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李白及其詩歌欣賞(1)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一、李白生平

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武則天長安元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詩謫仙。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縣附近),先世流入西域。人說李白出生於中亞細亞的碎葉城,後隨父親遷徙到蜀地,居住在四川綿州昌隆縣的青蓮鄉(今四川綿縣北)。

李白早期受過很好的教育,並才華過人。他自述「五歲誦六甲」(《上安州裴長史書》)。(註﹕天干地支,用天干地支相配計算時日,其中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故稱。《漢書•食貨志上》:「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始知室家長幼之節。」)「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註﹕司馬相如(約前179年─前127年),蜀郡/今四川省南充人,西漢大辭賦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註﹕幹:幹謁,對人有所求而請見;諸侯:此指地方長官。)(《與韓荊州書》);「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感興》八首其五)。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範圍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並「好劍術」(《與韓荊州書》)。他很早就信道,喜隱居山林,求仙學道,同時又懷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直到晚年。李白青壯年時曾試圖通過達官顯貴的引薦而走上仕途,但現實中他的仕途毫不順暢,人們欣賞他的文學才華,卻不認為他具有足夠的政治細胞。晚年的李白終於看透,唱出「古來萬事東流水」的豁達之句。

據載李白不僅詩才超群,而且精通劍術,他生平總是「劍不離身,身不離劍」。《宣和書譜》中說他「卯歲知通書,及長好擊劍,落落不羈束」。他自幼跟隨父親李客學劍,十五歲就能練一手好劍術,據《五月東魯行答上翁》中說,他35歲時「顧余不及仕,學劍來山東」。李白的詩中有很多寫到劍的,如「抽劍步霜月,夜行空庭遍」,「起舞拂長劍,四座皆揚眉」,「長劍一杯酒,男兒放寸心」,「不然拂劍起,沙漠收奇勛」,等等,由此對劍在李白生活和心靈中的位置可見一斑。

劍是道家常用道器,蜀地也是道家寶地。求道應是「謫仙」回天之途。李白似乎自少年起就學道。李白的訪道生活在《訪戴天山道士不遇》這首詩中有所體現。他早年曾在戴天山的大明寺讀書。戴天山在今四川昌隆縣北。一次李白去拜訪此山中的一位道士,卻未得相見,寫下這首優美的五言律詩,記錄了自己早年訪道不遇一幕。

李白從青年時期便不斷出外漫遊。公元725年(開元十三年),24歲的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李白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像《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

(待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