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中的樂舞(上)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七年七月十日】

一、探源

「樂」是中華文化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部份。據上古文獻記載,中華文明誕生之初,便伴隨著禮樂教化,它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貫穿著中華文明的始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麼「樂」是指甚麼呢?在古時候,「樂」並不是指我們今天這種狹義的音樂,而是包含了詩詞、音樂、舞蹈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內涵博大精深。

比如我們現在知道,中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是《詩經》,其中所流傳下來的都是古體詩,共三百多首。其實在上古時,《詩經》中的詩全部是用來歌唱、演奏的,這與宋詞與元曲等一樣。其實這些不只是用來歌唱的,它們往往還配有舞蹈,可以載歌載舞。比如演奏《周頌﹒維清》時,一般都要跳「象舞」這種舞蹈。只是曲調與舞蹈都在歷史中失傳了,現在流傳下來的只剩下這些文字詩詞了。

不只是中國,在西方文明的搖籃──古希臘文明中,也是詩歌、音樂、舞蹈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詩歌誕生的同時,其曲調便產生了,遊吟詩人們邊彈奏邊吟唱著,同時舞蹈也相伴而生。

《毛詩序》是古人為《詩經》作的序,裏面有一句話這樣說道:情感在心中生成、激盪,情不自禁,便會通過言語表達出來;如果言語還不足以表達情感時,便會發出嗟嘆;當嗟嘆也不足以表達情感時,就會拖長腔調歌唱起來;當歌唱還不足以表達出情感時,就會手舞足蹈地翩翩起舞。[1]

這句話說出了詩歌、音樂、舞蹈的相互關係。古時候詩詞、音樂、舞蹈,這三者一體,詩中有樂,樂中有舞,舞中有詩,三者合而為一,統稱為「樂」,或稱為「樂舞」,這是古樂所包含的範圍,也是本文所要探討的。

要想真正了解一件事物,必先探尋它的源頭。那麼最早的「樂」是甚麼時候誕生的?

這個問題目前已無法考證,只知道在遙遠的史前文明時期就有了樂。

我們中華民族,是本次人類文明中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起源於五帝時期,以黃帝為始祖。但根據上古文獻記載,在黃帝之前,還存在著三皇時期,歷經過數量眾多的遠古帝王所統治的時代,這些都歸屬於史前文明時期。

古人曾將所能知道的史前文明,根據時間順序劃分為「十紀」。《春秋緯》記載:從遠古的泰皇氏時期開始,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經歷了十紀,跨越了三百二十六萬七千年。

可能每一紀都是一次人類文明的輪迴。現在地球上陸續發現一些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年前的文明遺蹟與化石,難倒了考古學家們,還有在一萬多年前毀滅的高度發達的姆大陸、亞特蘭提斯文明之謎……這些遠古的史前文明都曾經存在於地球上,但最終都在各種大劫難中毀滅了,經過漫長的歲月後幾乎沒有留下甚麼痕跡。但每次劫難中都有極少數人倖存下來,繁衍出下一次人類,像諾亞大洪水中倖存的諾亞一家人。他們慢慢又發展出新的文明,同時又繼承了極少量的史前文明帶入下一次文明中。像周易八卦、河圖洛書、陰陽五行等等,都是不同時期的史前文明遺產,經過歷次劫難留到現在的,所以遠超出現代科學的認識,現代人類怎麼也研究不明白。樂舞也是如此,也是從遙遠的史前文明時期流傳下來的,是史前文明的「活化石」。

1984年-2001年,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先後出土了30多支以仙鶴尺骨製成的骨笛。據考察,這些骨笛是在距今7800年-9000年間入土埋葬的。經過測試發現,這些骨笛擁有兩個八度的音域,而且在音域內半音階齊全,不僅能夠演奏傳統的五音或七聲調的樂曲,而且能夠演奏富含變化音的少數民族或外國樂曲,其音階構成非常科學、完備。這說明在8000多年前以前,中華民族就已具備了先進與完備的音樂理論知識,這遠超出我們這次人類文明的歷史。這也印證了中華樂舞在遙遠的史前文明時期就已經誕生了。

