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修口的嚴肅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關於修口方面的交流文章已經很多了,最近發現還有兩方面的修口特別嚴肅,寫出來與同修交流。

一、談個人體會中要修口

修煉人互相交流,談個人修煉體會是正常的,但是有的同修,憑著自己的直覺和感受,信口就來。比如:同修甲遇到難解的問題,找同修乙交流。同修乙在不完全了解對方的情況下,隨口說了一句話,甲聽進去了,結果使同修甲走了很長時間的彎路。這種事情我身邊就有。

談個人對同修遇到事情的認識,先要把同修的情況了解好,再多在法上想一想,然後把自己的認識慎重的說給同修,最後一定要加一句:這是我個人的認識,不一定對,請以法為師。

還有一個情況就是,最近有同修提醒衣物上有動物圖案要清除,有很多人在學法點也不斷的在強調這個問題。修煉人要以法為師,師父在講法中從未講過清理家中的動物圖案,只講過對動物要「不殺不養」[1],講過清理家中的假氣功書。另外,師父還講大的方向要看明慧網,明慧網從來沒有要求清理家中衣物上的動物圖案,只講過清理邪黨文化的書籍等東西。

關於清理家中動物圖案,使我聯想到前段日子出現大量關於清理副元神的交流文章,師父對此還專門給我們寫了一篇經文《關於副元神一文引起的波動》,師父開示:「宇宙正法面對的複雜情況不是人能明白了的,舊勢力的安排干擾非常的嚴重,師父只是不想叫你們陷在具體紛亂中影響修煉,叫你們以最大的胸懷與慈悲面對眾生。在任何干擾下都不鑽到具體事件中攪亂自己,才能走出來,而且威德更大。」「過程中真的就有變好了的,也有最後不行的,不行了就清理掉,這種事在你們修煉過程中其實你們一直在做,師父也在給你們做。這只是無數干擾中的一點,沒甚麼了得的,你們已在最嚴重的干擾中走過來了。有的學員看到了某一點情況,那也是大法弟子慈悲救眾生的表現,也是你們在救眾生中,也是眾生各自在亂象中的正負狀態表現而已。要救眾生就不能一概而滅,要看其還有沒有救。」[2]

我個人的理解是不能鑽到某個具體事情中,家裏的動物圖案也是具體事情。而清理家中的邪黨的東西,是因為正法定下來共產邪靈是要被銷毀。對待另外空間的不好的靈體清理,師父是讓我們以發正念的形式來解決的,師父也告訴我們:「其實一切不符合大法與大法弟子正念的都是舊勢力參與造成的,包括自身不正的一切因素,這就是為甚麼我把發正念作為大法弟子的三件大事之一來做。發正念一個是對外、一個是對內,不正的誰也跑不了,只是我們對發正念的態度不同、表現不同。」[2]

有的同修把清理家中的動物圖案看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無論大小場合,看到了就嚴肅指出。我覺的這也是對待談個人認識不修口。我們能夠肯定的拿出來說的只有師父的講法。其它的必須說是自己個人體會,不一定對,請同修以法為師。

在同修整體中,大面積的推行個人的某方面的認識,這是不嚴肅的。有的同修家裏有孩子,本來已經被孩子鬧的沒有多少時間做好三件事了,結果被嚴肅指出要清理家中衣服的動物圖案,就更沒時間學法了,在家裏把孩子所有衣服都翻出來,把動物圖案剪掉,再補好;有的同修由於修煉跟不上,結果招來很大的魔難。我覺的,如果這些時間要用來學法、發正念,效果一定要好的多。

二、個人相處過程中要修口

比如有這麼一位同修丙,一直處於家庭魔難中,表現是丈夫(常人)對家庭不負責,她一個人帶孩子很辛苦,難過的時候向其他同修傾訴。很多聽的同修不是帶丙多學法,向內找,在法上提高上來,而是非常同情同修丙的遭遇,說她丈夫確實不對,有的還去找她丈夫交流,最後結果是這位丙同修對丈夫越來越不滿,最後丙主動提出離婚,造成家庭破裂。現在的情況是同修丙一個人生活非常困難,修煉也難以為繼。

還有一位男同修丁也同樣處於家庭魔難中,家庭關係很緊張,丁也跟別人發牢騷,說自己妻子如何不好,聽的同修也是表面同情撫慰他,實際起的作用都是破壞別人的家庭,也很難使丁升起正念好好修煉,丁就一直處於怨恨和困苦中。丁的妻子也被丁的怨恨所困,想幫助丁也起不到作用。因為同修不斷的有這種表面為丁好,實際上在往下拖丁的言論往丁耳朵裏灌,使夫妻倆關係越來越緊張,婚姻處於離婚的邊緣,長期處於舊勢力造成的魔難中,無法走出來。

這些問題除了當事同修個人心性問題外,也有很多都是因為同修們不僅不能正面幫助魔難中的同修從法中提高上來,反而因為同修的不修口給對方還加大了魔難造成的。

修煉是嚴肅的,正法修煉更加嚴肅,我們平時說話也不能隨口即來,不修口帶來的損失可不只是表面空間上的那點表現,很可能損失的是宇宙中無量的眾生。如果使一個大法弟子掉下去,那責任就更大了,那可不是「我當時是無心的」一句話可以推卸的了責任的。舊勢力就存在於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不當回事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中。

個人的一點體會,不一定對,請同修以法為師,有不足之處,請同修們慈悲指正。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法解 》
[2] 李洪志師父經文:《關於副元神一文引起的波動》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