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今天象看正法修煉的延續(5)

——燭影伴斧聲,千古看真容(上)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七年一月三十一日】師父一再為大法弟子延續修煉的時間,很多弟子知道珍惜,精進不停;但是也有不少人聽疲了,對時間的推延半信半疑,一再懈怠成了中士聞道,甚至不信動搖,離開了正法或者走向反面──而這些都是始於對大法的似信非信,根源上可以追溯到舊勢力對中華神傳文化的破壞,造成現代人認識大法的障礙。

本系列文章展現天象文化的精妙奇準,以佐證正法時間的一次次延長,同時揭開相關的偽史,首次展現塵封的歷史真相。期待著那些被人間的光怪陸離吸引得不能精進的弟子,甚至脫離大法的昔日同修,能夠在這些歷史華章中,明白歷史奠定的真機所在,從新回到大法中精進起來──真正的精彩,都在大法的真修中展現開來。



(接前文

燭影斧聲,是北宋的千古迷案。後世除了北宋的歷史大家司馬光在給宋太宗申辯,更多的人都認為是宋太宗弒君奪位──因為宋太宗和兒子宋真宗極力修改史料,給後世造成了太多的迷茫,留下了太多的遐想。

但是歷史的真相只有一個,這個真相是最順理成章的,它能解開一切疑團。下面我們就把這個真相簡要地揭示出來,展開這段歷史留給後世、給當代真正的借鑑和教訓。

1. 遺容之迷,曝光劣跡

近代很多人認為宋太祖是被宋太宗毒死的,也有學者反對,並拿出一段史料作證:趙光義揭開蒙布讓大臣們看太祖遺容,面色玉潤像剛洗過澡一樣,由此有人認定太祖不是被毒死的。其實破綻就在這裏──宋代和現代不一樣,沒有瞻仰遺容之說,蒙布一旦蓋在身上,誰也不能再掀開了,掀開是對逝者最大的不敬,令逝者在陰間不得安寧!這麼編謊,這麼記載,是實在沒有辦法掩蓋了,冒著大不韙而編造,沒想到能蒙住現代人。

2. 金匱之盟,千古迷濛

金匱之盟,一直令後世困惑。太祖是意外死亡,沒有遺詔,宋太宗是自立為帝,繼位沒有合法憑證。5年之後被貶到外地的趙普進獻了「金匱之盟」之說,太宗大喜,招趙普回京,卻不敢公開「金匱之盟」的內容。

後人有兩種猜測。一種認為是「單傳約」,杜太后臨終讓宋太祖傳位給弟弟趙光義;另一種認為是「三傳約」,杜太后讓趙匡胤傳位給趙光義,趙光義再傳位給小弟趙廷美,趙廷美再回傳給太祖的兒子,循環下去。

其實都不是,我用慧眼通功能追查歷史影像時看到:杜太后病危時,把三個兒子都叫來說遺囑,還特意把趙普叫來做見證。當時杜太后對太祖說的大意是:「你之所以做皇帝,是前朝傳位給幼子,你才有機會奪了人家的皇位。歷來傳位給幼子的,常常亡國;但是,即位的皇帝如果是成人,昏庸無道同樣要斷送江山。我想來想去,最好的確定儲君的辦法,是放下私心,不傳位於子,在我趙家子孫中選皇儲,選出一個最德高望重的、英明有能之人,定為儲君,這樣才能保證我趙家江山長久。兒能這樣做麼?」

太祖深感意外,遲疑半晌,還是答應了。而那兩個弟弟,看到了自己登基的希望,暗自竊喜。最後趙普寫下了立約的字句,放入金匱作為憑證。

太宗篡位後,馬上提高三弟的地位,把大哥、三弟的所有兒女,都和自己兒女一樣對待,兒子都給皇子待遇,給所有人以「即位候選人」的希望,表示他在遵照「金匱之盟」做事。先堵住眾人之口,穩定帝位再下手。

