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評論太重要了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個人現有層次理解,講清真相,包含了講清事實和講清道理。講清事實,形成文字就是新聞報導、資訊,明慧文章已經有很多這方面的寫作交流;講道理,形成文字,即為評論文章,比如時評、雜文、夾敘夾議等等,這方面的明慧交流文章還比較少。

說清事實、說清道理,是我們大法弟子十八年來天天在做的事情,積累了大量經驗,明慧網有大量同修講真相體會,其中包括了很多評論方法,可謂是「口述評論的傑作」,都值得我們借鑑、積累,本文只是總結了一些文字寫作方面的個人認識,拋磚引玉。

重視評論的寫作,絕對不應低於新聞報導的重視成度。

紅朝亂世,眾生對「是非」已然麻木,對「道理」已然混亂,這是舊勢力的安排和淘汰人的「依據」,也正是世間的邪黨、共產主義存在的最終目地──讓人道德低下、不明善惡,從而被宇宙徹底淘汰。

讓眾生懂得真正的道理、明白善惡,是救度眾生的關鍵。個人所在層次理解,一個不懂善惡的生命,留存於世等於留了一堆垃圾!能分清好壞,是眾生留下來的最基本條件。

大法弟子講真相,就是要讓眾生明白大是大非、懂得最基本的好壞,明白真善忍是好、看清邪黨是壞,在這個基礎上他們才有可能認可大法、才有可能退出邪黨,從而被救度。

我們把大法的美好真相、邪黨的邪惡事實,呈現在眾生面前,許多人本性猶存,當即醒悟。但是,在邪黨社會中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被變異的黨文化灌輸和薰染了人的身心,嚴重的影響著生命的覺醒,看到事實也給邪黨找理由。所以,破除人的邪理歪說、論述真正的道理,是講清真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從講真相媒體的專業化角度來說,評論最能展現一個媒體的思想、靈魂、活躍度、生命力,評論的質量直接反映媒體的質量,可以幫助深化新聞事實、揭露邪惡、讓邪惡無處遁形。

評論能夠把道理說清、能夠把邪惡歪理駁倒,能夠讓人明白善惡正邪,所以,我們大多講清真相的資料都帶有評論,甚至每篇新聞報導都帶有或多或少的評論內容;評論在講清真相上,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視評論的寫作絕對不應低於新聞報導的重視成度。

從目前的明慧的評論數量和質量上看,還有待我們做的更好。

常人社會中,一篇好的評論,可以改變社會輿論的走向,一個好的評論員與其媒體可以吸引無數讀者、觀眾、聽眾。我們的媒體在這個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能藉此救度更多眾生,所以,花費一些時間精力探討,還是相當必要的。

本文只是寫了一些「點」,沒能寫成一個面、一個系統,希望有能力的同修補充、指正。

第一部份 重點談一談「評論的開頭和標題」,因為好的題目和開頭能更大限度吸引讀者注意力、找到說理的最佳切入口。當然,開頭和標題的確立,也是整體結構和風格的綜合表現。

第二部份 說說評論寫作的一些個人淺見。

第三部份 簡單說說論證的嚴密性,摘錄網絡上一些基本知識,供大家參考。


第一部份 評論的標題

信息泛濫的時代,人們可關注的東西太多了,可謂眼花繚亂。據最新統計,大陸單單微信公眾號就有2000萬個。超量信息佔用了眾生大量時間、精力,甚至大法弟子有時都被各種各樣的信息影響,何況普通世人。

由此可見,當今時代的信息的刺激性和豐富程度到了甚麼地步。所以,我們要清楚目前人們所處的環境和生活狀態:他們是在各種信息誘惑下、在有限的精力下來選擇信息的。如果我們的選題、尤其是標題,不能讓人覺的與眾不同、不能讓他覺的有價值、話題切入的角度不「入味」,就很難引起他的關注。

也正因為信息過剩,人們排斥信息的「能力」非常強大。中國觀眾換頻道7次/秒;再比如,大陸的微信公眾號大多降低到5%左右的打開率(這還算好的公眾號),也就是說,即使有一百個用戶訂閱,也只有五個人打開。人們對很多信息處於一種麻木和高度防禦、規避狀態,可以形象的說,一個人所能接觸到的信息的99%都被淘汰了。

引起人關注的第一要素就是標題,標題是文章的廣告、迎賓員,我們做不好這個關鍵的一步,世人就「秒殺」了自己聽真相的機會。所以,確立題目、吸引讀者是文章發揮影響力的第一要素。

