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論「誓」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三年八月二十三日】誓,按照現代人的理解,就是誓言、起誓的意思,大意是用莊重的言辭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追溯起來,「誓」文化在中華歷史上有很深的積澱,也留下了很多典故。

誓,起源於祭祀,和天地神靈的信仰有關。在遙遠的古代,只有在非常莊重的場合,才能「起誓」。如祭祀、出征等。起誓的目的,就是向神靈表述遵守戒訓的決心。如《湯誓》、《泰誓》、《秦誓》等流傳下來的誥文,都是在極莊嚴的情景下的誓辭。並且這些誓詞有一個共同的背景,就是討伐無道,教人向善。如《湯誓》,是商湯討伐夏桀暴君的背景下產生的;《泰誓》,是周武王與各路諸侯孟津之會,誅滅商紂暴君的天象下出現的;《秦誓》,則是秦穆公訓誡臣子要律己懷民的前提下而成文的。

由此可見,中華「誓」文化有一個特點,就是場合莊重,目標正義,決不食言。所以古人對待立下的誓約是極慎重、相當敬畏與謙卑的。

《左傳》記載,鄭武公夫人姜氏生莊公時難產,所以一直不喜歡這個大兒子,而偏愛小兒子共叔段。姜氏想立小兒子為君主,可是她的丈夫武公不同意。及至莊公繼位,姜氏就一意幫著小兒子討封地,最後發展成和共叔段一起陰謀造反,想要推翻莊公。莊公在打敗共叔段後,就把其母安置到了城穎,並且當面發下重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古人都很重誓,一國之君更是如此。後來莊公既思念母親,又不願違背誓言,就叫人修築了一座高大的土台,思念母親時,就登台向城穎方向眺望。後來人們把這夯土台叫「望母台」。

人無信不立,重信義才能立國安邦。作為萬民之表率的君王對社會風尚有著莫大的引導作用,若稍有不慎,上行下效,所造成的惡果更是不可估量。所以即使一國之君也不敢違背誓言,惟恐影響了自身的威望、民眾的教化,被後人恥笑以及遭神靈懲罰。

可見中國古人對起誓的極端重視。正因為如此,民間就有講究,不能隨便發誓。因為誓詞一出,天地鬼神共鑑,如態度言行不端,定會招來無妄之災,如自食誓言,災報恐怕會更加嚴重。

在《隋唐演義》、《興唐傳》中,秦瓊在羅藝處發配充軍之時,曾和表弟羅成互學對方家傳絕學─ 「羅家槍」和「秦家锏」,並發誓都不隱瞞。秦瓊起誓言說:「如有半點隱瞞,必吐血而亡!」秦瓊教到秦家絕技「撒手锏」時,因心生一念害怕表弟今後會蓋過自己,一晃而過沒有教全。羅成立誓:「如有半點隱瞞,必死於亂箭穿身!」,但教到家傳絕技時也是心生一念害怕表兄日後會勝過自己,結果,羅成在使到羅家絕招「回馬槍」時,輕輕一帶而過,勢如收招,瞞掉了絕招「回馬槍」,結果是雙方誓言均應驗,後來秦瓊吐血而亡,羅成也被敵軍亂箭穿身悲慘而亡。

在西方,宣誓也都是非常莊嚴神聖的。從政治上來說,各國從憲法或者其它重要的法案都明文確定,重大事件必須宣誓,如美國總統在就職時要宣誓且誓詞要載入憲法;外國移民要歸化入籍,同樣也要面對國旗宣誓;法庭傳召證人出證言證詞時,也是要在神的面前發誓的。

當然西方也有聖人教導讓人不要隨便起誓的文化。如在《馬太福音》中,耶穌有這樣的話教導門徒:「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神的座位。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從這段話可見,耶穌並非否定起誓,而是因為天、地、神、君的尊貴,教導人們不能隨便發誓。以防被惡人利用去做壞事。東西方的聖哲們,對「誓」的莊重態度,竟然如此的吻合。

神聖莊嚴的誓約、誓言,已經被現代人搞得如兒戲一般,淪為了口是心非的鬧劇、做秀的表演,山盟海誓掛在嘴上,卻不準備付諸行動。儘管如此,宣誓的性質並不因為人們在認識上的變異而隨之改變。誓言,那是不能拿來當兒戲的,因為「人心發一念,天地盡皆知」,更何況對神明起的誓,那是要兌現的。欺騙神明也是需要自己去承擔後果的。

朋友,如果您曾經被中共邪黨欺騙,加入過它的甚麼組織,發過「毒誓」要為其奮鬥終身,那也是要兌現的。既然您發誓把自己獻給邪黨,那份誓約就是一份賣身契,它就有了控制您生命的權力,把您牢牢地與它的邪惡組織捆綁在一起,同生共死。今天的人,誰願意將自己高貴的靈魂交由邪惡的中共控制?趕快從身心靈上擺脫中共的魔影,用莊嚴的本性解除中共用欺騙強加的魔咒,退出中共的黨團隊組織,擁有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和美好的未來。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