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徵文開始了,在此想就文章構思選材與同修稍作交流,拋磚引玉,請同修們補充,一起開闊思路,把我們的文章寫得更好,整體達到更好效果。
一、明確讀者對像:主要面向常人
五•一三期間發表的文章主要是面向世人講真相的文章,顯然與每年法會期間學員交流徵文不一樣。面向常人就得從一般人能理解的角度,針對常人的心結發掘題材,敘述自己和周圍人的故事、體會,包括歷史事件等等,讓人們進一步完全從正面的角度了解大法的好。語言、筆法、內容,要避免講過高,或自說自話,或者不分對像,在文章中一會兒像跟學員交流幾句,一會兒跟常人讀者說幾句。
這方面在平時面向常人講真相文章中也需尤其注意。就把常人讀者想像坐在自己面前,我們這個話怎麼說,他才能明白和理解,然後我們就怎麼寫。
二、選材
寫哪些方面的題材,這方面筆者思路很有限,只是就讀過的明慧網文章稍舉幾例,供參考。
1、大法洪傳時期的故事
翻閱二零一零年、二零一一年五一三期間明慧網發表文章,這方面文章很多,同修們都可以借鑑。有得法故事、祛病健身、道德回升、師父傳法故事、大法洪傳歷史盛況、當時媒體報導,等等各方面。
我們把故事儘量寫得翔實、有細節,讀者能感受到自己讀到的事情都是真的,儘管作者在多數情況下還不能寫下姓名。
比如,《賣饅頭的人》,很簡短的故事,一九九二年山東法輪功學員組織集體學法借用教室,中午吃飯期間一個賣饅頭的人收錢,從開始小心翼翼點錢,到最後把盛錢盒放一邊,完全不點數也知道分毫不差。從一個常人的表情、心態細節,讓人了解大法弟子誠信不欺。這樣的故事在大法弟子中比比皆是,常人讀者卻會震撼。
比如,《鐵管子砸到頭上沒事的人》,這是一位長春的老年同修,她參加了師父傳法時的第一期學習班,也就是《轉法輪》書上說的那個:一根鐵管子從高樓上下來砸到頭上沒事的那個人。作者在文章中回憶了那段經歷:「當時我家在四分局附近住,我家附近有一處蓋大樓。有一天我路過那裏,突然一根鐵管子從高處下來直向我頭上砸來,砸到頭上又下來扎到地上不倒,我的頭砸了一個坑,但不出血,也不疼。我說誰拍我?我回頭一看一個白色的大法輪一邊旋一邊往上升呢!這法太好了,我是真信呢!」
二零一零年作者寫出這段經歷時已經年滿八十一歲了,她在文章最後說:「我身體硬實著呢,好好活著等師父回來,我給師父做證明,這些事都是真的,我是活見證。」
再比如,《法輪大法讓我凋落的生命之花重新綻放》和《學功一個多小時,惡疾不翼而飛》,兩篇祛病健身事例,兩位作者年齡相差大,講話各自有特點。老年人把跟兒女的對話記下來,年輕護士會把病名病理寫很清楚。修煉人內在的純淨真實都體現在文章裏,沒有一樣的模式,但都詳盡可信。
2、證實法十三年迫害以來的故事
正如明慧網徵文通知提到的,這十三年以來每位同修都經歷過很多,那麼從一個常人旁觀的角度,怎麼樣讓他理解,大法弟子為甚麼這麼長期堅持修煉、講真相?不是從學員交流體會的角度寫,而是假如一個常人就是問我們為甚麼不放棄呢,我們怎樣回答,有時候一兩個具體實例就令人心服口服。這是一個動腦筋、深入講真相的過程。常人真能理解和支持了,說明對真相了解程度已經很深。
徵文並不是讓大家都寫長篇的勸善信,筆者思考是可以從經歷、故事,發掘常人感同身受的角度具體描述出來。我們每個人在講真相過程中,都有令常人感動的瞬間。慈悲是大法弟子的基本狀態,也有很多時候是大法弟子怎麼做的,不只是怎麼說的。一般人也許不能完全深入的理解大法弟子的心態(真能如此,可能自己也是大法弟子了),但他們能感到修煉人迥異常人,心不在世俗中,卻可親可敬。
我們從這方面多思考,把故事提煉出來。可能開始並不容易,但我們目標就是深入講真相,願意多付出、多思考,可能會下筆如有神助。以下列舉幾篇早期和近期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
《他再也沒揮舞過皮鞭》,雖然是明慧網在二零零五年發表的文章,至今印象深刻。大法弟子的慈悲胸懷、喚醒人還有善心的本性一面。我們的文章不需要高談闊論,就是從生活中的細微入手,人們從基本的做人道理上如何感受到大法弟子的善與正。
《警察:都說法輪大法好 今天我親眼看見了》,《都學法輪功,這個社會就好啦!》,這兩個故事,值得我們再讀一次。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害過後,在人們哄搶商品的時候,哪個生意人能堅持不抬價?兩位樸實的修煉大法的菜園老人能做到。在當今中國道德急速下滑的險惡環境中,人們都盼望著心中的淨土、綠洲。大法修煉正是這樣一塊淨土,是人類唯一的希望。
《覺醒的公安局長三年「勸退」上千人》,逆境中,常人明真相後體現的正言正行。大法遭受中共迫害十三年來,還有那麼多新學員入道得法,並非個別現象。每個人都有一段難忘故事,從心中摒除 中共謊言的經歷。詳細講出這個過程,應該也是世人很容易接受的角度。
以上只是從有限角度舉的幾個例子。不明真相的常人心結也有多方面,比如,是否搞政治問題、對無神論的錯誤堅持等等,一篇文章哪怕只從一個問題的一個方 面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視角,也是作用很大。
筆者淺見,供同修們參考。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2/3/5/131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