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 提醒同修甚麼都別執著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今天,一老年同修說有一張光盤挺好看的,內容是講釋迦牟尼的修煉故事,裏面有迫害時出現神跡的情況等等,能對自己起到激勵作用。我聯想到多年來,一直有些同修執著於密勒日巴佛的故事、神仙故事、輪迴轉生故事的現象,這裏想交流一下,大家共同提高。

師父在《二零一零年紐約法會講法》中說:「過去宗教也好、各種信仰也好,還有各種修煉方式,它只是在人類奠定修煉與對各種神認識的文化。如果沒有這些人、這些覺者們來奠定這個文化,現在人不懂得甚麼叫修煉、天上有神、甚麼樣的神。有佛、有道,也有人們知道的耶穌、耶和華這樣的神,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各種神,他們奠定了人類認識神的文化,使人在歷史的過程中充份認識了神是甚麼樣的、神是甚麼樣的表現、甚麼是修煉、修煉都有哪些形式、怎麼樣才能修煉。奠定了這個文化之後,我今天傳法就容易多了,我不用再去講甚麼是神、甚麼是修煉,怎樣能達到神的境界。很多很多最表面的東西我都不用講了。」

個人認為,首先,這類故事如果是整理過發表的,作為神傳文化的材料參考一下沒有關係,能幫助受黨文化和無神論影響較深、對修煉理解不深的學員,對神傳修煉文化有個正確的基本常識、正確概念,否則自己在一些方面可能連過去小道小法中的修煉人的水平都沒達到自己還不知道。但大法弟子絕對不能執著於這些文化故事,更不能將這些歷史和故事作為大法弟子修煉的指導,因為這些不是大法修煉的東西,是歷史上為了給今天的大法修煉奠定文化基礎而留傳下來的,大法修煉的要求比過去任何修煉的要求都高出許多、也難許多;如果不能正確對待,把大法放在一邊去執著這些東西,或者在大法書中看不出更深內涵就專門在這些故事中找「靈感」,那就錯了,而且容易涉及不二法門的問題。

其次,還是要多學法,真正學會學法,用學到的法理來指導自己的思想言行,特別是在出現問題和矛盾時,能用法理找出自己哪裏做的不足、不對,依照法理學到應該如何做,也就是說,學會在大法中實修,這才是最最根本的。如果學法只是學會了書上怎麼說的,在實際行動上,特別是遇到矛盾和問題時,只會用常人觀念、常人名利情、常人假相為指導,那就要立即警醒了,因為這是不會實修、不會修的問題。長期在很多方面不知道怎麼修,那就等於在那些方面長期停留在常人層次,這是很危險的,也不符合大法和師父對我們的要求。當你真正能用大法來指導實修了,在日常的學法中、實修中,更多的法理的內涵就會不斷顯現給你,那樣就不會學法和修煉脫節了。

說到能起到「激勵」的作用,那我們明慧網上有很多同修正念正行、證實法的文章,都是可歌可泣,讀起來讓人不禁落淚的,還有採訪大法弟子的視頻節目,也同樣有很多正面作用,相信同修們也看了不少,這個就無需多說了。但這些交流也只是參考,真正能指導修煉的還是《轉法輪》以及師父直接針對我們修煉中的問題公開發表的講法。如果花過多的時間交流、遇到問題只能靠跟別人交流,而不能真正在學法中突破,那麼,從法上理解,這是不是不會在法中修、習慣於向外求呢?向外求肯定是不對的了,起不到讓自己實修的作用。

我們修的是宇宙根本大法,過去的傳統文化都是給大法奠定基礎,既然修大法了,就應該把住大法這個根本,不能再抱著好奇心、求捷徑的心、找榜樣等人心向外去求甚麼。這些心和師父要求的「比學比修」內涵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比學比修必須是以學好法、用大法法理作衡量標準為前提的。

至於有的同修提到師父的法中還有「釋迦牟尼」的名字,以此為由認為這個光盤看看還可以,我覺的這個理由體現出有些法理不清吧。師父的法中提到很多名詞呀,有其他神的名字、其它宗教的名詞,還有「科學」中的名詞,大家都不會認為師父在講「科學」、讓我們去學科學吧,但那些名詞字面上所表達的意思是甚麼,我們不知道也不行,否則就會缺乏文化常識而理解不了法的字面含義。個人理解師父是在如意用這些神傳文化的詞彙、科學的詞彙給我們講宇宙大法,好讓我們現代人至少能理解字面含義的。但如果我們鑽到那些名詞和與那些名詞有關的歷史故事中去研究了,那就太執著了,甚至走到別的法門中去了。而且這類故事也不需要看太多,有幾個典型的、最能說明問題的,比如已經整理出來的釋迦牟尼佛的故事、耶穌的故事、密勒日巴佛的故事,其實就足夠用了。其實為甚麼很多事我們做不到位、或者效果不好,都是因為修煉水平離師父的要求相差太遠啊。人的觀念、人的行為、人的方法,這些東西只有在踏踏實實的實修中才能不斷被洗去。換句話說,真正努力多學懂大法中的內涵,並用來指導自己每天不斷淨化自己的思想言行、提升境界,以便更多更快的救人,這才是我們更應該用心的當務之急,才是最有效的。如果說真有捷徑的話,這就算個「捷徑」吧。(其實捷徑是不存在的,每一步都必須紮紮實實的自己修過來,才能回升到該去的位置。)

個人認識,謹供同修參考。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