據上古文獻記載,在史前三皇時期,伏羲氏發明了瑟這種樂器,並創作了《立基》、《駕辨》等樂舞;女媧氏發明了笙簧,並統一了天下聲律,創作了《充樂》這首樂舞;神農氏發明了五弦琴,創作了《扶犁》這首樂舞;另外還有朱襄氏的五弦瑟、葛天氏的《八闋》樂舞……這些尚有記載的遠古樂舞,可能跨越了幾度人類文明,雖然早已失傳,但卻是沉澱於人類記憶深處的遠古印記。

二、內涵

「樂」擁有如此遠古的歷史,那樂是如何誕生的,其內涵與作用又是甚麼?下面就從能找到的上古文獻中,由史前時期一步步探討:

《世本﹒帝繫篇》記載:「女媧氏命令手下的娥陵氏與聖氏二人發明了「都良管」與「斑管」這兩種樂器,統一了天下的音律,並效法宇宙間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與之對應相合,創作了《充樂》這種樂舞。樂舞譜成後,化物無聲,天下萬物無不從最細微處同化大道,一切都和諧有序。」[2]

以上是《充樂》創作的背景與過程。從這則記載可以看出,女媧氏的樂舞是效法自然宇宙、對應天道運行規律創作而成的。它所產生的作用是從萬物的深層與微觀化育萬物,使一切和諧於自然,順應於天道,使天下大治。

《呂氏春秋》中記載:在史前朱襄氏治理天下的時候,經常颳風,陽氣聚集蘊結,以致陰陽失調,因而萬物凋落,果實不能成熟。於是朱襄氏的大臣士達創造出五根弦的瑟,用來演奏,以引來陰氣,安定天下眾生。[3]

又記載:遠古陰康氏治理天下的時候,陰氣過盛,聚集凝滯,陽氣阻塞,不按照正常的規律運行,以致人民精氣抑鬱而不舒暢,筋骨蜷縮而不健康,於是陰康氏創作舞蹈來加以疏通引導。[4]

根據以上兩則記載可以看出,遠古時期,在陰陽不調,萬物偏離大道,自然法則被破壞的情況下,便創作了樂舞,以平衡陰陽,疏通引導萬物,使自然回歸和諧狀態,使天下重歸於大道。

可見在遠古時期,樂舞具備著超自然能量,到了這次中華文明的五帝時期,樂舞中的這種神奇能量仍然非常明顯。

黃帝時期創作了大型樂舞《雲門大卷》,用來祭天。黃帝的《雲門大卷》與堯帝的《大咸》、舜帝的《大韶》、大禹的《大夏》、商湯的《大濩》、周武的《大武》是上古有名的六首樂舞,《周禮》中稱其為「六代樂舞」。周代的貴族子弟到了一定年紀都必須要學習這六首樂舞,是必修課,不然他們無法踏入社會。周朝時還專門設置了「大司樂」這個國家級的大型教育機構來教授這些樂舞。六代樂舞都是用來祭祀的,《雲門大卷》祭天、《大咸》祭地、《大韶》祭四望、《大夏》祭山川、《大濩》享先妣、《大武》享先祖。[5]

黃帝還創作了上古神曲《華胥引》與《清角》。據說黃帝夢中神遊了伏羲氏出生的故鄉──華胥神國後,悟得治國養身的大道,經過28年的努力,將天下治理成了半人半神的國度,便創作了《華胥引》以紀念,這是《華胥引》的來歷。

《韓非子》記載:黃帝在西泰山召開了一次神鬼大會,他乘坐著六條龍拉的像車,車子左右各站立著一隻畢方神鳥,風伯作法為他清掃道路,雨師降下甘露來洗塵,虎狼在前面開路,鬼神在後面保駕,騰蛇伏在地上以示恭敬,鳳凰在上空盤旋為他遮擋驕陽。黃帝召集這次鬼神大會後,便創作了《清角》以示紀念,這是《清角》的來歷。據說《清角》能夠溝通天地,號令鬼神,演奏時能引來仙鶴與鳳凰,遮天蔽日,翱翔飛舞。[6]