當然,確立標題,也與文章選題、文章結構、文章風格息息相關,需要綜合考慮的一個關鍵問題,把握好題目等於把握好了整體。

下面,我們舉例說說確立題目的方法,個人認識,僅供大家探討。

大視角、正面直擊

此類選題一般都是大視角、嚴肅大話題,比如:

《訴江大潮勢不可擋 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反迫害十六年和平理性 八萬人訴江維護正義》、《訴江大潮勢不可擋 反迫害再鑄輝煌》、《訴江大潮 讓歷史回歸正道》、《逆天理 行大惡 江澤民和中共走向滅亡》

優點:表達效率高,讓人一下子就明白你在說甚麼。反過來說,如果看半天,也不知道你要說甚麼,很多人就放棄閱讀了,除非你的噱頭、開頭確實精彩、很吸引人。

此類正面直擊邪惡的文章選題是必須有的,因為我們大法弟子必須對大善大惡有一個基本態度。

缺點:話題比較大,不容易駕馭。而且,不容易說全面。也因為話題比較沉重,沒有寫作經驗的話,文章就容易生硬、給讀者說教、灌輸、粗暴下定義的感覺。

觀點明確的標題,對某些人的心靈有時會產生震撼,從而在重錘之下有所清醒。但是,大陸人中毒較深的人非常之多,而此類文章屬於「提前下定義」,會讓此類人看到題目和開頭就反感而放棄閱讀。

一篇文章不可能適合所有人,但是,如果我們的正念強,再講究一點寫作經驗、考慮讀者的心態,讀者群的範圍就會達到最大值。

以小故事開頭

先生動的講一個小故事,吸引讀者,再引導到比較鄭重的話題。

舉例:《傻瓜打醬油的故事》

以小角度、個例現象開頭

從一個現象或作者個人的經歷說起,比較親切、輕鬆。尤其是正在困惑人們的社會現象,讓人想解開心結而打開閱讀。

舉例:《「年味兒」去哪兒了?》,《「幼兒園」咋變成了「藥兒園」?》,《女警察的轉變讓中共恐慌》,《這張請柬嚇著了誰? 》,《從公訴人「腿在發抖」說起 》,《「先點火,又滅火,以為拍電影」》,《山東省一些官員為何害怕真相展板?》,《為何鮮見中共媒體報導器官捐獻者?》,《為甚麼不請律師就輕判、請了律師就重判?》,《中國人為甚麼比外國人掙錢少》。

題目小一點,寫的實在一點,容易把問題講的透徹。而且,一篇評論,善於選取新的角度,會使人產生新鮮感,便於論題從廣度、深度上步步展開。所以,有人建議選題要做到:選取「人人心中有之,人人筆下卻無」的新內容。

結合社會熱點新聞,最容易引起讀者注意

舉例:《從震動中南海到亮相美國國會的紅手印》,《台警抓捕「愛國同心會」成員,告訴大陸民眾甚麼?》,《從六百墨西哥警察學煉法輪功說起》,《從台北市長保護法輪功學員談起 為甚麼?》,《央視這三人為何皆得癌症而死?》,《從《華僑時報》敗訴看中共海外代理人的結局》。

「製造」關聯

如果手邊沒有剛剛發生的新聞熱點,你可以試著尋找一些「矛盾衝突」的元素,把它們放到一起,也就製造了一個具備「新聞熱點」的標題,會大大增加了讀者的關注度,也提升了藝術品位和可讀性。

舉例:

《同一條街上的「避難所」和「集中營」》 (關聯,賦予了歷史的層次感)
《從台灣六千人排字反觀大陸的串門遭綁架》 (對比、關聯)
《殺人者的琴聲與施暴者的狂笑》(對比和懸念)
《雷鋒的照片與「天安門自焚」的錄像》(類比)
《鄭祥星之殘與高蓉蓉之死》(類比)

如果是單一的理論性結論,就會比較枯燥。通過對比、關聯,構建了「藝術化的興趣元素」,而且會幫助讀者從現有的共同認識過渡到一個新認識,是一個橋樑,比較循序漸進。舉例:

《滅絕猶太人與消滅階級敵人》,《「希特勒就是法律」與「黨比法大」》,《「610辦公室」和「中央文革小組」的異同》,《「中國奇蹟」與「德國復興」》,《「北京奧運」與「柏林奧運」》,《納粹的社會團體與共產黨的群眾組織》,《共產黨的歪理與納粹的邪說》,《「第三帝國的語言」與共產黨的「黨話」》

