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法 才能走好修煉路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我是修煉了二十年的大陸大法弟子,我想與大家交流一年來的修煉經歷。

這一年中,我遇到一些魔難,每遇到一個關時,都是我的心放不下而苦惱,陷在人中,用人的理想著怎麼解決,越想越亂、越鬧心,問題還是解決不了,往往這時拿起《轉法輪》背法時,神奇的是,背的這一段正好就是針對我的問題說的,正好是我要過的關。反覆學師父的講法,豁然開朗,真正做到把心放下後,自然就知道怎麼解決我遇到的問題了。這時我有一種溶於法中的感覺。

一、背法修心過難關

我於二零一六年九月一日開始正式背《轉法輪》。原來也背過,覺得很難,沒背幾天就放棄了。但隨著修煉的深入,也越來越認識到這個法這麼好,能指導我們修煉圓滿,我為甚麼不能把他背下來呢?為甚麼不能把法記到腦子裏來更好的指導我修煉呢?所以這次是在同修的建議下開始下決心背法,當時的想法是:不管多難我都要把法背下去。

剛開始背法時,每天不求數量,只是要求自己把當天學的法理解後記住,所以就反覆讀、反覆背,經過讀、背師父的每一句、每一段講法,我感悟很深,認為自己很多時候遇到事情或過不去關時,是把師父的法給忘了,師父在《轉法輪》中清清楚楚的寫出來了,我們平時學法時看了沒有深刻體會。

背法深刻體會了甚麼是修煉?心性是甚麼?心性包括了哪幾個方面?為甚麼要向內找、向內修心?師父在法中說的清清楚楚。所以我們遇到的魔難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在考驗我們修煉的是否紮實,看書、學法只是走形式還是真正悟到了師父的法理?我們在常人中修煉,遇到問題時是用人的觀念、還是按照法的要求在對待?是否捨棄了各種慾望、執著心?是否真正做到了忍?心性是否在法要求我們的位置上?我們修煉是要人中的舒服、享受還是要能吃苦等等。從背法中我也知道了師父怎麼給我們演化的功(自己所在層次的理解),師父傳給我們宇宙大法,而師父甚麼都不要弟子的,只看我們這顆修煉的心啊!我越來越體會到師父太慈悲了。

現在社會上很多年輕人都很浮躁,總想著通過甚麼方式多掙錢、享樂,不想吃苦,沒有責任感。我擔心孩子隨著世風日下而沾染不良習性,以前也跟孩子交流過這個問題,但感覺常人社會各種誘惑太多,擔心孩子涉世之初把握不住而隨波逐流,以至於這種擔心都成了心病了。

正好背到師父的這一段講法:「年輕人就更不容易把握自己,你看他平時挺好,在常人社會中沒有甚麼本事的時候,他名利心很淡。一旦出人頭地的時候,往往就容易受名利干擾,他覺的在有生之年還有很長的路,還想要奔奔,奮鬥一番,達到一個常人的甚麼目標。所以一旦出了功能,有了本事的時候,在常人社會中往往他就把它作為一種追求個人目標的手段了。那麼就不行了,也就不允許這樣用了,越用這個功越少,最後也是啥都沒有了。」[1]背到這一段時我一下就明白了年輕人在常人的大染缸中不注意自己的修為就容易隨波逐流,我與其擔心,不如讓孩子多學法,只要腦中裝了大法,按照大法法理要求做人、做事,就不會擔心孩子學壞了。所以每次孩子回家就找時間與孩子學法交流(孩子在外地工作),並切磋學法的體會,跟孩子說只有多學法,按照大法的要求規範自己的言行,對工作要踏踏實實、任勞任怨,對人要坦誠相待,這樣做才能在常人的大染缸中潔身自好,甚麼都是身外之物,把求名、利心放下才能不受誘惑,才能做好。孩子也贊同我的說法,在現實社會中要按照大法真、善、忍的法理規範自己的行為,只有這樣,心裏才最坦蕩。

通過跟孩子一起學法、交流,我也不糾結了,把心放下了。

我原來一直希望孩子各方面都應該是順利的,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在這一年時間裏孩子遇到了有生以來比較大的魔難,這一下我心裏就放不下了,完全陷在事件中,心和情緒隨著事情的變化而上下波動,完全是人的狀態,陷在人中不能自拔,對孩子的情放不下,不能想,一想就覺得孩子處在魔難中好苦,就難過的掉淚,那一段時間情緒非常低落,感覺內心很脆弱,覺得好難啊。

在痛苦的過程中,我背師父的講法,我一下明白了,我想:孩子有他的人生,有他要走的路,有他要經歷的魔難,完全不是我希望的那樣所謂的順順利利(人的觀念)。反而是我對孩子用情太深了,舊勢力利用孩子的魔難來魔我,用這種形式叫我過不好日子,我這麼為他痛苦,他的魔難並沒有因為我為他的痛苦而減輕或消失,魔難還是得他去經歷,舊勢力就讓我陷在孩子的魔難中無法修煉,最後掉下去,我被舊勢力利用了而不自知,好危險,如果不是深刻領悟師父的講法,我沒法從魔難中解脫出來。

明白法理後,我不陷在事件中,跳出這個層次反觀事情的過程,按照法的要求向內找自己,找到了我的執著心:親情、利益之心、爭鬥心等等沒放下,我也跟孩子和家人說了要用法理歸正我們自己的言行。我們只有跳出人的層次來,順其自然,不再糾結事件中,這樣我們才能有個清醒的認識,才能不被事情左右。