史書中記載,春秋時,晉平公強令師曠彈奏《清角》,以致招來狂風大作,刮飛了廊上的瓦片,使得晉國大旱三年,赤地千里。所以《清角》是不能隨便演奏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夠享用的,其背後蘊含的力量太過於強大,若非大德之士,一般人駕馭不了,會帶來災禍。

以上是黃帝之樂,接著我們再看看五帝時的其它樂舞。

《呂氏春秋》中記載:帝嚳在位時,命令咸黑創作了《九招》、《六列》、《六英》這幾首樂舞。又有一個名叫倕的人,發明了各種樂器。帝嚳便令人以這些樂器演奏,表演這些樂舞,竟引得鳳凰、天雞等神鳥飛來,跟隨著翩躚起舞。帝嚳大喜,便用這些樂舞來祭天,讚頌天帝之德。[7]

《呂氏春秋》中還記載:堯帝時,任命質為樂官,質效仿大自然山林溪谷的聲音,創作了《大章》樂舞。《大章》又名《大咸》,是上面提到的六代樂舞之一,用來祭地。在演奏這首樂舞的時候,百獸都會隨之起舞,自然萬物都會和諧相處。[8]

另外《尚書﹒皋陶謨》與《帝王世紀》等古籍中都記載著這件事:舜令人創作了《大韶》這首樂舞。《大韶》也是六代樂舞之一,據說《大韶》共有九章,也稱《九韶》、《簫韶》。舜令人演奏《大韶》樂舞,九章演完後,有鳳凰前來朝拜、起舞,百獸也都跟著起舞。[9]

過了近兩千年後,孔子在齊國時有幸欣賞了《大韶》樂舞。欣賞完畢後竟然心曠神癡,口不知味,整整三個月嘗不出肉的滋味來,便感歎道:「沒想到樂竟然能達到如此高妙的境界啊!」這就是《論語》中記載的「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所以孔子評價說:「《大韶》之樂,盡善盡美啊!」[10]這也是盡善盡美成語的來源。

可見五帝時期,樂舞所蘊含的力量仍然非常強大,能夠直接展現神跡,可以號令鬼神,能夠引起大自然的共鳴,召來仙禽異獸,使百獸聞聲起舞,使天下和諧安寧。

其實樂舞所展現出的神跡,在歷史的發展中一直都存在著,直到現在。只是越到後面,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隨著人類不斷被慾望與執著所束縛,精神能量越來越退化,這種神跡的展現便越來越隱蔽了,不再像遠古時表現得那麼直接與強烈。但只要用心去發掘,還是能感應到那掩埋在樂背後深處的遠古神力……

三、奇效

在這一章中,讓我們去發掘掩埋在樂背後深處的遠古神力。

當植物邂逅音樂

1950年,英國生物學家朱瑞安﹒赫胥黎到印度坦米爾省拜訪安拿馬來(Annamalai)大學的植物系主任辛格(T.C. Singh)博士,得知辛格博士在用顯微鏡觀察秋水草(Hydrilla Verticillata)的活細胞質流動。赫胥黎因此談到或許可以藉此觀察植物是否會受聲音的影響。

辛格的助手波尼亞(Stella Ponniah)是一位精通於小提琴的女子,後來辛格指示她在靠近秋水草的地方拉琴。結果發現秋水草的細胞質流速度加快了。辛格又想到在印度的南方有一種名為「拉加」的祈禱歌曲,其曲調會使聽者產生虔誠的情緒,因而他請波尼亞演奏「拉加」的旋律給含羞草聽。兩星期後,發現含羞草的單元面積內氣孔數目增加了66%,表皮壁變厚,柵欄層的細胞甚至擴大了一半。

之後辛格又請安拿馬來音樂學院的講師庫瑪莉(Gouri Kumari)演奏拉加曲給鳳仙花屬植物聽,每天演奏25分鐘,到了第五週,受試的鳳仙開始明顯超越未聽音樂的那一組,統計結果顯示,葉片平均多生72%,高度多出20%。

