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充實又不平凡的年假(圖)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五年三月二日】(明慧記者鄭語焉台灣台北採訪報導)二零一五年二月十九日至二十三日,大年初一至初五,每日中午過後,位於民權東路三段的一棟平房──黃埔新村學法點,總是準時響起數十人和諧流暢的朗朗讀書聲…

圖:台北學員利用新年五天假期,集體學法交流,比學比修,共同精進。無論新老學員都覺得收穫良多。
圖:台北學員利用新年五天假期,集體學法交流,比學比修,共同精進。無論新老學員都覺得收穫良多。

這是台灣法輪功學員定期集體學法並交流修煉心得,相互促進的無數個學法點之一。黃埔新村學法點自一九九七年三月開辦法輪大法九天學習班起,平日每週三上午,週四晚上,週末和星期日下午都有集體學法,方便不同時段的學員參加。過年假期舉行密集學法,十多年來未曾中斷。很多學員表示:「這比在家裏自個兒讀書學法的收穫大很多,過年期間還能集體學法,很慶幸我們有這樣好的學法環境。」大家都很珍惜這樣的機會。

遵循「真、善、忍」待人處事 放下十幾年來的心結

毓棠從小在雕刻佛像的家庭中長大,對於佛道神並不陌生。上國中時,父母離異,幸福破碎後,飽嘗人間冷暖,焦慮恐懼的毓棠學會抽煙解悶。四技二專畢業後,毓棠憑著求學與打工時在建築領域與商業設計的經驗,擔任室內設計師的工作。因為阿姨的介紹和鼓勵,毓棠於二零一二年四月底,走進大法修煉,並很自然的戒掉了十八年的煙癮,令許多同事非常詫異,直呼不敢置信。

修煉後的毓棠遵循「真、善、忍」的指導原則待人處事,兩年多以來,在「真、善、忍」的同化下,毓棠放下了十幾年來的心結,今年第一次回南部和母親過年,母親特別高興。毓棠說:「雖然平時偶而也會回去探望,但畢竟與家人一起吃年夜飯團聚的意義不同,師父教導我們要做好人中的好人,我想盡『孝』是好人的起碼,也是身為人子最基本的本份。」

因為毓棠介紹也走進法輪功修煉的母親很能體會兒子珍惜集體學法的心情。毓棠提前兩天趕回台北參加年初四、初五的集體學法,他說:「這是個純淨的園地,每個人都可以毫無顧忌的、無私地分享自己的修煉心得,這兩天的收穫更觸動我這幾個月來的想法,那就是要用心去實修,才能深刻的溶入大法中,最終達到返本歸真。」

參加集體密集學法 思維被打開

修煉大法已有十五年的蓮華原本旅居國外,乾眼症和心律不齊的毛病嚴重的威脅著她的生命,英國、德國的醫生都束手無策,蓮華害怕客死異鄉,於是返回台灣。依舊每天尋醫求診,三個月過去花了十幾萬也不見效,醫生說目前乾眼症無藥醫,只能儘量控制不惡化。心灰意冷的她碰巧有朋友推薦而修煉法輪功,一個月左右,蓮華發現心律不齊的毛病不見了,到第三個月,乾眼症竟也不藥而癒,蓮華的激動和感恩無以言表。

這幾天,蓮華把握上午的時間打理好家務後,到景點講真相。下午一點半就來參加學法交流。蓮華說:「往年忙著過年、走春拜年,內心感覺不踏實,今年下定決心好好把握不再錯失機會。我覺得利用過年期間密集學法的安排真的很好,幾天下來,我的思維跟著打開了,對法的理解有種融會貫通的那種透亮的感覺,今年過年我覺得踏實多了,收穫很大。」

從空虛到充實的人生

二零一一年得法的佩珊在修煉之前是個「憤青」,她覺得很空虛,也很忿忿不平,但始終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惱怒甚麼,也不停地尋找佛緣。第一次看《轉法輪》佩珊很興奮:「這就是我長久以來一直在尋找的真正的佛法,我找到了!」隨著學法修煉日深,她感覺很充實,忿忿不平的情緒也日漸消失。佩珊說:「很多疑惑獲得解答,知道怎麼做好人,明白了生命的真諦,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感覺很踏實。」

佩珊對於集體學法有所體悟,她說:「我覺得大法弟子就是要學法,透過學法交流的過程會加強正念,不受常人社會大染缸所帶動或影響,也是在不斷的淨化自己,時時刻刻把自己當成一個修煉人看待及自我要求,這幾天我覺得很充實也很踏實。」

修大法起死回生 集體學法效益高

吳子逸因為工作環境的影響,經常應酬醉酒,長此以往十九年後的某日,他醉醺醺的一覺醒來,竟然是咽峽炎、自律神經失調、氣喘,肺炎等病齊發。住院治療八天,群醫束手無策,令他出院回家。子逸說:「無異被宣判等死的無奈中,弟弟送來一本《轉法輪》說:我現在學這個,你要不要試試?」反正氣喘無法睡眠,子逸坐在沙發上打開《轉法輪》閱讀,不知不覺的睡著了,一覺醒來已是隔天早晨七時,家人驚奇問道:「你怎麼都沒咳嗽?一夜安然無恙!」子逸趕緊把剩下半本的《轉法輪》看完。

二零零一年一月七日,子逸走進大法修煉,三個多月之後,所有要命的病症都神奇的痊癒了。

這次五天的密集學法交流,子逸沒有分秒缺席,他說:「法是越讀越會把法理開給你明白,自己在分享心得的過程中也會得到一些新的體會,每次的學法交流都會有所得。我覺得這就是個被洗淨的過程,想想連續五天的密集學法,這洗淨的效益可不是加乘五倍而已。我覺得收穫實在太大了!」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