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端莊恭敬 遵禮重德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一日】張湛,字子孝,是西漢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人,他為人端莊、嚴肅、恭敬,非常尊崇禮節,當地人都以他為榜樣。東漢建武二十年拜相,任大司徒。

張湛的言行舉止都有定規,符合禮節,即使一人深居家中,也必定修飾儀容,即使遇見妻兒,也像嚴肅的父母。在鄉親們面前,他言談謹慎,表情莊重。有人說他虛偽做作,張湛聽後笑著說:「我真的是做作,別人做作是為了做壞事,我是為了行善而做作,難道不可以嗎?

張湛曾歷任太守、都尉、左馮翊等職,他任職期間用禮教教化百姓,使官員百姓都能知禮守禮,使政治教化得到普遍推行。

張湛有一次請假回到平陵,看到縣衙大門就下馬步行,主簿勸他說:「您地位尊貴,德高望重,不應該自輕。」張湛說:「《禮記》上說『下公門,軾輅馬』,孔子在鄉親們面前也總是恭敬和順的。在家鄉應該盡到禮數,怎麼能說是自輕呢?」

我們的神傳文化中教人要遵禮重德,所以中國古時被譽為「禮儀之邦」。禮節,也可稱為禮貌,可以說是「禮」對人待人處事等方面的規範和要求。《禮記》中有「禮節者,仁之貌也」的說法,意思就是:尊崇禮節是有德行之人應具備的表面素質。

「禮」的本質是甚麼呢?就是上天為人制定的行為和道德規範,就是告訴人甚麼能做,甚麼不能做。能否守禮重德,這被視為人與禽獸的區別。

《禮記》上曾說:「鸚鵡雖然能說話,但它仍舊是飛鳥;猩猩雖然能說話,也仍舊是禽獸。現在的人不懂禮,雖然能說話,但與禽獸有甚麼區別呢?禽獸不懂禮,所以才有父子夫婦亂倫之事。所以聖人制定禮教,使人知禮守禮,知道自己有別於禽獸。」

內心遵從人的道德規範,克己復禮,展現在表面是尊崇禮節的謙謙君子,這才是人應有的狀態。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