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治國必先齊家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一月二十二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古人認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在小事上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所以君子要想有所建樹,首先要從身邊的小事上培養自己各方面的素質。

古人接物處事,講究由近及遠。所以以孝治天下,是因為父母子女之愛,正是人倫中與人最切近最根本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是由近及遠,從自己做起,然後推廣到家,到國,到天下。在古人看來,身邊的小事物,就已經包含了宇宙間的一切道理。而古人認識這些道理的方法,就是推求身邊的事物,從中領悟人生宇宙的大道理,叫做格物以致知。

有一個故事說,漢末名士陳蕃,從小心懷大志,常常獨處一室苦讀詩書。有一天,他父親的朋友來訪,見庭院裏雜亂不堪,就問陳蕃為甚麼不打掃一下。陳蕃傲然回答說:「大丈夫當掃天下,安掃一屋乎?」父親的朋友笑著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矣!」陳蕃頓時醒悟,從此自我磨礪,終於成為一代名臣。

治國必先齊家,就是說,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家庭都管理不好,是不可能治理好國家的。所以,君子不用離開家庭,就能顯示出治國的才能。

在家裏能夠孝順父母,做臣子時就能效忠君主;在家裏能夠敬愛兄長,做官的時候就能服從長官;在家裏能夠關愛教育子女,當官時就能教誨百姓。

一個家庭裏推行仁愛,一個國家裏也就能實行仁政了;一個家庭中成員相互謙讓,一個國家裏的百姓也就能謙恭有禮;每個人都貪婪暴虐,整個國家也會混亂不堪。所以說,有些事情雖然微小,它所起的作用卻不可忽視。一句話就可以敗壞事業,一個人也能安定國家。

堯、舜治理天下的時候,倡導仁義,實行仁政。百姓也跟著講仁義;桀、紂治理天下的時候,暴虐無道,百姓也跟著學,沒有人再講仁愛。桀、紂雖然也號令百姓培養美好的道德,學習善的行為,但這與他們殘暴的本性正好相反,百姓怎麼會聽從他們的政令呢?

《詩經》中說:「君子的儀表嚴整肅穆,是天下百姓的表率。」無論是做父親的,還是做兒子的,或者是作為兄弟的,只有先成為家人的表率,才能讓天下的百姓來效法他。這就是治國先要齊家的道理。

(出自《大學》)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