具備「違反常情常理」、「不同於平常」的戲劇化元素

《打手的哭泣》,《「六一零」頭子三躲法輪功》,《從索要子彈費到販賣人體器官》,《殺人者的琴聲與施暴者的狂笑》,《明慧編輯與610人員的對話》,《中共的酷刑是「國家機密」》,《不敢吹噓的「勝利」》,《法律,法官的絆腳石?》。

在邪黨社會的現實中看,這些本身都是反常現象,正是這個「反常」才構成了懸念,吸引讀者,也提升了文章的藝術性。

打手是強者,但卻在哭泣;殺人,卻配有琴聲;610是迫害法輪功的暴力工具,卻在躲避手無寸鐵的法輪功學員;明慧編輯與迫害法輪功的專職人員在對話,這些「元素衝突」都提取的很好,賦予了戲劇化效果,也產生了懸念和藝術價值。

標題,儘量不泛泛而談

標題,應該把最有吸引讀者的「看點」放上,所以,儘量不要泛泛而談,寬泛的標題、大而全的標題,一般就沒有矛盾衝突、沒有觸動的「興趣點」,也就不容易吸引讀者。

舉例:《民心所向》,《大是大非面前的選擇》,《公平與不公平》,《清明追思》,《選擇》,《說勇》,《一葉知秋》,《語言的力量》,《和朋友的一段對話》,《生命的選擇題》,《從曹劌論戰說起》,《從共產主義說起》,《「您損失了甚麼?」》。

當然,我們的文章如果出現在明慧網、綜合真相資料,讀者都知道是法輪功的內容、揭露邪黨的內容,可能會吸引一部份反感邪黨的讀者。但是,如果你的文章出現在常人媒體(或常人媒體轉載)就會突顯文章的平淡,容易淹沒在信息的汪洋大海裏。

儘量不用《由甚麼想到甚麼》,《甚麼甚麼之我見》,《論甚麼甚麼之我見》。比如《xxx的下場說明了甚麼?》,《「xxx事件」說明了甚麼?》,應該在文章中提煉出能表達主題、引發讀者思考、引起強烈興趣的文字。

當然,如果不能寫出更好的標題,這樣的標題也是比較保險的方法,這個需要自己把握,不走兩個極端。

善於用問號

標題多設立問號,可以製造懸念,引起讀者思索,引導更多層次的啟發。

比如,《對中共無神論說「不」!》,也可以修改為《 為甚麼對中共無神論說「不」?》,比如,《善良終將戰勝暴虐!》,也可以修改為《善良,如何戰勝暴虐?》《善良終將戰勝暴虐,為甚麼有人不信?》,讓標題更具啟發性和爭論性,不直接強給讀者一個生硬的定義。適當時機使用祈使句,平時儘量用真心講道理的中性語態,可能更適合中毒較深的大陸人。

再如,《中共批孔的邪惡用心》,可以修改為《中共為甚麼跟孔子過不去?》啟發讀者去思考,呈現出作者的心態的理性和平靜的,可以交流的。

在文字上做個「小遊戲」

文字的巧妙重複,會帶來戲劇化效果,讓人產生興趣。

舉例:《「直通中南海」與「圍攻中南海」》,《「自動離團」 人離命沒離》,《「閻王」與「閻王班」》,《「幼兒園」咋變成了「藥兒園」?》

互文,對仗,押韻,都可以作為題目的「修飾」、小遊戲。

用借代、比喻,可以製造懸念,增加藝術性和新鮮感

《心中有正義 布衣又如何?》,《帶你飛離災難的「翅膀」》,《「口香糖」的悲慘命運》,《二億人三退 歷史給中共插上了亡命牌》。

使用代用名稱、借代,昇華了內涵,賦予了品味。

提出比較新的觀點

用比較吸引人的觀點作為開頭,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在中共邪黨的大陸環境中,稍微敢擦邊批評中共的,就會被刪、被過濾。但是,相生相剋,許多民眾看不到真正揭露邪黨的文章,就會有這個方面的「飢渴感」,而法輪功敢於揭露中共的資料就會成為他們「久旱後的甘霖」,比較犀利、穿透力強的觀點更是這群讀者的最愛。

