高窟石室發現的南北朝時期《棋經》中也載有「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數。」

從修煉人的角度來看,圍棋與《周易》、《河圖》、《洛書》、八卦等一樣,不是這一期人類文明所創造出的文化,而是史前文化,其實都是神傳給人類的文化。難怪民間有「此物只應天上有」之說。又如《梨軒曼衍》雲:「圍棋初非人間之事:始出於巴邛之橘,周穆王之墓;繼出於石室,又見於商山,乃仙家養性樂道之具。」

圍棋形式簡單,只有黑白兩種棋子,規則也很簡單,但是它的玄妙卻是任何其他棋類所不能比超的。圍棋只有三百六十一個棋點,但卻變幻無窮,若以一秒鐘數過一種棋形變幻,要把全部的棋形數完,大約要數億年的時間。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談到圍棋的變幻數量時,稱「大約連書萬字四十三,即是局之大數。」為3的361次方,這裏的四十三個萬可不是指四十三萬。因而有「千古無同局。」的說法。

圍棋博大精深,玄妙無窮,絕非人的智慧所能參透。作為神留給人的文化,千古以來,多少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市井布衣樂此不疲,也演繹出多少傳奇佳話、美文詩賦、乃至兵書演算法、治國方略,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一朵絢麗的奇葩。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