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編輯是一個時間性要求較嚴、每日的頻率高、需要長期堅持的項目。經過幾年的編輯實踐,我在這個項目中受益匪淺。
實話說,如果將我參與的證實法項目排列起來,明慧編輯工作不是我主要花精力、花時間的項目,然而,明慧編輯的工作(任務量)卻永遠是我每日做證實法項目最優先、最重要的工作。無論其他證實法項目多忙,我都把分派給我的明慧編輯任務量先做完,或不能不做完。
一.以純淨心態做編輯工作
剛剛做編輯時,由於經驗少,用心程度也不夠,常常有一種怕心,怕出錯、怕被人說不好,所以很有負擔,越有負擔,錯誤總是難免。有時,做編輯時,心裏還想著其他的事,或會有電話打進來,所以,會出現讀著稿件,讀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讀來讀去,讀不出要點,會非常影響編輯質量,時間也花得多,尤其對語言極不通順、條理太差的文章總想丟掉。但我深知大陸學員的投稿不易,不能輕易丟掉。每當這時,我就會停下來,放一放,如果第二天截稿,我就放到第二天再編輯。
這樣,我意識到,做編輯時,要專注,甚麼也不能打擾自己,即使有時不得不被打斷,轉回頭來,甚麼其它的事都忘了,就專注做編輯。近幾年來,十一、二月是當地做神韻晚會最忙的時候,即使辦晚會中,繁瑣的事情再多,當我開始做編輯時,其他甚麼事情也都擱置一邊,專心讀文章。有時我會感到如入無人之境,記憶力顯的特別好,文章的前後都在自己的頭腦中,文章的條理、文字、標點符號、段落,能比較容易的搭配、表達。當自己的心態純淨時,標題自然浮現在眼前了。擺正了證實法項目之間的關係,其他證實法的項目從來沒有耽誤過。
二.被所編輯的文章啟悟 修去執著
幾年來,伴隨著編輯大陸同修修煉體會文章,我無數次的被感動,被啟悟,感到師父細心的慈悲呵護。
我的整個修煉過程中,不同的時期,某一種人心就特別重,因為處於迷中、難中,沒有悟到法理,也難和同修交流,或說不清楚。只有師父的法身最清楚我的執著在哪裏,通過我編輯的文章的內容,啟悟我,讓我去掉「那千百年來骨子裏形成的人的理」。
不知有多少次,我正心裏執著著一件事呢,協調人發給我的文章中,就有大陸同修關於這方面的交流,很多次,我的心靈被震撼,是流著淚編輯完的。也有時,大陸同修的文章沒有專門針對我的執著交流,但從大陸同修樸實的話語中,我能找到自己的人心,悟到法理,內心的執著瞬間煙消雲散了。那背後又是師父的法身慈悲的救度。
所以,我始終相信,某一件事情讓我碰到,或交給了我,那一定不是偶然的。如果說是協調人在分派編輯任務,又何嘗不是師父為我們大法修煉鋪路呢?為我們鋪出一條上天的階梯。
三.在編輯中擴大心的容量
二零零九年一月,當地神韻演出後,我馬上又轉入其他項目了,儘管比較忙,但修煉的路較平靜。但很快,當地佛學會成員提出要再辦一、二場神韻晚會,而我個人的狀態是由於去年辦晚會太忙了,除了明慧編輯還在做,其他的甚麼事都顧不上了。又要辦演出了,我知道其中的工作量。這時,我就感到做明慧編輯工作的壓力了。幾天中,我都感到給我的文章很多,真想再少一兩篇。
正在這時,協調人告訴我,法輪大法日快到了,有一部份編輯要去整理和編輯來自大陸同修們的問候。因為工作量非常大、還要趕日期,協調人問我還能不能增加一些工作量。我心裏說:你沒給我增加時,我就感覺多了。但我知道,這事情落到我頭上,一定不是偶然的,同時,協調人還說,最近,我們組裏的編輯好像都承受力偏小。我想,我一定該提高心的容量,增加承受力了。於是,我簡單的說:「行。」
我內心記起師父說:「我們講大法無邊,全憑你這顆心去修。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全看你自己如何去修。能不能修,全看你自己能不能忍受,能不能付出,能不能吃苦。」(《轉法輪》)我向內找,感到大法的洪大、無邊,一種精進的力量,帶我去掉執著,向上修。
深挖自己的執著,首先是不想吃苦,而能不能吃苦,這也是衡量心性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我之所以會「感受」編輯工作量的多與少,是我的人心動了。師父說:「想幹不想幹,高興不高興,愛和恨,整個人類社會的一切,全是出自於這個情。」(《轉法輪》)我的「感受的多少」也是一種情的表現。不去感受它,不去想它,那個文件包裹裏有甚麼,就做甚麼,思想集中在把編輯做出來,自然會突破人的狀態,而進入神的狀態。
確實,後來的編輯中,我沒有去感受,也沒有感到協調人給我增加了工作量。也許她體諒我,真的沒有增加。但經過這以後,我的心態有了很大變化,感到文章到手裏,編輯起來更順手了。
當然,在編輯的質量上,很大成度上還有待於提高。每次組內的交流,都給我很大幫助。有時,由於時間的限制,也使有些文章本應更用心、想出更好的吸引讀者的角度,而自己還沒有做到。但明慧網要成為一個不但令修煉人和神、也令世人更加矚目的媒體,法對我們要求很高。在學習、錘煉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提高心性,對我們技能的提高也是至關重要的,那是源於法中的智慧。
(明慧十週年法會交流稿,二零零九年,有刪節)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9/8/30/110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