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顧全大局 忍讓無怨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六月十六日】陸遜,字伯言,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是三國時期東吳功勛卓越的大將,官至大司馬,他有著顧全大局,謙遜忍讓,不計私怨的風範。

在討伐丹楊賊寇的過程中,陸遜帶領的部隊很少,於是他在三郡中徵募精銳士兵幾萬人,將長期作惡的賊人全部清除。為此,當時的會稽太守淳於式,上書吳主孫權,指責陸遜非法徵用民眾,擾亂地方。陸遜回到都城建業(現叫南京)後,言談之中,稱讚淳於式是個好官吏。

孫權十分不解,問道:「淳於式告髮指責你,而你卻薦舉他,這是為甚麼?」陸遜說:「淳於式的本意是為了養護百姓,所以才會告髮指責我;我如果再反過來毀謗他,來混淆您的視聽,這種風氣可不能滋長。」

孫權對他的風範非常欽佩,說道:「這是忠厚有德行之人的行為,只是一般人做不到啊。」

吳黃龍元年,劉備率大軍攻吳,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領兵五萬抵禦蜀軍。在戰爭中,諸將驕傲自負,對陸遜的指揮不服從。陸遜告訴他們,現在大家應該和睦相處,同心退敵,以報所受的恩惠和重任,並說主上之所以委屈諸將聽命於他,就是因為他能夠忍辱負重的緣故。在陸遜的指揮下,吳軍以靜制動,巧計連環,終於大敗蜀軍。

事後,孫權問陸遜:「你為甚麼不向我稟報諸將不聽你指揮的事呢?」陸遜答道:「這些將領們有的可做心腹親信,有的可做戰將,有的是功臣,都是國家應該和他們共同成就大事的人。我雖然才能低劣,但私下仍仰慕藺相如、寇恂謙虛忍讓、顧全大局的道義,以成就國家大事。」

孫權聽後大笑,對陸遜的胸懷深為讚賞,加拜其為輔國將軍,兼任荊州牧,當即改封他為江陵侯。

人與人之間存在恩怨、誤解、和指責都在所難免,這就要看我們是以「私」為重,還是以大局為重了。能夠處處為大局考慮,不計較私怨,多一份寬容忍讓,這樣才能團結凝聚眾人之力,共同成就大事。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