5年後趙普編造了假的「金匱之盟」──「三傳約」,給太宗即位提供了唯一的合法憑證,太宗高興但也不敢公開,他要掃清兒子即位的所有障礙。

3. 遷都機遇,天賜不取

開寶九年(976年)三月,宋太祖領著文武西巡至洛陽,提出遷都洛陽,因為汴梁(開封)作為國都,無險可守。朝中雖然有人反對,但太祖堅持,索性在洛陽一住兩個月,拒絕東返開封,甚至提出先遷洛陽,再遷長安。最後趙光義反對說:「在德不在險。」太祖默然,才作罷,回開封。途經鞏縣祭祖,選定了自己的陵墓地址,就是今天的「永昌陵」

圖:宋太祖永昌陵(網絡圖片)
圖:宋太祖永昌陵(網絡圖片)

150年後,北宋被金國所滅,開封四通八達、無險可守,是直接原因之一。為甚麼趙光義等人堅決不同意遷都呢?太祖遷都就是為了遏制晉王,扶植自己的兒子。而趙光義已經是晉王、開封府尹,在京城勢力已經做大,如果遷都了,趙光義「親王尹京」的貌似皇儲的身份就廢了。

其實這正是天賜給太祖的活命機遇。作為天子,在人間自己還說了不算麼?決定歷史走向的時刻,還要看臣子們的私心和臉色麼?宋太祖撥亂反正、大興佛法,開創的天大功德已經改變了底層舊天數安排的歷史了,上天要根據太祖趙匡胤的功德從新安排以後的「天人合一」對應了。而此時,宋太祖效仿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卻沒有拓跋宏的果斷,太仁慈軟弱了;他想用年齡拖垮弟弟,太一廂情願了。天賜不取,反受其咎。晉王趙光義回去就加緊籌備動手了。

4. 預言的警示,宿命的遇弒

北宋僧人文瑩《續湘山野錄》記載:宋太祖得天下前,曾經結交過一個叫混沌的道士,準確預言過太祖登基。太祖生命的最後一年,又遇到混沌,太祖秘密問自己的壽數。道士說:「今年十月二十日夜晴,則可延一紀,不然,就趕緊安排後事。」這是在太祖延壽九年後,天象被改變後,新天數下的預言。

到了那天夜裏,星斗明燦,太祖大喜,但不久陰霾四起,天地陡變,雪雹驟降。太祖趙匡胤急召晉王進宮議事,在寢室擺酒宴,退去左右。外人遙見屋中燭影之下,晉王趙光義起身退避、推辭。後傳來太祖用柱斧的敲擊聲,對晉王說:「好自為之。」然後太祖睡覺,第二天一早駕崩了。

這就是千古疑案「燭影斧聲」的由來,我追查看到:這兩段記載大體上是對的,趙匡胤前世是修道的道士,和混沌有緣份,這世又碰到了一起。北宋僧人文瑩記載的,都是道聽途說的隻言片語,丟了很多關鍵環節,後面還有聽來的假話,說晉王按遺詔即位──意外死亡哪來的遺詔?所以讓後人不知真偽。

其實混沌道士的預言,是天道又一次給太祖趙匡胤機會,但是這個機會太難悟了。史料記載太祖去世前幾天病了,我用功能追查歷史影像看到,是大太監被晉王趙光義收買,密讓小太監給太祖下毒了,是慢性毒藥,但是那天太祖喝酒不多,中毒不深,只是病了。趙光義接到密報後,很恐慌,他早就試驗過,中毒不深,如果再喝酒,能促進毒性發作,就可以要命;但是皇帝病了就不再喝酒了,怎麼辦呢?

到了道士預言的那天,直到夜晚天一直很晴,皓月當空,但隨後驟然陰霾大起,遮住了明月,風雪大作──這也是一個天象預示。趙匡胤,名字裏有「月」字,明月忽然被陰霾遮掩,就是在預示天子的劫數到了。

太祖趙匡胤篤信道士混沌的預言,那就按預言所說,安排後事就自己安排唄。他中毒藥之毒很淺,本來有足夠的時間安排兒子來即位,完全可以自說了算,找野心勃勃的晉王商量甚麼呢?其實如果他遵照御醫囑咐,不再喝酒,悉心調養也不會速死。不過這可太難了,因為他太嗜酒、癮太大,這個自身的弱點很難克服,真能克服,很可能贏得足夠的時間。

