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台罪己詔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九年十月八日】漢武帝劉徹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在位期間,漢朝疆域擴大將近一倍,華夏民族威名遠揚。尤其是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其後歷史上正統的思想。但武帝晚年,因連年征戰、大興土木等導致國庫空虛,民怨沸騰,寇盜四起;「巫蠱之禍」害死了衛皇后和太子,牽連了數萬人;他後期倚重的大將李廣利臨陣投降匈奴。這一系列打擊令他深深悔悟。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三月,武帝封禪泰山後,對群臣說:「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朕自即位以來,幹了很多狂妄悖謬之事,使天下人愁苦,朕後悔莫及。從今以後,凡是傷害百姓、浪費天下財力的事情,一律廢止!)

同年六月,六十八歲的漢武帝駁回了桑弘羊等人的建議──派士卒到西域輪台(今新疆輪台縣)去屯田戍邊,並下詔反思自己,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罪己詔」──輪台詔。

武帝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助邊用,是重困老弱孤獨也。」(前些時候桑弘羊等人奏請,要對每個百姓加收賦稅三十錢,用來增加邊防費用。這樣做明顯加重了老弱孤獨者的負擔。)

「……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請遠田輪台,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憂民也,今朕不忍聞。」(後來貳師將軍(李廣利)失敗,將士們或死,或被俘,或逃亡,這份悲痛時常縈繞在朕的心頭。現在,有人奏請派兵遠赴輪台屯田,想要建起堡壘哨所,這是使天下人驚擾和勞累,而不是憂慮百姓啊,現在朕不忍心聽到這種話。)

「……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當今最重要的任務,是嚴禁各級官吏對百姓苛刻殘暴,廢止擅自增加賦稅的法令,努力發展農業生產)。

同時,漢武帝封丞相田千秋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養民也。他又任命懂農業的趙過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鼓勵農業生產。武帝重啟漢初「黃老」思想,無為而治、與民休息,這為後來的「昭宣中興」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皇權至上的時代,皇帝能自省其過,已殊屬不易;進而寫成文告──「罪己詔」,頒告天下,向全天下人認錯,這沒有極大的勇氣是辦不到的!漢武帝的這份詔書乃發自肺腑,不是作秀,他後來的施政行為足以證明一切。

歷史上「秦皇漢武」並稱,確實,秦始皇和漢武帝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說漢武帝完成了秦始皇的關於政治格局的設計,決定了後世歷史的大致走向。但漢武帝「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司馬光語),是因為他與秦始皇至死拒絕認錯的為政態度不同──他能及時反省自己的過錯,並痛改前非,從而避免了像秦朝那樣迅速敗亡的命運。(當然這種議論不是很全面,秦始皇沒有屠戮功臣,也沒有滅絕六國的君主、貴族和人民,陳勝吳廣起義時宣稱的「失期當斬」並非秦朝當時的法令。秦始皇離世太早,秦二世又是極度的劣質,這也是秦朝速亡的一個原因。)

《輪台罪己詔》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份正式的、保存完整的「罪己詔」。

自漢武帝之後,後代帝王紛紛效仿,如漢明帝、唐太宗、宋理宗、明熹宗、清雍正等。每當皇帝犯了禍國殃民的大錯,往往會下一道「罪己詔」,向臣民公開檢討自己。

而殺害了八千萬中國人、製造了無數人間悲劇的中共,至今沒有一個人向國人認錯,仍然一以貫之的宣傳其偉光正(實為「畏光症」)。豈不怪哉!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