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退黨是唯一出路 香港設退黨熱線電話(圖)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零年十月十四日】美國移民局日前發布新移民政策指南,明文強調禁止共產黨員及其分支以及附屬組織成員入籍美國,令退黨熱搜大增。香港退黨服務中心近日起推出熱線電話,並協助辦理退黨證書,希望幫助民眾退出中共組織。

旅居美國的著名維權律師陳光誠預計新一輪的退黨潮勢必到來,呼籲仍留在體制內的民眾要趕快脫離中共,並將功贖罪,「否則和中共為伍,只有一個下場,就是和中共陪葬。」他還表示,「天滅中共」早已得到老百姓的認同,共產黨罪孽深重,人神共憤,已經到了要消亡的時候了。

'圖1:陳光誠表示,中共的所作所為已令人神共憤,到了在劫難逃的境地。'
圖1:陳光誠表示,中共的所作所為已令人神共憤,到了在劫難逃的境地。

美國移民局二零二零年十月二日推出針對共產黨員的移民禁令後,退黨一詞再度成為熱搜。香港退黨服務中心負責人盧潔稱,自大紀元系列社論《九評共產黨》推出以來,十四年來至今已有三點六億海內外民眾退出中共黨團隊組織。其中以法輪功學員為主的香港退黨義工們,長年來堅持在各大景點派發《九評》、幫助民眾三退(退黨、退團、退隊),已經成為香港的特殊一景。雖然今年七月中共國安法在港通過,令香港言論自由進一步收緊。但她強調,「中共不等於中國,國安法不是黨安法」,故法輪功學員仍一如既往堅持向民眾講真相,並抓緊時間向民眾勸三退。

'圖2:香港退黨服務中心發言人盧潔'
圖2:香港退黨服務中心發言人盧潔

她說,近日美國新移民政策說明「新一輪的滅共大潮」已到,香港這兩年的社會運動,令很多港人也認清了中共的邪惡,所以退黨大潮勢不可擋。所以他們決定推出熱線退黨服務電話和電郵,提供電話退黨協助,以及在全港十多個退黨點設現場退黨服務,同時協助有需要的民眾辦理退黨證書。

退黨義工周小姐表示,退黨熱線推出以來,近日多了好多民眾查詢退黨事宜,有些是從大陸打來,一家幾口全部退,也有的詢問如何辦理退黨證書。周小姐希望,不只是大陸民眾要退黨,很多在香港地下黨或紅色組織的地下黨員,也要趕快脫離中共,否則對家人、自己不利。

路經旺角退黨點的市民周先生很好奇地詢問大陸民眾退黨的情況,他表示支持中國人退出中共,並指著旺角真相點的標牌稱,「現在美國已經禁止共產黨入境,中共已經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陳光誠:美國全方面滅共

從大陸逃往美國的維權律師陳光誠,今年八月曾在共和黨大會發表三分鐘演講,並稱「中共已經成為全人類公敵」。其演講當天被美國總統川普推特轉推,一夜間再度火爆。他日前接受專訪時稱,美國川普總統今次染上中共病毒,並神奇地數日後出院,這讓川普將下定決心首要滅共。

「如果你不是有親身體會的話,可能對於中共對全世界自由社會的威脅和破壞,體會還不到位,可能是通過這樣一個舉動,又讓他迅速的康復,讓他真正的明白,只要中共存在,不僅是中國人,全世界人民都不可能安寧。」陳光誠預計,除了禁止共產黨入境外,美國還會有一系列重要措施,全方面滅共。

面對國內外局勢巨變,陳光誠預計新一輪的退黨潮勢必到來。「共產黨,其實這些人依附於它只是衝著利益去的,他們沒有真正的對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的信仰,這個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為了自己的未來,為了留後路也好,我覺得肯定會有更多的人,跟這個邪惡集團脫離關係,這個是可預見的。再者這種退黨也是使中共真的是非常恐懼的。」

天滅中共得民心 退黨是唯一出路

陳光誠指,二零零五年他還在山東被軟禁時,中共儘管安排一些打手看守他,但最讓他驚訝的是,「有時候一夜之間,早晨起來你就會發現,大街上,橋頭啊,路邊啊,都一下子就貼滿了甚麼『天滅中共』、『退出中共黨團隊』,這個就令中共非常非常的恐懼。這說明中共的封鎖或威脅不起作用,實際上中共根本就不得人心,它對法輪功的打壓,老百姓也是反對的。」

他稱,當時橋頭上有一個碑,被法輪功學員貼上了「天滅中共」字樣宣傳品,而且粘得很結實的在上面。有的小孩就過去揭,試試能不能揭下來,然後那些大人就告訴他們,你們不要揭下這些東西。「其實就是說,從大人的心中就覺得,這個東西,就是這個『天滅中共』貼在這裏,他們內心就是一種認可,他們甚至都不希望其他的孩子過去破壞,這個從某種程度上也就反映了老百姓的那種心態。」

陳光誠希望還留在中共黨、團、隊組織的民眾,抓緊時間退黨,對中共說不,不要為其陪葬。「共產黨,罪孽深重,導致人神共怒,那麼我覺得消亡的時候也到了。『天滅中共』,也是要通過人的手來進行。所以我覺得其實這些形式,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展現出來,無論是老百姓的這種覺醒,內心的認可,還是大家走上街頭,對於中共邪惡政權說不。」

香港退黨熱線電話:852-65963278

香港退黨電郵:hktuidang@gmail.com

退黨網站:www.tuidang.org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