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執行長:帶給我們內心的振奮與希望(圖)


【明慧網二零零九年三月十六日】(明慧記者孫柏高雄綜合報導)神韻國際藝術團於二零零九年三月十五日晚,在台灣高雄縣勞工育樂中心演藝廳上演第五場。幾天來,神韻晚會場場爆滿,一票難求,不少藝術界精英蒞臨觀賞,讚不絕口。駁二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許一男先生表示,神韻演出精彩絕倫、能夠展現中華文化之美,震撼人心。

藝術理事長:精彩絕倫,展現中華文化之美

駁二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許一男先生說:「以一個從事視覺藝術和美術教師來看,神韻藝術團能夠全方位的注意到,比如服裝的設計、色彩的調合、舞蹈的專業訓練。舞蹈的身段、身法、技巧都很細膩,表情非常優雅,翻騰的動作,西方的芭蕾舞做不到。利用現代科技表現的立體動畫天幕,展現壯大的場面,這個是非常不容易。用現代科技,剛好可呈現他的完整性,才能夠把過去傳統歷史展現在眼前,這個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所有愛好中華文化的人都應該來欣賞。」


駁二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許一男先生

許一男認為,神韻能夠加上中國神話故事,這帶有教化的功能,「我們都講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神韻真的把古時候的韻味用神話、教化、道德表現出來。一般舞蹈他比較注重表象的,神韻比較注重內心的智慧。幾乎所有的故事,從孫悟空、花木蘭、唐三藏、神筆傳說、濟公搶親等,過去演員要吊鋼索的,神韻不需要,以動畫天幕一下子就可帶出來,神話的教化功能非神韻莫屬,且深入人心,很值得去宣傳。」

許一男接著說:「我認為神韻比較超越的是能夠運用科技的聲光、音樂同步效果,用電腦結合影像、音響的效果發揮到極致。你看婆羅花的含苞待放,一下子開花的那個效果。你看女舞蹈演員服裝的細緻,頭飾冰瑩的效果,每一個都很考究。而現代藝術要做古時候的東西,他就用隱喻或者象徵的,過分象徵他就超現實,一般民眾不一定能欣賞,而神韻借古鑑今,把古時候的歷史能夠再成形,教化效果眾人皆知,老少咸宜大家都看得懂。」

最後,許一男讚歎神韻的演出精彩絕倫,能夠展現中華文化之美,震撼人心,真的非常好,很震撼。

企業公司執行長:帶給我們內心的一種振奮、希望

蒂柏思雅企業有限公司執行長張理凱先生說:「在台灣念了那麼多的歷史,知道不少中華文化,但神韻短短兩個半小時的演出,讓我覺得把五千年的中華文化融合在一起,我心裏覺得非常激動、也非常的震撼,希望在所有華人的地方、全世界的民族都能夠去感受這一份震撼。其實每個節目對我來說都是震撼,她是值得我們好好來推廣的,好好來接觸的。」


企業公司執行長張理凱

在目前全球景氣低迷的情況下,張理凱表示:「神韻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在人的精神層面上,能帶給我們內心的一種振奮、希望,能夠讓我們深深去感受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提升我們應該有的精神層面,勇敢的去面對金融海嘯。」

神韻完美的演出,張理凱表示非常願意介紹親朋好友來共襄盛舉。

銀行執行長:高水準演出

盤谷銀行執行長、高雄市銀行公會常務監事、高雄澄清湖的高湖俱樂部理事長郭秋木先生表示:「今天在這兒,有一點感覺像在紐約,因為在台灣很少看到像今天的高水準演出,很難得有這個機會看到這麼精湛的舞蹈,這麼優美的服裝,這麼好聽的西洋聲樂獨唱以及這麼大規模的陣容,的確是不簡單!而今天的這個觀眾的水準,在台灣是很難得的,大家都沒有雜音,該掌聲就掌聲,該肅靜就肅靜。」

扶輪社社長:神韻的演出宏觀有氣度

國際扶輪3510地區鳳山扶輪社社長林玉水說,「神韻晚會讓大家百看不厭,宏觀、有氣度,高水準又廣納社會各個階層。整個演出,看起來非常壯觀,裏面的內容非常的豐富、非常美,令人覺得對未來充滿希望。」對神韻色彩的搭配、天幕的運用,林玉水表示,實在是太妙了,「天幕運用、色彩搭配,配合得淋漓盡致,給人感覺仙境飄飄的,再加上曼妙的舞蹈,非常美,有一種如臨仙境美夢成真的感覺。」


國際扶輪3510地區鳳山扶輪社社長林玉水

「在《迫害中我們屹然走在神的路上》中,看到被好人被迫害時那種堅忍不拔的精神,令人動容,實在是一種毅力,也是一種信念的展現。讓我覺得一個人做事情要有原則、信念,一定要堅持著。為了自己的信仰、為了真理,要堅信神佛會看顧。」

聽到歌唱家的演唱,林玉水表示:「高音非常的洪亮,讓我們有一股要衝上天那種力量、衝上天的那種感覺。而低音,給人很沉穩、沉著的感覺,往上有一股要衝上去的氣魄力量。」

對第一幕《開創五千年文明》,林玉水說,「我們只在教科書上學到中華文化五千年,但是感覺不到。神韻晚會的一個歌舞演出,讓我們真的感受到了,感受到我們中華文化五千年博大精深。今天我把我的小孩也都帶過來了,想讓他們從這裏面得到這種信念。」

林玉水也帶孤兒院小孩過來欣賞演出,他表示這麼好的神韻晚會,讓他們有機會來看,真好。「在孤兒院裏面,有的是單親家庭、有的是沒有家庭的孤兒,他們很難得有這樣的機會來看這晚會,讓他們在心裏面能有一種觸動,進而對我們整個社會有一種正面的成長。」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9/3/16/197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