他為甚麼找晉王商量呢?他是要試探一下,看晉王野心有多大,看怎麼才能安排兒子平穩即位,結果反而引狼入室。

順便一提,宋太祖身邊沒有識天象、懂天道的高人。最後太祖被下毒病重時,他唯一能找到的「高人」是請仙降神的張守真。張守真是民間跳大神的巫師級別,而且還是被趙光義收買的。這是趙匡胤沒能認清一次次天賜的解數、完全跳出舊宿命的一個直接原因,也是他沒能逃過的一劫。

5. 燭影斧聲,嶄露真容

趙光義做賊心虛,不知大哥傳自己進宮是何事。一見大哥並無惡意,又設宴款待,大喜,因為他只要讓大哥喝了酒,就能促使他體內毒性發作,就大功告成。可是大哥讓他喝酒,自己卻沒有喝酒的意思──道士都告訴趕緊安排後事了,還有心喝酒?需要絕對清醒的時候,怎麼還能喝酒,何況御醫囑咐不能再喝酒了。

趙光義見大哥不喝酒,極力勸酒,花言巧語,太祖推脫再三,實在推脫不過去了,兩杯酒下肚,身體驟然不適,幾日前大病的感覺一下子上來了,瞬間他看到了弟弟顯露的猙獰、得意的表情,心裏一下明白了:身邊的人都能被弟弟買通下毒,沒想到他一直寬容善待的弟弟竟然如此狠毒。

他知道全家性命難保了。太祖試探問道:「我百年之後,位傳給你如何?」

趙光義一聽,連忙起身推辭:「使不得,使不得,我有何德能……」由於心虛,趙光義不自主地一邊擺手,一邊身子向後退。燭光之下,影子映在窗戶紙上──這就是傳說中的「燭影斧聲」之「燭影」。

太祖又忍不住悲涼地說了一句:「你即位了,可要善待我的家人啊!」

「那是自然!」趙光義此言一出,自己也嚇了一跳,這是他太心虛、太害怕、太緊張,一時失口了,馬上改口,避席後退,「不不不,哪能呢?我無德無能,哥哥還是另選吧,另選吧。」

太祖淒涼地笑了,隨手用玉斧咚咚地敲擊──這就是傳說中的「燭影斧聲」之「斧聲」。

驚慌失措的趙光義藉機告退,匆匆離開皇宮。太祖的身體也頂不住了。

不是像《史書》掩蓋說的太祖一人過夜的,都到了道士預言的臨終的時候,怎麼可能自己單獨酣睡?他急忙叫來宋皇后,安排後事;其間幾次吐血,比第一次中毒還重。宋皇后要找太醫被太祖制止。太祖囑咐說:「晉王前幾天給我下毒了,治不好了。他現在勢力太大了,篡位只能由他去了。我死之後,你切不可把我今天的話告訴任何人,以免留下殺身之禍。現在德昭、德芳還不到而立之年,還沒有實力,絕對不能告訴他們我被毒死的事,一旦他們有一絲流露,都會被晉王滅口。為了你們能保全,我也沒有在晉王面前流露。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機會……就當這是我前世的冤孽業債吧。」

皇后哭罷,請太祖密立遺詔,作為憑證。太祖斷續說:「立遺詔何用?咱現在不知道身邊誰是晉王的人,你一旦讓人拿紙筆,就會走漏風聲,必然無法保全你們。」

太祖知道這位20多歲的新皇后,表面柔弱,卻有剛烈的一面,他知道皇后一定會說出真相,讓她永遠不說,不過是拖延時間,多一分保全的希望。

(未完,待續)

下一篇目錄:

從古今天象看正法修煉的延續(6)
──燭影伴斧聲,千古看真容(下)
6. 皇后力搏,卻入羅網
7. 坐穩皇位,連下毒手
8. 皇嫂之喪,喪心病狂
9. 節外生枝惡做絕,惡報六世子孫絕
10. 沉重的警醒,光輝的借鑑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