接著辛格又用各個種類的植物做了多次實驗,實驗結果在比哈省的農業學院雜誌上發表,辛格肯定的表示:和諧的音樂會促進植物的生長、開發、結果、結子。

實驗有了成果,辛格就試著提高農作物產量。1960至1963年間,他在邦蒂治理區(Pondicherry)和坦米爾省七個村子裏實驗,藉由擴音器播放的音樂,使得收成比平時多出25%~60%。

到了50年代末的時候,美國伊利諾州有個叫喬﹒史密斯的植物學家用玉米與大豆做實驗,在溫度、濕度等條件都相同的溫室裏分別播上相同的種子。給其中一部份播放美國作曲家格甚文的《藍色狂想曲》,而另一部份甚麼音樂也不播放。最後發現,「聽」過樂曲的籽苗比其它未「聽」樂曲的籽苗提前兩個星期萌發,而且前者的莖幹要粗壯得多。史密斯很出乎意料,後來他繼續對一片雜交玉米試驗地播放古典樂曲,一直從播種到收穫都未間斷。結果又驚奇的發現,這塊試驗地比同樣大小的未「聽」過音樂的試驗地,多收了 700多公斤玉米。他還驚喜地發現,「聽」音樂長大的玉米長得更快,顆粒大小勻稱,並且成熟得更早。

美國史丹佛大學也曾做過一個實驗:讓植物聆聽不同的音樂,聽古典樂的那一組,植物生長得相當茂盛,而且神奇的是,植物會朝著音樂來源的方向生長,植物以60度角的姿態傾向於音樂來源的方向。

十多年前,位於意大利西北部的塔斯卡尼(Tuscany)有一座名為法拉奇娜天堂(Paradisa di Fracina)的葡萄園。葡萄園主人名叫奇紐齊(Carlo Cignozzi),他原本是律師,剛剛轉行種葡萄,沒有甚麼經驗。熱愛音樂的奇紐齊發現他演奏的手風琴曲能夠讓葡萄樹長得更快,於是便長期在園內播放古典音樂,結果發現這些「聽」音樂長大的葡萄樹果實豐碩、顆粒大、蟲害少。

給葡萄聽音樂,剛開始時,一些當地人認為奇紐齊的腦筋有問題。但奇紐齊堅持了三年,天天給葡萄樹聽古典音樂。三年後他種的葡萄樹都結果了,結出的果實又大又好,所釀出的酒,比當地最有經驗的釀酒老手釀出的味道都要好,於是才得到了大家的公認。

古典音樂讓奇紐齊種出大又好的葡萄的消息很快傳開了。聽到這消息,弗羅倫斯大學(University of Florence)的研究人員便從2006年開始在這個二十四英畝的莊園進行調查,以了解音樂對植物生長的影響。該大學的曼庫索教授表示,目前尚沒有定論,但聽音樂的葡萄樹或盆栽確實都長得比較高,而不聽音樂的長得慢;並且聽音樂的葡萄樹葉子的覆蓋面確實比不聽音樂的要大。

隨著音樂對植物的這些神奇影響的傳播,美國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的《流言終結者》節目,在2004年也做了為期兩個月的實驗,以證明與植物交流或播放音樂利於植物生長是否是謠言。

他們製造了7個條件相同的溫室種植豌豆,有的播放音樂,有的與植物交流,有的甚麼聲音也沒有。兩個月後,他們發現所有播放音樂溫室的豌豆確實比其它溫室的豌豆都長得好,最後得出結論:對植物交流或播放音樂有利於植物生長,是有可能的。

隨著這些神奇事例的傳播,近些年來,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股「給植物聽古典音樂」的熱潮,很多綠色生態農場紛紛建立,大量種植栽培戶紛紛效仿給植物聽古典音樂,也都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如日本兵庫縣的豐崗中央蔬菜市場給香蕉聽莫扎特的音樂,結果開發出一種更香甜的「莫扎特香蕉」,並得到大家的認可。試吃者都表示「莫扎特香蕉」又甜又好吃,而且顏色很漂亮……

