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子七年修煉路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六日】我是一名陝西省的大法小弟子,從五歲起便跟著婆學習《轉法輪》,現在十二歲。在師父的慈悲呵護下,已經從懵懂的小孩子慢慢成熟,成為了一名正法時期大法弟子了。

促三退救眾生

從前,只知道學法,直到有一天,媽媽對我說:「洋洋,你也是一名大法弟子,你應該出去試著勸別的小朋友三退了。」於是,我便去第一次嘗試著三退。我先勸我的好朋友星仔三退。由於沒有經驗,說了許久,他才同意。就這樣,我幫第一個眾生找回了美好的未來。慢慢的,我也會時不時的告訴媽媽我退了一個好朋友。我也因為能救度更多的眾生而感到快樂。

守住心性,提高層次

師父一再說要提高心性,我對這點深有體會。一次,婆和另一個同修起了爭執,原因是那位同修下午打了一個電話,婆說是四點多打的,同修說是兩點多,只是常人中的事,兩人卻起了爭執。我便說了婆兩句,語調頗為不祥和,等那位同修走後。媽媽叫我過去,對我說:「明明是那位奶奶把時間記錯了,你衝著婆吼甚麼?」我當時心中憋著火,便頂了媽媽幾句。媽媽很生氣,訓了我幾句。我便氣憤的走了。回到屋裏,心裏委屈,於是便對著師父法像訴苦,頓時想起師父說:「難忍,你忍一忍;看著不行,說難行,那麼你就試一試看到底行不行。」(《轉法輪》)

於是我躺在床上,不斷地對自己說:「這就是修煉,要過心性關,不能生氣的。師父說矛盾來時,不刺激到心靈都不算數,不好使的。我這比起真正過關的同修,又算得了甚麼?」我又去向婆道了個歉,道完歉後,心裏非常坦然。

慢慢去掉愛看電視的執著

家裏的電腦從不上常人的網,電視變成了我空閒時間惟一的樂趣,甚麼動畫片,甚麼電影,我都看。可慢慢覺的,電視裏有許多不好的東西,暴力,幼稚,都可以勾起人們的慾望與執著心。媽媽也說:「把看電視的時間用來學法,才是對這段時間最好的利用方法。」於是我就逐漸的縮短看電視的時間,現在,除了節假日,我每天都只在下午的二十分鐘內看一個動畫片。雖然有時執著心起來,也會對電視又有執著,我也會努力克制,我相信,我一定會慢慢去掉看電視這個執著的。

發資料,救眾生

經常和媽媽一起上街發資料,我幫媽媽發正念和掩護,媽媽發,兩人配合做好師父吩咐的事,做一個合格的大法弟子,樂在其中。二零零八年大年三十,我和媽媽一起上街發資料,雖是寒風凜冽,我心裏卻不時的升起一絲暖意,突然覺的,能做師父的正法時期大法弟子,真是無比幸運,就在這時,旁邊響起陣陣鞭炮聲,媽媽說:「洋洋,你聽,這是師父在鼓勵我們呢。」再聽那鞭炮聲,就好像真的是師父在鼓勵我們一樣。

做萬花叢中的一朵小花

2007年,有一個同修阿姨來到我家,看了一下,對媽媽說我們家很適合做資料點,於是媽媽第二天就去買了打印機,回家來,一步步學,加上其他同修的幫助,我們又買了許多機器,在做資料的過程中,總會時不時的有魔干擾,機子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在師父一次次的精心安排下,問題總能迎刃而解,現在,我們已經是萬花叢中的一朵小花了。

集體學法小組

不記的是甚麼時候了,有一位同修提出要和我們組成學法小組,她和我們一個院,每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晚上8點一起學法。慢慢的,我發現了集體學法的好處,讀的不對的地方,有同修慈悲指正;自己學法愛犯瞌睡,集體學法有同修提醒,慢慢的,睏魔也遠離了我;集體學法的場好,同修的狀態也好,我們四個同修,經常在一起學法,切磋。慢慢的淨化自己,提高自己。不斷的洗掉自己不好的觀念,一起走在回歸的路上。

向內找自己的不足

我經常和媽媽在一起找自己的不足,在多次交談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很多心,如妒嫉心,我看見同修盤腿盤的好,不替她高興,而想,有甚麼了不起的。如歡喜心,別人誇自己,雖然在心裏說:「別起歡喜心,比自己做的好的人多得是。」可難免在心裏泛起一絲得意。如顯示心,同修來家裏,我就做出一些大幅度引人注意的事情,還和婆吵嘴,以顯示我的能耐。還有很多很多。可我相信,只要我找到,我就能修掉。

去掉爭鬥心

我自小牙尖嘴利,凡事只要碰到反對意見,就必要爭個高下,最大的對像就是婆,一兩句話不合,就要展開「炮戰」,你說過來,我說過去。誰也不讓誰,媽媽卻對我說:「為甚麼所有的事情都要爭個高下呢?你覺得你牙尖嘴利,在人間佔了上風,實際上你是在失德呀。」聽了媽媽的話,我恍然大悟,走在神的路上的修煉人,怎能為了常人的小事而斤斤計較呢?其實,我發現,當我的態度平穩時,婆也就不再那麼針鋒相對了。現在,我也在慢慢的修掉我的爭鬥心。

提高自己,回歸仙境

七年來,在修煉的路上跌跌絆絆,自己的執著不時出現,每當過不去關時,總是師尊慈悲點化,在師尊的扶持下,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大戲,師尊帶我們演過,一首首盪人心魂的詩篇,師尊帶我們寫過,在這大戲的最後一幕,在這詩篇的最後篇章,我們要勇猛精進,學好法,講真相,在證實法中兌現我們的史前誓約。

這是我個人修煉的點點滴滴,如有悟的不好的地方,請各位同修給我指正。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