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忙 用神念看待時間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八年五月四日】在過去的一年多的時間裏,我一直處在忙的狀態中,直到最近才突破出來。看到同修也因為忙而出現不好的狀態,才想到要和大家交流我的經歷。

我是網站的編輯,每天需要整理文章更新網站的內容,還要把當天的重要文章發送到訂戶,每天的工作量少則四、五萬字,多則十多萬字,每篇文章都需要至少粗讀一遍,修改錯字、錯標點、病句、引用的典故錯誤等等,然後才能上傳到網站。在過去的一年多的時間裏,我都被這些工作纏的甚麼都顧不上,經常忙到下半夜3點多,有時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有時候忙得早上有沒有洗臉都忘記掉了,感覺自己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學法自然就少的可憐,功也是幾乎不煉。結果頸椎疼、肩膀也疼,到後來手指疼的每按一次鼠標就疼一次,太疼了我就把鼠標調成左手用。既耽誤了時間,又不解決問題。我開始討厭每天給網站投稿的人,一看到有新文章過來要整理,心裏馬上就又氣又恨,誰過來跟我說話我就把火往誰身上撒,甚至人家問我渴不渴我都是沒好氣的頂人家。但是一旦工作做完了,又一切恢復正常,人也變和氣了。久而久之,大家只要看見我工作都不敢靠近我。我也知道自己沒守住心性,可是每當我面對大堆的工作心裏就起火,忘了自己是修煉人了。

我跟媽媽(同修)交流,媽媽說這是干擾,發正念,清除。有時媽媽看我工作的很累也替我著急,跟我一起發正念,但是一直沒甚麼效果。

後來我想到,我不能光守著網站,大法還有其他的工作需要去做,於是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慢慢的我的頸椎和肩膀、手指就不那麼疼了。好一點以後我就開始看書,因為一旦投入工作,那就一直到深夜可能都做不完,工作做完之後就累的不行了,沒力氣看書了。於是我就在每天剛起床的時候看,看完了才想工作的事。

通過學法我悟到,大法弟子應該是有責任心的人,要對工作負責,不管工作有多少,都應該做好,不能因為工作多就產生氣恨的心,於是我首先發正念去除氣恨的心,去除求安逸的心,工作再多都心平氣和的做下去。我也發現。我的內心一直有一個不好的想法,覺得我工作那麼累,周圍的人都要幫我,怎麼都看著我一個人做,大家都不管,心裏不平,也有等、靠的心,找到這些不好的心,馬上發正念清除它。

我看到師父讓我們大法弟子都神起來,我一下子想到,大法弟子不承認舊勢力的安排,那麼我們就不能承認舊宇宙的一切,不受舊宇宙因素的干擾和制約。師父說:「我是在領你們修煉中走向神、認識上漸漸的走出人超越人、達到生命圓滿昇華為目地的。」(《正法中要正念、不要人心》)我在工作之前先發正念,清理一切干擾我工作的黑手爛鬼,清除舊勢力的干擾,不承認它們的安排,然後請師父加持我把工作做得又快又好。我給自己的工作定一個時間,心裏暗想,今天的這些工作兩個小時必須做完,誰也不許干擾我,時間對我沒有制約力。然後開始工作,以前要做六七個小時的工作真的就在兩個小時之內做完了。

從此以後我每天都這樣做,工作做得很快,不光有時間看書了,還有時間煉功,甚至有時間幫媽媽做做家務了。我的身體也很快好起來,一個多月的時間,我的肩膀就徹底不疼了,修去了氣恨的心和等靠、求安逸的心,工作也變得快樂了,狀態越來越好,我知道是師父幫我又向神邁進了一步。

從這段經歷我想到,大法弟子對舊勢力的否定不能光停留在說,而是要實際去做,在出現不正確的狀態時要多想想為甚麼會這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不斷深入的向內找自己的根本執著。

我還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正念發不好,快到點的時候自己手裏還在忙著工作,心裏想:快到點了,抓緊時間,再有一、二分鐘我就做好了,然後「輕鬆的」「無牽無掛的」發正念。往往就會出點小問題,或者電腦反應慢,5分鐘耽誤過去了,看看工作實在做不完只好先放下,發正念前清理自己的時間往往沒有,弄得手忙腳亂,心裏不淨,正念發不好,自己又後悔。因為正念沒發好,後面的工作又會受邪惡干擾,結果陷入惡性循環。

我把這個問題說出來,一來是要讓自己下決心以後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二來也是提醒有類似問題的同修,一定要重視發正念。工作很忙、雜七雜八的事情很多、很牽扯精力的時候更應該多發正念,發好正念,清除掉邪惡對我們工作也是有幫助的,用常人的一個不恰當的比喻「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到正點之前一定要放下手裏的工作,穩住心,讓正念發揮最大的作用。

在這裏我也想向明慧網的同修問好,我是做編輯的,知道明慧的同修是很辛苦的。有時大家可能看到自己的投稿一天、二天沒發表就覺得明慧網的同修不負責任,幹事拖拉。其實要達到文章當天就上網是很難的,大家想一下,大陸有至少幾千萬的同修,大家都來明慧交流,每篇文章保證質量,起碼是沒有或者儘量少有錯字、病句,法理上站住腳,也就是說,每篇文章他們都要看,真的很辛苦,希望文章沒有及時上網或者沒有被採用的同修都能理解明慧網同修。

我是得法時間不長的新學員,層次有限,不足之處希望同修多多指正。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