音樂與動物相逢

在中國有一句耳熟能詳的成語,叫做「對牛彈琴」,源自東漢牟融為說服別人而講的一個故事。牛真的對高雅的音樂沒有任何反應嗎?早在戰國時期的荀子,就在他的《勸學篇》中記載道:「從前瓠巴在水邊彈瑟,潛伏在水中的魚都遊出來聆聽;伯牙在野外彈琴,正在吃草的馬群都抬起頭來靜靜聆聽。」[11]這與牟融講的完全不同。

事實證明,不光音樂對植物成長有著神奇的效果,對動物也有同樣的效果。

現在世界各地都紛紛興起在養殖場、農場給雞、牛、豬等家禽家畜聽古典音樂的風潮,這已不是甚麼新聞了。經過試驗發現,在養殖場播放輕快和諧的古典音樂,可刺激乳牛多產奶,而且產出的奶更健康、口感更好;還可以刺激母雞多生蛋;可以讓豬與牛等更健康,肉質更鮮嫩……而且還形成了一條新的產業鏈,使目前許多飯店、農場都在紛紛推出聽古典音樂長大的豬肉、牛肉、蛋類、糧食、蔬菜、水果等生態食品,價格相對昂貴,但口感與健康質量等確實比其它同類食品要好得多,這些都得到了消費者的檢驗與認可。

偶然的一次實驗,掀起了「莫扎特效應」熱潮

1993年,英國著名的《自然》期刊刊登了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弗朗西斯﹒h﹒勞捨爾和她的同事們的一項重大研究發現:聽莫扎特等古典作曲大師所創作的音樂可以增強大學生三維空間分析能力。從此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莫扎特效應」熱潮,導致莫扎特等古典音樂大師的CD唱片銷售量直線上升,經久不衰。

比如現在世界範圍內正在流行的「音樂養身」與「胎教」。現在很多母親都會在懷孕期間靜心聆聽古典音樂,相信這樣出生的嬰兒更健康、聰明、漂亮,性格更陽光。

直面高雅的音樂,法律顯得無力

中華文化中極其重視禮樂教化,禮樂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共匪亂華之前,幾千年來,不管朝代如何輪換,風雲如何突變,禮樂治世的地位從沒人撼動過。可見禮樂對人心的教化力量,以及在古人心中的地位。聆聽高雅的音樂,可以使人內心平和,安撫人的心靈;可以提升人的氣質,使人變得優雅;可以歸正人的道德,端正人的品行。

據多家報紙報導,新西蘭的第三大城市基督城(Christchurch)的城市購物中心(City Mall)和附近區域原本是犯罪事件高發區,頗讓當地商家、居民和警方頭痛。自從2009年6月,購物中心開始全天播放莫扎特等18世紀音樂家的作品以來,發現對減少暴力等犯罪事件有著驚人的效果。

據統計,2008年10月該區犯罪事件多達一週77起,到2010年10月劇減為一週2起。2008年的吸毒、酗酒相關鬧事案有16件,2010年一件都沒有發生。

基督城市中心商業協會經理朗斯戴爾表示,「民眾現在會停坐在這一區域,因為他們更有安全感了」。警方也同意古典樂改變了購物中心和附近區域的環境。由於效果顯著,除了這家購物中心,現在附近許多商家都播放古典音樂。而且除了基督城,新西蘭的奧克蘭也在採用這一措施了。[12]

曲終病不見,來去五音中

中醫的診斷手段有望、聞、問、切四種。其中聞排在第二位,是指不用見人,只聽人的說話聲音,辨別其發出的五音變化,來對應推斷其身體經絡、五臟六腑等的運行狀態,從而斷定病因,達到診病如神的效果。與此相比,甚麼懸絲診脈等都是小兒科了。