《有感於「罵中共土匪,那也是對土匪的侮辱」》,《中共是「反華勢力」》,《勞教雖已廢除 惡報卻不會停止》,《您知道中共黨徽藏著甚麼秘密嗎》,《翻牆改變生活》,《為甚麼不請律師就輕判、請了律師就重判?》,《如何對待法輪功,是甄別中國違憲審查的試金石》。

文字細節的推敲,儘量讓人輕鬆易懂

如果一個題目比較拗口或稍微不易理解,就會增加讀者的「畏難心理」,他們可能會覺得閱讀成本(時間和精力就是讀者的成本)太高了,而且,現代人總在強調「輕鬆的閱讀體驗」。

人對文字符號的接受能力是有極限的。有傳播學的學者認為,一句話最好不超過三個詞組。舉例來說,廣告效果好的戶外大型商業廣告,一般每行(或每句)不會超過三個詞組。每句話包含詞組過多,就不能在一兩秒內看懂,因為需要動腦筋辨別,人就不願再看了。在動腦筋的情況下,去看廣告或多餘信息,人們普遍沒有這種耐性了。

所以,一個題目裏,不要有太多的詞組,更不要有看不懂的名詞;不要讓情節轉換太複雜。舉例,《「遭暴鬧心」與「噬指痛心」的啟示》

「遭暴」,「鬧心」,「噬指」,讓人比較費解名詞和名詞之間的邏輯,不便於理解的名詞最好不要超過兩個。而且,這些詞比較沉重,就更加重了讀者的閱讀阻力(不過,個人認為,即使這樣稍有一點瑕疵的題目,也比乏味的題目好很多)

長標題有實用價值

目前,網絡文章的標題越來越長了,這確實有其實用價值。因為標題越長,信息量越大,吸引讀者範圍就越大,滿足不同需求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長標題有利於搜索引擎搜到,因為關鍵詞的數量增加了。

語感

寫作的高手都在強調語感,因為,語感好的作品就像是朗朗上口的歌謠,會迅速感染人。

舉例:《不畏暴政行大義 敢問紅朝要天理》、《亂世中原誰最美?》、《中共脆如紙!》都有一定的文字韻律,聽著看著都比較「痛快」。

一個題目、一句話,如果帶有韻律,有高低起伏的平仄聲音節奏(讀者是在心裏默讀的,有聲音感受),就會帶有感染力,增加讀者愉快的閱讀體驗。

舉例,《中共的罌粟花與北京暴雨作秀》,《「波蘭是和平的敵人」與「天安門自焚」偽案》,製造關聯效應本身都是非常好的思路,但是,前後結構不對稱,語言的流暢性上也就有了阻塞,不能朗朗上口,是好作品的一點遺憾。

「中共的罌粟花」是一個名詞,「北京暴雨作秀」是一個行為動作;「波蘭是和平的敵人」是一個結論或引用的話,而「天安門自焚偽案」是一起案件,這兩者放在一起,文字的結構不夠規範,表達上感覺不夠順暢。而且,他們之間的邏輯是甚麼,沒能讓人在字面上找到,在文字的藝術性上就稍微遜色一些。所以,在文字的語感上也就不夠順暢。

舉例,《當被質問「你是不是熱愛國家」時》

細細看,這個句子能看懂,但不是最簡潔的句子結構。「當」「被」都是副詞,起承轉作用的,連續兩個承轉,再加上「是不是」的疑問,就更增加了大腦分析的成本。最簡單的修改,可以是《一個經常聽到的質問:你愛不愛國?》,分解成兩個普通的標準句子「一個經常聽到的質問」「你愛不愛國?」,都是一眼就看懂的句子。

舉例:《誰剝奪了她拒絕聊天的權利?》

從句子的結構上說,如果是「誰剝奪了她聊天的權利」這樣的主謂賓結構,是比較標準的,一眼就看懂。但是,裏面加入了動作「拒絕」,而「拒絕」又是與「聊天」相反的動作,讀者在一兩秒之內看懂就有點難度(雖然細細讀題目可以看懂,但不是最好)。

所以,從這個角度考慮修改的話,可以加一點解釋過渡,比如,《你不想聊天,不行!必須聊!──誰剝奪了她拒絕聊天的權利?》

古人的詩詞名句,都具韻律之美。新唐人有的評論員在節目中,表達流暢、語言節奏輕快、穿透力強,許多節目評論恰似文藝貫口,又似噴薄而出的清流。觀眾此時願意隨著這股清流一起快樂的奔湧,原有的思想早已拋之腦後,在評論員的音律節奏中疏通了思想管道。

