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悟清高層法理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十六日】隨師修煉二十年,吃苦消業轉觀念,幾次車禍神跡顯,師父就在我身邊。師父替我還了幾條命,為我淨化身體,消除病業,師父為我做了無數無數。師父還經常點悟我如「出發點不對」,如「根子的問題」。一次夢中看見一個小男孩兒,坐在佛的腿上,再細看,那小孩兒不是自己嗎?那佛不正是師父嗎?我激動的哭了!師父,我與您生生世世的緣份,我要助師正法、隨師回家。

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我就百分之百信師信法。我從不認識ABC,到拿起鼠標,上網下載打印資料;從不會用電話,到學會打真相電話,並且教同修打電話勸三退。修煉中我體悟到,只要心裏裝著三字真言「真善忍」,就一定能提高心性,提高悟性。只有悟清高層法理,就一定能提高層次,得到昇華。

師父說:「師父也為你們苦惱,苦惱你們的心不去、法悟不高,苦惱你們解決了一個問題你們又造出新的問題,唉!不是批評啊,師父講的可都是法。」[1]

師父心裏急啊,對我們這些不爭氣的弟子,不離不棄苦口婆心。我們儘量讓師父少操點心,我現在用整塊時間背《轉法輪》,定點去學法小組學《轉法輪》,擠時間自學各地講法。按時整點發正念,抓緊時間煉齊五套功法,找時間聽師父講法。利用一切機緣,隨緣抓緊救人,符合常人狀態幹家務,剩餘時間才是休息。

一天背《轉法輪》第五十頁,背到「到極高層次,走出世間法修煉以後」,我悟到師父已經給我們推到最高層次,已經走出世間法修煉,立刻全身發熱,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當背到五十二頁:「有的人就非常難,他順這條通道,像一個隧道一樣,也有的像井一樣」[2],這時我真的就像在一個井裏,在井邊上往上爬,艱難的往上爬。當背到「有的感覺騎馬跑,有的在飛,有的在奔跑,有的像坐在車裏一樣往外衝」[2],這時感到師父用一隻大手一托,使我衝出三界。正如師父所言:「放下常人心 得法即是神 跳出三界外 登天乘佛身」[3]。衝出三界出世間法修煉,身體沒有輕重的感覺,飄飄的非常美妙,不可言表。真像師父所說:「破迷在高處 壯觀妙難訴」[4]。

當背完「宿命通功能」那一刻,感覺師父就在面對面教我:「只要是修煉法輪大法的,天目人人給開。可是我們以後談到的一些功能,這個就不給開了。」[2]我一邊認真的聽,生怕漏掉一個字,一邊不由自主的流著眼淚,心裏特別難受,難受甚麼呢?難受弟子不爭氣!盡讓師父操心!我一定要默默的助師正法,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我悟到我們不能把自己當個小學生來學大法!更不能像拿著小學課本來修佛法!我們是大法弟子,一定要百分之百信師信法,師父早把我們推到位。那個位在哪?肯定是三界以外,我們卻不敢去想,不敢去悟,更不敢去接受。總在人中想事,在人中打轉轉,在低層次上悟法理,這不是師父想要的,師父想要的是「高層次上的法一定要學透,知道怎麼樣去修煉。」[2]

師父說:「悟在先見在後,修心去業,本性一出方可見也。然而上士可見可不見,憑悟而圓滿。」[5]「他能悟多高就悟多高,誰悟誰得。」[2]「法只能講到這一層了,再高的得靠你自己去修才會得。」[2]「你要自己去修,自己去悟。」[2]如果我們不敢到高層次去修,不敢去悟,我們怎麼圓滿?!怎麼跟師父回家?!

一天早晨我起床有點頭暈,看到床頭櫃在轉。若把自己當常人,就會認為是不是高血壓了?是不是這個那個的。可是我馬上想到,我是大法弟子,我是修了二十年的老弟子,我已經在高層次,已經出世間法修煉。看到床頭櫃還在轉,但是它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看著它脫口而出:「真好玩!嘿,真好玩兒!」立刻頭腦清醒,症狀全無。正如師父講的:「修在自己,功在師父。」[2]真是:「這一念之差也會帶來不同的後果。」[2]只要我們悟到高層次的法理,知道自己是誰,師父就幫我們提高層次。可是你只是在低層次上修,那高層次的法理不會展現。

師父說:「而他博大精深的內涵只有修煉的人在不同的真修層次中才能體悟和展現出來,才能真正看到法是甚麼。」[6]我們身在人中,但是我們的心要隨師在方外;我們身在世俗,但是我們的心要不斷的昇華與提高。師父為我們承受了多少?我們弟子們怎麼感恩?就是我們精進的一顆實修的心!

《西遊記》第六十四回中寫到:「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正法難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我們是最最幸運的!同修們,時間緊迫使命大,悟清法理同化大法,內修內找遵師做好三件事,圓滿隨師咱回家!

以上是自己一點體悟,一是感恩師父助師正法,二是與同修交流,共同提高,不當之處,懇請同修慈悲指正。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 《二零零三年元宵節講法》
[2] 李洪志師父著作 《轉法輪》
[3] 李洪志師父詩詞 《洪吟》〈廣度眾生〉
[4] 李洪志師父詩詞 《洪吟》〈迷〉
[5] 李洪志師父著作 《精進要旨》〈為何不得見〉
[6] 李洪志師父著作 《精進要旨》《精進要旨》〈博大〉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