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修要認識到煉功是修煉中很重要的一部份。
師父說:「法輪佛法還有修命的部份,這就要通過佛家上乘大法的大圓滿法的動作去煉了。動作一方面是用強大的功力把功能和機制加強,從而達到法煉人;另一方面在身體裏還要演化出許多生命體。在高層次上修煉要出元嬰即佛體和演化出許多術類的東西,這些東西都要通過手法去演煉。動作是本大法圓容圓滿的一部份,這是完整的一套性命雙修的修煉方法,也叫大圓滿法。那麼本大法就要既修又煉,修在先,煉在後。不修心性,只煉動作是不能長功的;只修心而不煉大圓滿法,功力將受阻,本體也無法改變。」(《大圓滿法》〈一、功法特點 〉)
二、現在周圍的許多學員仍然不能做到五套功法每天全部到位,在煉功上的懈怠是我們的求安逸心造成的。
師父在《轉法輪》中提到:「老子講:「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我們是做上士還是中士?
三、在煉動功中存在的問題:動作不標準。學員可以看師父的教功錄像,看師父寫的《大圓滿法》,糾正自己的動作,也可以請周圍的同修幫助糾正。師父怎麼教,我們就怎麼做,做到每個動作到位。新學員更別忘記要看《大圓滿法》。
四、在煉靜功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的學員表現為睏倦,打盹的也有,睡著的也有。有的學員表現是走神,走神的過程中,有的學員想著房子或地怎樣怎樣,有的學員想著老婆婆或兒媳婦如何如何,有的學員想著同事或同修之間的心性摩擦,有的學員想怎麼講真相救人。其實煉靜功時想甚麼都不對。
師父說:「打坐時甚麼意念都沒有,甚麼東西都不想。我們講你的主意識一定要清楚,因為這套功法是修煉你自己的,你得明明白白的提高。我們這套靜功怎麼煉?我們要求大家,你定的再深也得知道自己在這裏煉功,絕對不允許進入那種甚麼都不知道的狀態。那麼具體會出現甚麼狀態呢?定下時會出現感覺自己好像坐在雞蛋殼裏一樣美妙,非常舒服的感覺,知道自己在煉功,但是感覺全身動不了。這都是我們這個功法所必會出現的。還有一種狀態,坐來坐去發現腿也沒有了,想不清腿哪兒去了,身體也沒有了,胳膊也沒有了,手也沒有了,光剩下腦袋了。再煉下去發現腦袋也沒有了,只有自己的思維,一點意念知道自己在這裏煉功,要守住這一念。我們要達到這種成度就足矣了。為甚麼呢?人在這樣一個狀態裏煉功身體達到了最充份的演變狀態,是最佳狀態,所以我們要求你入靜在這麼一個狀態中。但是你不要睡過去了,迷糊過去了,守不住那一念,白煉了,等於沒煉睡覺了。煉完功之後呢,雙手合十出定,功就煉完了。」(《大圓滿法》〈三、動作機理〉)
五、入門一段時間的學員有的甚至是修煉幾年的學員還不能上雙盤。
師父說:「單盤是你還不能雙盤的時候,萬不得已所採用的過渡盤法。」(《大圓滿法》〈三、動作機理〉)師父還說:「我們要求是雙盤,這個雙盤呢,就是把下面這條腿搬到上面來。從外面搬,不能從裏面掏,這就是雙盤。」(《大圓滿法》〈三、動作機理〉)
再談一談我煉靜功過程中的體悟,希望能對還雙盤不上的學員或小弟子有所幫助:
記得剛剛開始煉靜功的時候,單盤腿也是劇痛的感覺。有一次痛的我是一邊煉功一邊流淚,但我就堅定一念,機緣這麼難得,再痛也一定要堅持。可能是師父看到我這一念,就鼓勵我,突然我聞到了另外空間的香味,那是一種沁人心脾的奇香,世間的任何香味和那種香味比起來,都會感到俗氣。這種奇香的瀰漫使我忘記了疼痛,感覺有了師父的慈悲呵護真的很幸福。
後來,一九九八年,我聯繫到了學法點,那裏的同修大部份也是年輕人,他們幾乎都是雙盤了。整體的環境就是一個比學比修的環境,於是我就壓腿上雙盤。記得第一次雙盤時,那種感覺是奇痛,我閉著眼睛心裏念一、二、三,只有三秒鐘,我就痛的拿下了那條上雙盤的腿,確切的說是扔下去的,因為扔的速度比拿的速度快。後來我就一分鐘、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的煉下去。
學法點的同修們不斷的鼓勵我,第一次突破半個小時大關的時候,雖然痛的腿直哆嗦,但心情很是舒暢,周圍的同修也為我高興。那個環境是個真的是一個很正的修煉環境,學員們整體提高整體昇華。能雙盤了,後來腿也不疼了,我也多半時間能靜的下來。心性越守的好的時候,越靜,我就越能感受到法輪為我調整身體。大大小小的法輪轉呀轉,有的是慢慢的旋轉,有的是飛快的旋轉,那真的是一種美妙的感覺。有時關過的好,定下來時也能出現那種像坐在雞蛋殼裏一樣美妙舒服的狀態。
因為煉功效果好,我的本體改變的也好,所以整個人也顯的年輕。去年到一個新公司工作,那裏的工程師問我是不是剛大學畢業不久的學生,我告訴對方,我快四十歲了,對方詫異的半天沒說出話來,然後說不像,不像。十年未見面的同學在一起聚會,同學們都說我和十年前沒有任何變化。今年巧遇我高中時代的老師,他居然說我還是高中時代的樣子。這就是大法的神奇,青春長駐,福益身心。
師父把這麼寶貴的功法給了我們,我們要明晰煉功的重要。同修們,千萬年的等待,萬古不遇的機緣,我們珍惜了嗎?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9/7/12/10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