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樁「退學費」的往事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我和丈夫是一所私立英語培訓學校的創辦者,在我所在的城市開辦小學生英語培訓學校已有十五、六年了,由於我很敬業,教學認真負責,全身心投入到英語課外培訓授課與管理中,使得我們的學校深受學生、家長們的認可,讚譽有加,在本地區小有名氣。

學校沒有像別的培訓學校那樣花錢做廣告宣傳,僅憑學生家長們做活傳媒,歷年招生都生源不斷,學校也在不斷發展。我認為,我的成功是和我的爸媽修煉法輪功對我們影響至深分不開。

舉個例子吧。那是一件六年前的事了。我的爸媽都是修煉法輪功將近二十年的老大法弟子,多年來和我們一家住在一起。他們每天堅持學法煉功,按大法「真、善、忍」標準努力做個好人,平時經常給我全家講述法輪功教人修心向善,做好人的道理,對我們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按照大法的說法,這也是「講真相」吧!

有一天晚上,我和丈夫幾乎一夜未睡,為英語培訓學校的生源關鍵時刻面臨流失而苦惱。早上,爸爸煉完功後,在客廳見到女婿的情緒不對,就詢問原因,丈夫就向爸爸訴說我們辦學的苦衷:本地另有一所在市裏頗有名氣的外國語學校,讀培訓學校的小學畢業生大多都希望自己能考取這所外國語學校。該校歷年招生均從本市各小學挑選英語成績優異者。因此本市多所英語培訓學校,都開辦了考前「衝刺班」,為想考取該所外國語學校的學生進行課外培訓。

我校也開辦了「衝刺班」,由我親自帶班,由於要精益求精,保證質量,「衝刺班」學生不能多招,每年只帶一個班。為了能提升培訓學生考取外國語學校的名額比例,使學校贏得好名聲,我帶衝刺班很負責任,不辭辛苦。「衝刺班」人數僅定為二十來人,他們是從整個參加培訓的應屆畢業班學生中,通過嚴格考試後優選上來的尖子生。

在招收「衝刺班」學生時,學校與學生家長簽訂協議前,已張貼告示:請家長在讓孩子加入「衝刺班」前要慎重考慮後再交款;一旦簽訂好協議,交款後一律不予退款。

就在「衝刺班」即將開課的前兩天,有五位已經簽訂了協議、交了款的學生家長先後以各種理由,找到學校要求退款,真實原因是他們五位家長商定好了到那所外國語學校的一位老師家中去參加英語補課培訓,認為那樣小孩考取外國語學校更有把握,於是想毀約、退款。

丈夫對爸爸說:「如果退款,一則學校利益遭受到損失,每個參加衝刺班的學生全年二個學期的學費是二千多元,五個學生就是一萬多元;二則,一旦退款,直接影響學校的聲譽,影響今後的招生工作;三則,這五位退款的學生都是我從小學二年級親自帶上來,耗盡心血教了四年的學生,他們報考我校衝刺班的成績均在前十名,都是很有希望能考取外國語學校,為學校爭得名譽的優秀學生。在這最後一年即將出成果之際,多年的心血毀於一旦,心有不甘。」

爸爸聽完丈夫訴說,說了下述一段話:那五位家長背信棄義,毀約退學費,這種行為是很不對的。但是,你們作為教師,為人師表,就高姿態對待此事吧,不要陷在煩惱的事件中看問題。儘管從表面上看,你們在招生方面受到了影響,在利益上受到了傷害,但是只要你們按照真、善、忍標準努力去做,認真做好培訓教學工作,在教學授課中盡職盡責,像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善待、關愛學生,對待傷害過自己的人以德報怨,善待他們,不與他們計較利益得失,將該退的學費款全部退給他們,如能這樣做了,你們今後的教學之路會越走越寬,會做強、做大。而且傷害了你們的那些家長,他們將會把最珍貴的德給你們補償,因為宇宙的特性真、善、忍制約著這一切。地上的一切都是高級生命操控著,善惡有報是天理;三尺頭上有神靈,高級生命專門呵護著好人。

我們向來敬重身為大法弟子的爸爸媽媽,平時在爸媽言傳身教的影響下,我們明白重德修善對人生的重要性,所以聽了爸爸的勸告,心結解開了。我們將那一萬多元學費無條件全部退還給那五位學生家長,再從未考取「衝刺班」的學生中選了五位學生替補進來,並且對這些學生愈加精心授課、加倍付出心血。

結果在報考外國語學校時,我校的學生考取率高達百分之七十。而那五位退款到外國語學校老師家培訓的學生只有一位考取,只佔錄取率百分之二十。其中有一位沒考取外國語學校的學生家長找到我談心,表示她追悔莫及,不該聽別的家長煽動退款去外面學,弄得小孩失去了考取外國語學校的機會。

多年來,我們全家都一直支持父母修煉法輪功,並經常誠心念「法輪大法好」,全家人早就順天意做了「三退」;在父親勸親友 「三退」時,我也會幫著勸說;父親到學校辦公室給教師發送真相檯曆時,我也會當面讚許檯曆製作精美……所以大法恩賜予我們,給予了我們福報,使我全家身體健康、事業有成。

因敬重大法而受益的故事在我家還有很多,這件「退學費往事」更凸顯了法輪大法給我的事業、給我的全家帶來的福益。我們全家感恩於大法、感恩於大法師父。我想通過這件「退學費」往事,將我全家深受大法恩賜之福報與廣大世人分享,希望更多有緣人能像我家一樣, 沐浴到大法的浩蕩洪恩!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