關於語感、韻律的要求,聽著好像有點難,其實,寫好文章後,放聲朗讀出聲音,就能聽到好壞了。而且,這一點做好了,確實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最近,我無意中看到,一位大陸曾詆毀過大法的名人轉發新唐人評論員同修的視頻,並評價「此人水平簡直太高了」。

我覺的,這位評論員分析透徹是一個方面,語速、語感更是非常重要的另一個方面。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我們的文字也應該注意這個方面,會有助於寫出更好的評論作品。

本文沒有刻意去創新標題而吸引更多同修注意力,因為本文交流的對像是經常寫作、有意願探討的同修。當初,《給咖啡加點糖》和《「濟公吃肉」譜前奏》投稿明慧網時,為了不影響其他同修的精力,避免不參與寫作的同修閱讀而耽誤了時間、精力,所以,文章都加入了副標題,《給咖啡加點糖──從題目和開頭入手,挖掘真相文章的可讀性》,《「濟公吃肉」譜前奏──談文章開頭的多種形式》,註明是探討寫作的。

但是,後來發現,這樣的標題還是吸引了許多同修的注意力。所以,後來的《寫作思維:開闊一些,再開闊一些》等探討寫作的文章就故意弱化了興趣點、縮小了讀者範圍。

這可以說,是從反面再次證明,題目是吸引讀者的關鍵。所以,我們經常寫作的同修在構思題目上,一定要下些功夫,事半功倍!

我們對世人要最大限度的救度,就要最大限度的吸引讀者。

第二部份 評論寫作的一些個人淺見

1.論證要嚴密、細緻

有一篇文章評論談到:怪坡現象充份證明了牛頓「萬有引力」是不存在的。文章舉例怪坡現象後,就直接下結論說:「這個沒有別的解釋,完全說明萬有引力不存在。」

從表面上看,作者會認為自己這個推理沒有甚麼問題。但是,你如果問問身邊的常人,或網絡搜索一下常人的看法,就會發現:大多數人都在用固有的科學觀念來推導這個現象,比如:「這是視覺錯覺」、「這是科學範圍內的重力漂移」、「這是磁場效應」等等。並不是如你所想「怪坡現象不會得出別的結論」。

所以,你要了解你身處的環境、了解人們的所思所想,你才能有的放矢的講清道理,要有細緻的觀察力和包容力,才能寫好評論。而且,我們不要從反面教訓上給自己找理由,「對他們講道理是對牛彈琴,怎麼就聽不懂道理呢?!」

大多數情況下,恰恰是你需要考慮自己是不是應該轉變思維了?是不是應該更有胸懷和細膩的慈悲來理解生命狀態了?

再舉一例。一篇評論文章評論說,某某政府頒布了一個破壞傳統道德的法令,之後,這個地區一天三次地震,文章直接評論說:這是上天的報應。

如果是在其它地區,也許有提醒、警示世人的作用。但是,網絡搜索一下這個地方的基本資料就會知道,這是一個地震多發地區,每年都有上萬次甚至幾萬次,平均每天就有幾十次。所以,這個因果論證就有很大漏洞(結論也許沒有錯,但這樣簡單的論證方法,可能會被許多人抵觸)

其實,做到論證嚴密這一點也不是很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都有自己的人脈關係可以詢問調查。而且,現在網絡搜索也很容易,即使國內封鎖,翻牆看看海外的媒體了解更多情況也是很方便的,關鍵是不能固執自我的思維模式中、要全面考慮問題。

在評述邪黨的某個事實時,我們的評論也是需要考慮循序漸進的論證,不能「簡單粗暴」的下定義。評述邪黨之惡,最主要的目地是給不明真相的人看,而不明真相的人恰恰會有許多障礙,也許是不明事實真相,也許是變異的黨文化邏輯,所以,我們要考慮他們的接受成度,不能邁過論證環節而「盡情的」抨擊邪黨。

2.先確立一個公認的是非標準

有學者分析總結西方人辯論的特點是:先確立一個公認的標準,在這個基礎上再辯論。

這個方法確實很好,我們先不說邪黨某某事情如何邪惡,因為你一說邪黨名字,許多中國人就覺得要站在邪黨立場上去思考問題,就像是條件反射一樣,習慣性的為邪黨開脫,善惡觀念馬上就錯亂了。

