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配合多救人 慈悲救度上門警察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十七日】年初疫情突降,我真切感受到大淘汰即將開始,預言說的,同修夢中展現的,真來了,還有那麼多遺憾,怎麼辦?

作為上班族,學法時間少,我開始抓住零碎時間學法。坐地鐵時,拿出書背幾句。一個體會:三件事同時做好才能提高,如果今天堅持晨煉了,神清氣爽,工作效率高,背法快,發正念集中;反之,早上偷懶,可能好幾天都起不來,主意識不強,遇到麻煩干擾多,背法慢,發正念也迷糊。

一、整體配合多救人

瘟疫來襲,小區封閉、街上限行,面對面講真相很難實現。正著急呢,同修A和B來交流疫情中如何更好的救人,給我提供各種類型的真相資料,我又分給其他需要的同修。等到商店營業,我也買了打印機,不再向同修索取,減輕負擔。

一次在二樓發《疫情週刊》,剛放到一戶門上,聽見身後腳步聲,一婦女上樓,當時我手中還拿著三本沒來得及發放的資料,我不慌不忙微笑迎向她說:「您聽說過三退保平安嗎?現在瘟疫這麼厲害,您知道避疫良方嗎?給您看看這個小冊子。」大姐笑著接過去,就要開我剛放過資料的門,原來這是她家,我很自然就把門上的資料拿下來說,「哦,這個跟送給您的是一樣的,請您記住法輪大法好,祝您幸福平安」。大姐連連道謝,把資料拿進屋了。我對「相由心生」[1]的法有了更深的認識,大法弟子救人應該堂堂正正,祥和慈悲的正念場可以解體一切不正的因素。

疫情期間,一領導突發心梗做搭橋手術,探視需核酸檢測證明,我只有打電話慰問,並突破電話監控的怕心,告訴他遇到危險要念九字真言,會逢凶化吉,遇難呈祥。領導很高興。以前聽過真相的外地同學,在電話裏提醒他們誠心念九字真言,能夠祛邪避難。

同事離職去遠方工作,我很遺憾沒給他講真相。他回來辦事,我帶母親(同修)去他家,見面才知道,他們準備第二天就全家搬走。母親三言兩語就給他家老人做了「三退」,我送給他們夫妻真相U盤及破網二維碼,希望他能了解更多真相。我悟到講真相要做到實處,不執著退不退的結果。

工作中接觸到的來不及講真相的人,把他們的電話發到明慧網,請海外同修打電話救人。一天,冒出一負面思維:忙碌半天,海外同修到底打沒打?當天,一同事說:我收到一個外國的未接來電。師父通過常人的嘴告訴我不該懷疑,正確的路就堅定走下去。在這裏感謝海外同修辛苦付出。

二、慈悲救度上門警察

最近大陸搞起所謂」清零行動」。一天早上,兩個便衣在門外敲門,在門鏡處亮出警察證,說要普查人口。我知道大法弟子要堂堂正正抵制被邪惡操控的警察,不能讓他們對大法犯罪。

我心裏求師父加持,不要爭鬥心,要正念面對警察,講真相救度他們。他們說要見家人同修,簽字登記等等。我開始講家人同修遭受的迫害及給家屬帶來的痛苦,揭露這場對修煉人的迫害是違法、荒謬的,所有參與的人都在執法犯法,包括今天這登門騷擾,其實都是迫害鏈條上的一環,勸他們不要參與對善良百姓的迫害。同時啟發他的善念:「你從警那天不是宣誓要立警為民嗎,你是保衛百姓平安的衛士,為何要騷擾百姓?我們百姓的平安要依賴你的維護啊,我家人同你一樣是合法公民,不要執行上頭不對的命令。」談話中幾次要陷入爭執,我及時調整心態,不在語言上爭鬥,始終面帶微笑。在交流中能明顯感覺他們不願參與此事,其中一人始終不發一言,只是陪同,另一人也說:「我們這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兒幹嗎,這一大早多睡一會兒不好嗎?」最後我們客客氣氣的告別。

他們走後,我有點動心,擔心還會有人上門,又後悔哪句話沒說好,慈悲心還不夠。後來跟同修交流中認識到,不應在思想中把警察上門當成騷擾,而是看成他們了解真相的機會,我們正念十足的場就會解體背後的邪惡因素,不要看人表面上說甚麼,不配合、不順從警察迫害大法弟子,就是在救他,就是真正的善。講真相有多個角度,可以慈悲喚醒人的善念,也可以揭露邪惡的迫害。不要執著於當時自己的表現,相信在師父加持下所做的一切都是好的。

三、抓緊修好自己

生活在充滿誘惑的世間,有時候也羨慕常人和睦的家庭生活、豐厚的收入、體面的社會地位。每當人心泛起時,就會看到:我羨慕的人生贏家猝死,我認為的幸福人有無解的煩惱……類似事情每隔一段時間就出現。師父時時在看護著我,讓我看到人生的無常,不要鬆懈修煉人的意志。有時生活中的麻煩,知道是師父給安排的提高心性機會,剛提高上去,下一關馬上來,都不容仔細思考。

我悟到正法修煉所剩時間不多,師父為我們著急,盼望弟子快放下人心提高上來。我們是肩負救人使命的神的使者,世間的瘟疫、洪水、疾病、戰爭與我們無關,人間的名利情仇,不是我們的追求,我們要做的就是抓緊時間修好自己,及時分清並去掉被強加的負面思維,堅定正念,形成整體,抓緊時間多救人。

感謝師父,感謝海外同修,感謝明慧同修,感謝身邊的同修!珍惜剩下的修煉機緣,不辱使命。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各地講法十》〈在大紀元會議上講法〉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