我們一家人又學師父講法,隨著我們把心放下的時候,原來我們認為很難的事情,現在感覺事情變小了,也不那麼鬧心了,也不是甚麼過不去的關了。

事後我反思自己,為甚麼放不下對孩子的情呢?是因為我們看不到事情的緣由,我們都陷在了人的觀念中,用人的理去想問題,那當然越想越執著,越執著陷的越深,鑽牛角尖了拔不出來了,我們忘了自己是修煉人,把事情看大了,所以我們就陷在難中過不去;當我們用師父的法理去歸正自己後,放下了人的觀念,我們內心變得強大了,就能坦然面對遇到的難,心也平靜了很多,我感覺我在大法的指導下、師父的點悟下從魔難中走出來了,蛻了一層人的殼。我深刻體會:如果此生不是遇到大法,我們會在人中活得很苦,也不知道我們還會怎樣?我和我的家人能遇到這麼好的大法、我很幸運,也很幸福。

二、在過親情關中修出慈悲心,真正做到忍

今年三月份以來,母親住在我家。母親七十六歲,是一個甚麼事都比較隨自己意願做、而且個性很強的人,稍有不順心就不高興,也不說為甚麼就莫名其妙的生氣了,不說話了,搞得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往往是這次問題沒平復,下一個問題又來了,沒幾天順的。

母親情緒不好我又很在意,又不敢說母親,也不想問,怕她更氣。我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常常自己生悶氣,有時氣的哭,強忍著不發火,但心裏想不通,吃不下、睡不著的,體重也減輕了很多。我也知道這是舊勢力利用母親來魔我來了,讓我過不好日子,看我的心怎麼動,讓我過關,但我就是苦惱,我憋了很長時間不知道怎麼辦?

一次與同修學完法後跟同修說了我的困惑,同修說:「你這是強忍,是含淚而忍,不是真正的忍。我遇到的事比你的還大、還難,只要把自己當成真正的修煉人,把遇到的事當成要過的關,不要繞開,勇於面對,把心放下,多學法,沒有過不去的。」然後同修給我講了她經歷的一些魔難,確實很大、很難,但在師父法的指導下修過來了,同修說:「我要不是修了大法,我是走不過來的。」同修的一番話給了我過關的信心,我想:不管怎麼樣,我都要做好,把心放下學法。

學了師父的講法,我向內找自己,為甚麼沒做到忍,因為我心裏沒放下、動心了,太在意自己的感受了,自己受不得委屈。母親想讓我順著她,我為甚麼就不能像師父說的那樣樂呵呵的對待呢?母親的表現不正好是我的一面鏡子嗎!也讓我看到了我的不足,沒有做到師父說的忍,母親含辛茹苦把我們帶大,操持家,現在那麼大年紀了,我怎麼就不能讓著她呢!怎麼就不能慈悲的對她呢!

師父法中說的很清楚了,我要做師父的真修弟子,再難的關我也要過。這樣思想通了,感覺包袱放下了,甚麼事也不計較了,遇到不順心的事也不放在心上,遇事跟母親商量,樂呵呵的對待母親,這樣做了之後,我和母親之間沒有矛盾了,母親好像也不那麼固執了,我也不氣了,心情也好了。感謝師父,感謝大法,感謝同修。

三、在做事中修自己

在給同修裝電腦系統過程中遇到各種情況,有時很考驗我的心性。

有同修在使用電腦時不愛惜,又有同修不太懂電腦亂操作,造成電腦出現各種問題需要重新裝系統,裝系統順利時還好,有幾次電腦在裝的過程中出現我沒遇到過的問題時,我用我能想的一些方法嘗試還是解決不了時,我的怨恨心就出來了,就想用電腦的同修狀態不好啦!對電腦不愛惜啦!亂操作啦!把好好的電腦造成這樣,算了,裝不好不裝了,同修自己負責,然後把電腦收起來放那兒準備還給同修。每當這時我就想:我把電腦還給同修,同修怎麼辦?還是沒法用啊!我好像是懂一點電腦知識,這不是學了大法後師父賦予我的嗎!師父給我開智開慧的呀!憑我自身有甚麼能力呢?我怎麼把這些當成麻煩呢?我有甚麼資格敢放棄解決電腦問題呢?我修煉不就是在遇到各種事情中修掉自己的各種心嗎?這不正好是我修煉提高的機會嗎?再說同修不是沒接觸過電腦嗎!可能不小心誤操作了,但也不是有意的,同修心裏也很著急,也急著要用電腦呢!我只能無條件的給同修把電腦裝好,不能耽誤同修。接著我又向內找自己有怨恨心、急躁心、怕麻煩的心、懶惰心等執著心,然後我就求師父或靜心學法,一會兒再拿出電腦重裝時就有比較可行的方法指導我把電腦很順利的裝好,所以在我這兒體現出大法無所不能。

我地有同修打印機出現故障找到我時,我上門檢查後解決了,沒多長時間又不行了,我又去看,是我沒遇到的故障,試著修了一下,沒解決,就放下了,叫找懂技術的同修解決,但同修太忙沒時間,我當時想:我也不知道怎麼修了,那就放著吧。但轉念又一想,做資料的同修心裏很急,她們不是為自己做甚麼,是為了眾生得救在做呀!我看到同修為救人急迫的心,我就想,還是想辦法解決吧!就問用過這型號打印機的同修或上網查找解決辦法,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上門,盡力解決。在修打印機的過程中看到打印同修修煉狀態不好時,與同修在法上切磋交流,鼓勵同修多學法,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好再做事。

師父正法到最後時刻,我距離大法的要求還差的很遠,但我不氣餒,我要珍惜這修煉機緣,做師父的真修弟子,多學法,抓緊時間實修,跟上正法進程,跟隨師父回家。

個人修煉層次有限,不足之處,請同修慈悲指正。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