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平易近人 人必親之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十月十四日】在神傳文化中,平易近人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有修養和德行的表現,也是對他人的尊重,人們都尊重和喜歡親近這種人,並喜歡聽從於他。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西周初年,周公旦的兒子伯禽被封在魯國,這就是魯公。伯禽到了封地魯國三年後,才來向周公報告執政的情況。周公問他:「為甚麼這麼遲呢?」伯禽說:「改變那裏的習俗,變革那裏的禮儀,三年後才能去除,所以來的這麼晚。」

當時姜子牙被封於齊國,他五個月後就來向周公旦報告執政的情況。周公旦說:「為甚麼這麼快呢?」姜子牙回答說:「我簡化了君臣間的禮節,遵從那裏的習俗辦事。」

姜子牙後來聽說了伯禽報告政事遲緩一事,嘆息道:「唉!魯國的後代要向北方的齊國臣服了!政事不簡化,百姓就不會親近,能夠平易近民,百姓必然會歸附於他。」

其實不僅在治理國家方面,在為人處事和與人交往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假如像伯禽那樣只想改變別人,只想讓別人聽命於自己,甚至一副盛氣凌人、咄咄逼人、傲岸不群的樣子,有誰會心甘情願的接受和親近你呢?這無疑將自己孤立了起來。反之,能夠平易近人,不擺架子,尊重別人,謙遜溫和,這樣人們自然都會喜歡親近和聽從於你。

平易近人,人必親之;盛氣凌人,大擺架子,人必遠之。這就是姜子牙敢斷言魯國將來必將臣服於齊國的原因。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