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高校發真相資料的經驗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零年二月二十七日】又到了新學期開學的時間了,下面把自己到高校發真相資料的一點經驗跟同修交流一下。

學校屬於人口密集區,邪黨對學校控制的也比較嚴密,在學校裏散播了很多毒素,很多學校搞過「反×教」簽名。加上邪黨無神論、黨文化的洗腦,不少學生受邪黨迷惑,甚至去聽首惡「三代表」的課,想加入邪黨來得到就業時的好處。救度在校學生也是一件很重要和緊迫的事。

一、資料的選取和發放

現在大學裏電腦已經比較普及,每個宿舍都有電腦。資料可以選光盤、小冊子、傳單、卡片、不乾膠等結合著,如《風雨天地行》、《九評》、《我們告訴未來》、《明慧十方》等一次做一兩種,小冊子、傳單等一次也各做一兩種。一個大教室可以發放三四種不同的資料。

剛開始的前半學期,學生時間比較充裕,可以光盤、小冊子為主,後半學期可以傳單和貼不乾膠為主。發資料時,如果教室裏有學生放的書本和書包,最好是發在書本或書包上,或發放到緊挨著書本的旁邊,這點也挺重要,有地放矢的發,可以保證學生能看到,不至於被人收走。

有的大教室只開前面的門,發之前要先走到教室後面,走的時候,看一下兩邊有沒有人。夏天和秋天的中午,經常有男生在教室後排的椅子上躺著睡覺,看一下,做到心中有數。

另外,有的學校的課桌很髒,如果課桌下的抽屜洞裏有很多廢紙、衛生紙等垃圾,最好不要發放,可能會有清潔工打掃衛生給掃走。如果只是陳舊的污漬,沒有廢紙等垃圾,那就是打掃過的,可以把資料發放到相對乾淨的桌子上。

特別是期末臨近考試的一個月,教室裏人很多,發資料就不容易了,可以貼標語。標語可貼在學生宿舍區、食堂、開水房附近或人流量比較大的必經之路上,一般以學生看的見、校領導不常去的地方為好。校領導可以通過寄信等辦法講真相

二、發放的時間

到教室發資料,一般在學生吃飯的時間比較好,這個時間教室裏一般沒有人。時間點很重要,錯過了時間,人就多了,就不容易發了。有時候,週末學校裏安排一些成人的考試或職稱考試,這時候教學樓就封了,發不了資料,帶著不乾膠也會白跑一趟。還有每年的英語四六級考試(時間可從網上查到),考前都封樓,但是考後教學樓裏很少有人,適合發資料。

還有三天的短假期期間也很少有人,適合發資料,但同樣最好還是發放在學生書本上,防止清潔工打掃了。貼標語一般是晚飯後比較好,有夜幕掩護,學生吃完飯去上自習了,可以在校園貼標語。自己也曾在吃晚飯的時間在學生開水房附近貼小粘貼,人來人往的不很方便,後來發現只要錯開學生吃飯的時間,貼起來就很容易了。有的兩個學校靠的比較近,可以在甲學校發資料,然後到乙學校貼標語。

三、著裝

穿著要乾淨大方得體。我有一次穿個舊膠鞋(像個民工)去某學校教學樓,下來的時候值班的問我,我說找一位老師就過去了,可能是衣著不太得體。一般年輕的可以穿運動裝,看上去像是個學生或研究生,三十歲以上顯的比較成熟的,可以穿的正式一些像個老師。

四、關於監控

我所處的是北方的一個省會城市。一般地方院校只是教學樓門口有個攝像頭,形同虛設,我一般是看到沒人的教室就進去,沒有甚麼安全問題。但有一所重點大學(全國三十幾個重點大學之一),監控嚴密,校園裏幾個警點都有人值班,校園裏停著警車人就在車裏,教學樓每層的樓梯口、樓門口都有攝像頭,樓門口值班室有人看著電腦屏幕,屏幕上十幾個分窗口監控著各層的樓梯。

各地情況可能也不一樣,另外一個省的同等水平的大學沒有這樣的嚴密監控。

五、心態

去發資料前先發正念清理學校的環境,保持一個慈悲祥和的心態,遇到被人看見的時候不驚不怕。發資料貼標語個別時候也有遇到人的情況。有次天快黑了,教室裏沒開燈,看不太清,發了一份資料,正要發第二份的時候,眼前隔著兩三排桌子一對學生情侶正好奇的看著我。

當時想:「有人,咋沒看見呢」?第二份沒發成出來了,想想應該沒事,想著讓他們先別動(學生情侶一般比較安靜),繼續把剩下的教室發完就回來了。

還遇到過學生會的樓管會裏的學生,很精明的男生,看見我,他嘴動了好幾下,也沒說甚麼,那時資料已經發完了,我只微笑了一下,就走了。

學生會的學生還是要注意,有些可能打小報告成習慣了。有的前後門都開的教室,前面有一兩個學生也可以輕輕的從後門進去發資料,大大方方的,在教室後面站穩看一看,然後發。但也不一定強求。其實在高校發資料比在社區街道更容易,只是每次都發不很多,大概每次只有二三十份、三五十份。

另外由於城市的擴張和大學擴招,很多學校搬到了城市邊緣,有的遷到了城市周邊的大學城。大學城二十多萬學生,夾在省城和周邊縣之間,離大城市遠,也不和縣城在一起,講真相發資料缺人手,路遠車費和路上時間花費也大。由於甲流或偏僻有的學校出入校門查證件,給救度那裏的眾生帶來了難度。條件方便的同修可多關注一下這個情況。

一點經驗,不足之處請同修慈悲指正。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