「邪黨壞」在文章的論述前,一般不作為一個公理。這樣,可以避開這些人條件反射的「條件」:先不說邪黨如何,我們先說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道理、標準,強化明確這個道理、標準後,再用這個道理衡量邪黨,邪黨的惡就無處遁形了。

舉例:《「山下來了一行人,這筆買賣做不做?」》,《別把臭蟲當自家人》,《匪徒有資格「調查」自己嗎?》。

一下子就指出中共的邪惡,那些受毒較深的人接受不了,先用「匪徒」「臭蟲」指代名詞,把一個道理說清楚,再轉到中共上,就比較易於接受了。

3.表達效率

甚麼是表達效率?讀者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就是高的表達效率。

所謂成本,就是讀者用了多少時間和腦力,收益是增長了多少知識,獲得了多少信息,了解了多少受益的觀點。

用盡可能少的文字,最容易理解的表達,向讀者傳達你的觀點。節省讀者的閱讀時間和腦力勞動。文章的體量(字數)適中,也便於其它媒體轉載,尤其是真相資料。真相資料一般都是A4紙大小,選入一篇長篇的明慧評論,就會佔據很大版面,影響講真相的整體效果。

除了語言簡潔、內容豐滿外,圖片的合理利用,也可以增加表達效率。有人說,現在已經進入了讀圖時代。因為讀圖比讀文字的效率更高,常常一目了然。

由於信息過剩、人的耐心降低等因素,許多信息被過濾、排斥,所以,表達效率直接影響到讀者的接收效率,半天看不到自己覺的有用的信息,就會放棄閱讀。附加一些圖片、表格、地圖、漫畫,或視頻地址、鏈接(電子版的文章),都有助於快速高效的理解文章。

4.起承轉合,迅速開始話題

一般評論只有1000字,新聞由頭超過250字,留給自己觀點的文字就非常少了,所以,必須控制在200字以內。

評論,講究表達效率,尤其現在的讀者,處在一個信息過剩的時代,他們不想耽誤自己的時間精力,第一時間就想知道你要表達甚麼。(當然,你的文章有非常好的懸念,能夠吸引他,可以慢慢說出你的最終觀點)

而且,從目前的接受程度來看,一篇評論文章的文字不應太多,八九百字上下就可以了。當然,你寫的非常精彩(或者文章本身就是系列大型評論),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5.評論的附加值

我們經常看到專業的評論作者談寫作體會的時候,會提到「附加值」這個名詞。

個人理解,就是通過你的評論文章,讀者能感受到更多的信息、更多的感受、更多的價值,有附帶價值。

比如,你評論一件事情,而你就是這件事情的參與者或見證者(你見過類似事件的經歷,也可以作為附加值),你帶給讀者的見證力就會更強,讓讀者得到更多的現場信息和感受,這就屬於附加值。

另外,你的文章、觀點帶有知識性和啟發性、人所未聞,也是增加了「附加值」。

增加附加值,會給評論文章增加感染力和說服力,這一點我們不應忽視。

6.視覺上「輕鬆」

傳播學試驗表明,文章的一個段落超過四行,那麼讀者的注意力就會轉移。所以,太長的段落,我們儘量分開。從視覺上,一大片、不分段落的文字符號,人會覺的很吃力。

一般來講,一個段落80至140字,比較適當(有人強調不超過80字為宜,有人說不超過140字,我們參考吧),符合人的接受能力。但是,你的文字論證性非常強大、非常有吸引力,段落太小,有時會削弱你的表達氣勢,這個度,需要自己把握。

如果是手機屏幕,評論文章約為五至八屏幕,每屏不超過60個字,這樣的視覺效果,被一些人所推崇。當然,這屬於一般規律,只是參考。

7.增加時評

常人最喜歡追熱點,所以,我們的評論能跟上新聞的速度,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寫時評文章,是切合讀者心態、順著執著講真相的一個好方法。有了隨時跟進最新新聞的評論意識,我們的評論產量和質量就會大大增加。

第三部份 論證方法

一個道理在世間存在,是客觀的,不變不破的。但是,每個人的認知能力、道德水準會影響他們看清那個道理,尤其在邪黨文化、無神論充斥民眾思維的現實狀況下。本來很清晰的道理,卻需要我們說清許多事實、道理、想盡最好的破除方法,才能讓現代人看清那個道理的真實存在。

