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背法中堅定信師信法的心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七年七月一日】我想和大家分享最近背法的體會。

同化大法,溶於法中,信師信法,這是我對自己的基本要求。學法前,也經常提醒自己要全身心的無條件同化大法,可是,我在前幾天背法時,才突然警覺到自己信師信法的心原來那麼脆弱。

以前多次想過背法,但是都半途而廢,這次營救平台有同修提議背法,我又鼓起勇氣背法,心想正法都快結束了,再不背再也沒有機會了。這次我不給自己規定一天要背多少的目標,唯一的目標就是堅持背到最後一頁最後一個字,而且不許自己只是表面文字背一背,同時也要修正以前不求甚解的學法心態,更用心去理解師父每段法的內涵。

可能有人會問,得法十幾年的弟子,天天學法,怎麼會不求甚解?例如,以前每次學法讀到「遙視功能」、「宿命通」、「玄關設位」等等這些現象時,我雖然是讀過去了卻仍不懂,心中還是完全沒有概念。舉個例子說吧,師父講到「遙視功能」時說:「就在這當口上,將要突破還沒有完全突破的時候,天目就會發生一種變化:看物體都不存在了,看人也沒了,牆也沒了,甚麼都沒了,物質不存在了。就是說在這個特定空間中,再縱深看下去的時候,會發現人沒有了,只有一面鏡子立在你這個空間場的範圍之內。而這面鏡子在你的空間場和你的整個空間場一般大,所以它在裏面翻來翻去的時候,就無處照不到。」[1]背法時,因為要反覆讀,原來不懂的有大半也懂了,到後來雖然還是沒有很清楚的概念,但是我知道了那是特定空間中眼睛看到的,不是我這個由分子構成的眼睛看到的,但是師父是給不同層次,身體帶著不同神通的生命講法,該懂的時候,自然就會懂。通過背法後,本來排斥學的段落,我反而變的特別喜歡學。

不過,背法幾個月下來,有一天背著背著,我突然發現,我怎麼有意無意會對師父的某些講法用常人那套理論批評或抱怨了呢?通常是碰到難理解的、難背的,或者習慣用語和師父不一樣,自己念起來不順暢,就對師父用字遣詞有意見。只是以往通常為了繼續背法,而忽略了敬師敬法和信師信法的嚴肅性。

其實也就是在一瞬間,我抓到了那個很壞的思想,我告訴它:我終於發現你了!然後對它說:你也太壞了吧!我師父講的法,你也有意見喔!我不聽你的,你是誰啊!你那套東西是人的理,我要學的是我師父教的人成神的理!

原來,多年以來,我就毫無覺察的讓這個自以為是的思想業,在那邊對師父的法指指點點、大肆批評,在我思想中作怪。

原來,我每次背法思想業就讓我打瞌睡,這次我也學著同修在明慧網上講的做法,我就不去躺著睡覺,即使犯睏中,趴下去了,也起來再背,或者在家裏邊走邊背,這一次,我一定要把背不起來的法背起來,即使兩、三天都還背同一段法也照背,我不會再像從前那樣自我安慰:下次再背。

原來思想業也會加強我平常愛挑毛病的執著,被帶動著一起跟著它批評、質疑師父的法:這句話應該怎麼用,這個字為甚麼這樣用,那樣用。而且思想業很狡猾,它有時候還會誇讚師父講的法真好,把常人中那套理論,對師父講的法這樣看,那樣看,我就這樣一步一步跟著它走。有時候,還認為自己只是好心給師父一點「建議」。

背法時我理解到,師父說過每個字後面都有層層層層的佛道神,其實也是層層層層為宇宙大法護衛把關的守衛者,背法就得克服自身的人的東西,熬過重重難關。

既然找到了這個隱藏在思想中的壞東西,我一方面發正念清除它,一方面決定熟背《轉法輪》第六講中的《主意識要強》,還有《轉法輪卷二》中的〈佛性〉。這兩篇法我從前也背過多次,這次再拿出來背,我希望自己不要再被自以為是的壞思想牽著鼻子走而不自知,也不要再被這些壞思想左右跟著罵師父、罵大法,口說信師信法,心裏根本沒有百分之百堅信。

再次學《轉法輪》〈主意識要強〉,才深刻認識到甚麼是主意識要強,師父開示:「大家知道,修煉跟不上,那人心就會浮起來,表現上大家都會看到。那人心中各種各樣人的想法,各種各樣的思想來源,都會對你進行干擾。你的思想無論符合了哪一類生命狀態,哪一類生命馬上就起作用。因為這個宇宙的複雜成度,那是人的語言無法形容的,太複雜了。」[2]我的認識是,有另一個生命隨時要對自己下手,一抓到機會就要冒充自己,最終目地還是不讓大法弟子修成。

現在我更應該覺的自豪,我是全宇宙最幸運最幸福的生命,因為師父在《論語》中都說了:「大法是創世主的智慧。他是開天闢地、造化宇宙的根本,內涵洪微至極,在不同的天體層次中有不同的展現。」[3]

師父給了宇宙各界眾生這麼大的法,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珍惜。

最後我要叩謝師父!感謝您給我機會讓我找到真正的自己。我希望自己在不斷背法中再去掉執著和人心,抓緊有限的時間學好法洗淨並重塑自己,跟隨您重回天堂!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修煉心得,如有不在法上之處,請慈悲指正。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2] 李洪志師父著作:《各地講法十一》〈大法弟子必須學法〉
[3] 李洪志師父著作:《精進要旨》〈論語〉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