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好職員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七年八月十七日】我是一名幼兒教師,三十八歲加入到教師的行列,現在已經從業七年。

年輕的時候,在一家銀行工作,由於當時中共迫害法輪功,單位知道我修煉,每到敏感日就會騷擾我,當時我的想法是,如果讓我在工作和大法之間做選擇,我寧可放棄工作也要修大法。後來有一年單位實施減員增效,我主動報名,離開了工作十年的單位。

之後我在家做了一段時間的家庭主婦,出去打過工,給人當出納,幹過保險……每項工作不到三個月就幹不下去了。丈夫同修說我,「你還能幹啥?」我也在不斷的思考,我到底喜歡幹甚麼,我適合幹甚麼?轉眼到了二零一零年,我三十八歲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還是喜歡和孩子在一起的,因為有了女兒,自己才從小女孩慢慢長大,主要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成長。後來經母親的朋友介紹,我到了現在的單位工作,做英文老師。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好在我有養育孩子的經驗,還有大法賦予的智慧和能力,我漸漸適應。

我當時帶小托班的孩子,在幼兒園裏,這是最累的班級,孩子小,離開父母哭鬧的很厲害,生活不能自理,說不清楚話,還有的孩子一點規矩也沒有。剛開始這份工作的時候,對孩子就是善。但後來發現行不通。一次,午睡時,一個孩子要喝水,一會兒涼了,一會兒熱了,一會兒要半杯,一會兒要一口,我往返四五次給他倒水。仔細想想這樣無原則的愛也是不對的。在以後的教育孩子上努力改變。

一次,有個剛入園的孩子,擦完鼻涕,就把鼻涕紙扔到地上,讓她撿起來,她就大哭,找媽媽。看她哭得很厲害,我說領她到外面去看看,媽媽在不在。但出去我們有個條件,不哭才行,哭就得回來。孩子聽懂了,她很想出去,於是止住了哭聲。我帶她出去,她哭,我就帶她回來,不哭再出去,幾次之後,她就理解了這個規則。她漸漸平靜,我領她出去,又玩了一會兒之後,我們回到了班級。走到之前的那塊鼻涕紙前,我和藹的跟她說:「擦鼻涕的紙我們是要扔到垃圾桶裏的,我們一起撿起來扔掉吧。」孩子很順從的把紙撿起來,扔到垃圾桶裏。

每節課上課前我看教材,琢磨怎麼教,上完課,思考哪個地方需要改。有一次,教他們手指謠,教材裏是用小手指做的,教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太小,五個指頭協調性不好,分不開,我就改用食指做。動腦筋想怎麼讓孩子愛跟著我玩。一學期下來,家長反映很好,園長也開會表揚:沒想到托班英文教的最好。

作為大法修煉者,在家做個好妻子,在外做個好職員,方方面面都得做好。

師父告訴我們:「那麼也就是說呢,不論你在哪一個領域裏,你的技能方面能夠提高那是你不斷的使自己境界提高後的表現,表現上是你在做好人、在修心,從人的角度上來講你在變成好人,由於學法內修你做的越來越好,神就會給你應有的智慧、給你靈感,讓你在學習中明白很多、讓你創造出更好的東西、讓你技術更高、讓你超越。大家想想,在人類社會中,任何一個正當的行業是不是都能夠這樣?你既在做好工作中的那一切同時你又在修你自己,你是不是就能夠提高?」[1]

我從一開始的配班老師幹到主班老師,工資也由當時的一千多漲到了兩千多。後來利用兩年的寒暑假時間學習了國際蒙台梭利協會的教師資格證書,回來被任命擔任三個園的教學總監,工資漲到了五千多。

在幾年當中,接觸了很多的孩子,發現孩子就是大人的一面鏡子。往往父母文質彬彬,孩子也很有禮貌;父母髒話連篇,孩子也罵人;父母使用暴力,孩子也喜歡打人。作為修煉人,看到孩子的問題,首先要反省的是自己。是不是我們做不好孩子才這樣。

作為一名大法修煉者,師父要求我們在家做好妻子好母親。在自己子女的教育上,開始我也是懵懵懂懂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只知道按真善忍的標準要求,不跟孩子撒謊,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做到,如果沒做到,跟孩子解釋甚麼原因,善良的女兒都能原諒我們。

孩子小的時候上車,都會有人讓座,孩子禮貌的說謝謝。每當這時,我會教育她:「看看叔叔阿姨給你讓座,是因為你小,等你長大的時候,也要給小的孩子和老爺爺老奶奶讓座的。」孩子懂事的點點頭。等她長大了,真的學會給需要座位的人讓座。現在的很多孩子上車要座位,在家,家裏人都讓著他,圍著他轉,到社會上以為也是這樣。

師父說:「有人管孩子也發火,簡直吵翻了天,你管孩子也用不著那樣,你自己不要真正動氣,你要理智一些教育孩子,才能真正的把孩子教育好。」[2]

我們在教育孩子中也時刻這樣要求自己,訓孩子都是因為孩子再這麼下去會對她未來非常不好。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洛杉磯市法會講法》
[2]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