幾千年前,在中國中醫四大經典之一的《黃帝內經》中就已經論述了音樂治病的理論基礎。《黃帝內經》中記載:「人體五臟對應五音,六腑對應六律。六律又分為六陰律與六陽律,合稱為十二律呂,分別對應十二月、十二時辰、十二節(二十四節氣)、大地的十二條水經與人體十二經脈。」[13]

《黃帝內經》中還將五音分別對應於五臟、五行以及人的五種情緒[14]。可根據五音診斷病情,並且可以將五音調配成和諧的音樂,來對應調整人體五臟六腑的平衡,暢通人體的經絡循環,從而使身體回歸到和諧自然的狀態,達到治病與養身的目的。

因此元代名醫朱震亨也說道:「樂者,亦為藥也。」

不光中醫,近代興起於西方的「音樂療法」也已經流行於世界。

近代西方最先較系統介紹音樂治療疾病的著作是英國R﹒布朗的《音樂醫學》。另外奧地利醫生P﹒利希滕塔爾所著的《音樂醫學》更詳細地介紹了19世紀初在這方面的探索成果。19世紀中葉,音樂療法曾在歐洲一度風行,大規模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初用於治療傷病員的精神疾病,由於發現其效果明顯而被迅速推廣。

1944年和1946年,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和堪薩斯大學先後建立了專門的音樂治療課程來訓練專業音樂治療師。1950年,美國率先成立了音樂療法協會(NAMT)標誌著音樂治療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由此誕生了。至今為止,音樂療法已風靡全球,大量醫院、康復中心都在採用此療法,收到了顯著效果。

這些神奇的事例,雖然目前科學還解釋不通,但使人類重新在樂中發現了來自遠古的神的蹤跡。說明了「樂」中確實蘊含著不為人知的神奇力量,也印證前面所記載的那些遠古時期「樂」的神跡是值得相信的。


註﹕
[1] 《毛詩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 《世本﹒帝繫篇》:「女媧氏命娥陵氏制都良管,以一天下之音,命聖氏為斑管,合日月星辰,名曰充樂。既成,天下幽微,無不得理。」
[3] 《呂氏春秋﹒古樂篇》載: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蓄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故士達作為五弦瑟,以來陰氣,以定群生。
[4] 《呂氏春秋﹒古樂篇》載:「昔陰康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陽道壅塞,不行其序,民氣鬱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
[5] 《周禮﹒大司樂》:乃奏黃鐘,歌大呂,舞《雲門》,以祀天神。乃奏大蔟,歌應鐘,舞《咸池》,以祭地示。乃奏姑洗,歌南呂,舞《大韶》,以祀四望。乃奏蕤賓,歌函鐘,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則,歌小呂,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無射,歌夾鐘,舞《大武》,以享先祖。凡六樂者,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
[6] 《韓非子》: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太山之上,駕像車而廣蛟龍,畢方並轄,蚩尤居前,風伯掃進,雨師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凰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
[7] 《呂氏春秋》:帝嚳命咸黑作為聲歌──九招、六列、六英。有倕作為鼙鼓鐘磬吹苓管塤箎鼗椎鐘。帝嚳乃令人抃或鼓鼙擊鐘磬,吹苓展管箎。因令鳳鳥、天翟舞之。帝嚳大喜,乃以康帝德。
[8] 《呂氏春秋》:帝堯立,乃命質為樂。質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乃以麋置缶而鼓之,乃拊石擊石,以像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獸。
[9] 《尚書﹒皋陶謨》:夔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虞賓在位,群後德讓。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
《帝王世紀》:烝民乃粒,萬邦作乂,庶績咸熙,乃作《大韶》之樂,《簫韶》九成,鳳凰來儀,擊石拊石,百獸率舞。故孔子稱《韶》盡美矣,又盡善也。(《太平御覽》引)
[10] 《論語》: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11] 《荀子﹒勸學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12] 台灣《聯合報》2010年11月9日曾報導,還有其它報紙報導,不列舉。
[13] 《靈樞﹒經別》:「內有五藏,以應五音……外有六腑,以應六律。六律建陰陽諸經,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節、十二經水、十二時、十二經脈。」
[14] 《黃帝內經》: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征,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

(待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