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溶化了我的怨恨心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我是一名農村大法弟子,今年六十四歲了。只是在中共文化大革命時念了幾年書,不識幾個字。修煉大法前知道做人的道理都是常人中的那種自私觀念,只知道多佔有錢,不想對別人有半點付出,對於想從我這裏佔便宜的人心中充滿怨恨,常年下來,我為自己攢下了一身的病:淋巴腺結核、胃病、牙病、肛裂、渾身麻木如針扎一般疼痛,稍微幹一點活就滿臉浮腫、腿疼。

由於我隻身嫁在外地,娘家人很難關照,在婆家受到公公、丈夫和大姑姐的虐待。記得坐月子期間,只給我吃大玉米碴粥(此食物對產婦來說特別傷害牙齒,直接導致後期滿口牙都鬆動了),他們把我妹妹給送來的麵粉、雞蛋、粉條全部拿到大姑姐家吃了。產後三天,我一個人在家生病了也無人照顧,在取藥時由於全身無力而暈倒在地……

由於以上經歷,我對公公及大姑姐種下了深深的仇恨。而丈夫對我更無半點關愛,不僅不拿錢回家,還在外面找了個女人,對四個孩子不聞不問,以至小女兒長到五歲時還不認得爸爸。丈夫經常喝醉酒後回家對我進行打罵,有一次竟帶那個女人回家,拿著菜刀來砍我,對於這樣的家庭,我的心傷透了,真想一走了之。但是,看著年幼的兒女,我只能強忍心酸,在苦難中煎熬,只想等兒女長大後就報復他們。

可就在小女兒中專即將畢業那年,我這顆在怨恨中久泡的心卻被一種力量溶化了。

那次女兒從學校帶回來大法師父在濟南的講法錄音,聽著師父的講法錄音,我身體竟然在不知不覺中好了起來,真正體會到了無病一身輕。次年,女兒為我請回了《轉法輪》,捧著這本寶書,我心中充滿了對師父的感恩,我知道了人生的一切苦難皆有因由。當時雖然不識幾個字,我也要學法,不認識的字就問家人,家人都笑話我,但是我不氣餒,不認識的字我問完就寫在手上,有空就背,現在我已經在師父的加持下能通讀師父的所有講法,學法前我只要一看書就頭疼,眼睛疼,但看大法書這些症狀都消失了。

一、化解與家人的怨緣

得法後我心中充滿喜悅,對生活升起了無比的信心,每天樂呵呵的,渾身有使不完的勁,雖然六十多歲的人了,一起同兒子、媳婦到地裏幹活。回家後,兒子、媳婦都累的腰酸背痛,而我還要繼續腳不沾地的做飯、餵豬、打理一切家務。修煉前,我因為媳婦懶惰,家中有一點活她就回娘家躲著,而對媳婦沒有半點好感,雖然沒和媳婦發生衝突,但是心中對她卻充滿怨恨,總是看她不順眼,也不想和她說一句話。現在看著兒子、媳婦躺在床上休息,沒有因為他們不幹家務活而怨他們了,心中只有更加感恩師父。

反過來,兒子、媳婦也更加認同大法,丈夫也從開始的笑話我到敬佩我,真是一家其樂融融,而兒子、媳婦也更加孝順。媳婦每到換季都主動給我買衣服,只要我喜歡吃的東西,就多多的往家買。

我深知這一切都是大法賜予的,如果不學大法,我是不會明白人間的怨緣是由業力所致的。正如師父在法中所講:「因為這個宇宙中有這樣一個理,常人中的事情,按照佛家講,都是有因緣關係的,生老病死,在常人就是這樣存在的。因為人在以前做過壞事而產生的業力才造成有病或者魔難。遭罪就是在還業債」[1]

二、化解與大姑姐的恩怨

我大姑姐是一個耍尖的女人,婚後總回娘家當家,對我這個弟妹根本不放在眼裏。在那貧苦的歲月裏,家中僅有的一點細糧都被她拿走了,一口也不給我留,非但如此,她們還挑唆丈夫,說我把好東西都吃了,不孝順公公,因此讓丈夫回家打罵我。對於大姑姐,我覺的一輩子都不會原諒她。修煉大法後,我改變了,此時大姑姐也搬到了我家後院。

大姑姐已經七十多歲了,渾身是病,五個兒女對她不聞不問,大姐夫每天都出去打牌,只把她一人孤零零的扔在家中。看著大姑姐淒楚的樣子,我心中也很難受。七二零以前,大姑姐也曾學過大法,但迫害後就放棄了,我也曾多次勸她回到大法中來,她因為人心太重,始終沒有走回來。看著她孤苦的樣子,我對她已無半點怨恨,心中只有對她的慈悲與憐憫,做點好吃的,總忘不了給她送一些過去。有一次她生病了,要吃雞蛋羹,兒女們沒人給她做,我知道了就做了一碗給她端過去,她的髒衣服沒人洗,我就拿過來替她洗,被子拆了無人縫,我就去給她縫,大姑姐的女兒看著我無怨無恨的樣子,總有使不完的勁,樂呵呵的,就對大姑姐說:「你看我大舅媽就像一個大菩薩。」

現在大姑姐每天都到我家來,我讀法她就在旁邊聽著,雖然沒有正式修煉,但卻聽的非常入心,她的那種專注讓我很感動,我確信真善忍已深植她心,正如師父所說:「慈悲能溶天地春」[2],聽法即已浴佛恩。

現在我已放下了所有的怨恨,一心做好師父讓做的三件事,在回歸的路上更加精進。讓師父多一些安慰,少一些操心,此時此刻,我的心聲正如師尊在《洪吟三》〈觀感〉講的:

生在苦難中
半生兩袖空
一朝得法向上沖

做好三件事
救眾生
回歸步別鬆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2] 李洪志師父詩詞:《洪吟二》〈法正乾坤〉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