1.法中所悟,威力無比

我記得一位同修曾說:從師父法中認識到的理,威力無比。真正從內心認識到了這個理,寫一句、說一句,比如「法輪大法是正法」,就會起到巨大作用。

我們從常人層面談寫作技巧是必要的,但是,最根本的力量還是大法的力量。所以,在寫評論前,一定要在法理上對你所評論的選題有一個真正的認識,這才是最好的方法。

常人的寫作狀態也是如此,作者要用全部心力灌注於文章,才會讓文章具有感染力,「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但是,我們也不能走極端:你有了法理上的認識,就覺的常人層面的技巧沒有必要了。其實,常人層面的技術掌握,也是體現了你的修煉狀態和功力的。

2.我們是有許多論證方法的

評論有許多論證方法,比如,反證法,歸謬法,推理歸納法等等。大家經常運用反證法,列舉邪黨媒體自己報導的消息,反證邪黨自己的說法,以子之矛戳子之盾。

例如,《南航自曝空運活體器官逾500宗 中共活摘再被關注》,《中共機密報告自曝傾國之力迫害法輪功徒勞》,《央視10頻道自曝器官移植詳情》,三篇評論是敘述和分析評論相結合,說服力強。

列舉邪黨媒體或邪惡體制內人所說,能起到很好的見證作用。《眾說紛紜話「活摘」》也是列舉了大量邪黨自己說的,「見證」邪黨的真實嘴臉。因為列舉事實的層面多、數量大,非常有震懾力。如果題目再犀利一些、更具有新聞性一些就更好了,比如,修改成《這些人「見證」活摘器官:江澤民、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醫院醫生、現場警衛、各國政府、薄熙來的兒子》。

講清自焚真相,我們經常運用歸謬法。在自焚偽案最初的幾年,有的大陸人也聽到了部份真相,但還是相信邪黨的自焚污衊。我有一次對出租車司機講:「如果天安門自焚是真的,如果是法輪功所為,那就應該所有的法輪功都去自焚,因為他們學的是同一本書,信的是同一個理,那樣的話,自焚的絕不僅僅是央視電視上的幾個人,而是全世界範圍的自焚!至少是幾千萬人自焚!」他一下子就明白了:「你說的太對了,原來我一直沒有相信,這次我徹底相信自焚是假的了!」
也就是說,寫評論前有兩個問題要解決,一個是作者要對評論的具體觀點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認識(法理上的根本認識),同時,你還得考慮採取甚麼推理方式、論述方法。

論證方法是評論這座大廈的鋼筋,一旦推理方法錯誤或論述方式不符合人的接受能力,就是大廈的鋼筋出現了問題,看似巍峨聳立的建築也是不過是一堆無規則的灰土、工業垃圾。

參考資料

人們對評論寫作的邏輯規律、寫作常識總結了很多經驗,我們摘錄一些最基本的常識「點」,便於同修對評論寫作寫作有一個總體的認識。這些「點」是從不同角度、不同作者的寫作觀點,所以互相之間有重疊。

1.推理的邏輯要嚴密、客觀,常用的推理方法有: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

2.論證的方法,大致可分為(互相之間有重疊,只是參考):

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份,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道理論證: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

歸納論證:列舉具體事例和現象,來論證得出結論。

演繹論證,也叫「理論論證」,它是根據一般原理或結論來論證個別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論據來證明特殊性的論點。

類比論證:是從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類事例子方法,即從特殊到特殊的論證方法。

因果論證:它通過分析事理,揭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因果關係來證明論點。 因果論證可以用因證果,或以果證因,還可以因果互證。

引用論證:「道理論證」的一種,引用名家名言等作為論據,引經據典地分析問題、說明道理的論證方法。引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話是誰說的,或交代其出處,一種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話是誰說的或出處。

3.評論,也可以分為立論和駁論。駁論中運用很多的是反證法,其中包括常用的歸謬法。

有人認為,當「結論」的反面只有一個時,這種反證法叫做歸謬法,當「結論」的反面不只一個時,這種反證法叫做窮舉法(把反面例子一一列舉出來,最後得出正面結論)。

4.有資深人士將新聞評論分為八種類型:解說型、辯論型、啟髮型、研判型、勸導型、褒貶型、紀念型、建議型。

5.開頭的寫法:開門見山、擺出結論、提出問題、亮出靶子、交代意圖、由事入題。

6.結尾的寫法:呼應開頭、做出結論、提出呼籲、舉一反三、引發思考式結尾。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